老学者的粉丝

2024-03-14 06:07曹景建
上海故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琴竹林七贤老孙

曹景建

孙大国的爷爷老孙如今七十多岁了,退休前是个中学语文老师,一辈子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在镇上很受人尊敬。孙老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与文字打了几十年交道,平时也没啥爱好,除了备课,就是研究本地古代人文历史,尤其是对魏晋的“竹林七贤”颇有兴趣,不但研究,还经常撰写研究文章呢。

对于家人来说,老爷子年龄大了,没事钻进故纸堆里搞搞学问,也算老有所乐,总比那些天天痴迷养生节目和宣传,最后被骗的老人们强些吧!但是,孙老师要光是自得其乐也就罢了,他还一丝不留地把研究的成果隔三岔五地发布给子孙们。这不,老爷子自封家庭微信群群主,经常把他撰写的文章发到群里让大家揣摩。

对于子女和孙子孙女来说,本来想,在群里给他点个赞竖个大拇指也就是了,哄老爷子开心就算尽孝心了。但是老孙态度极其认真,不仅要家庭群这些小辈仔细阅读自己的文章,还得撰写心得,每次都要不少于五百字的评论,一般限时两天完成。每次老爷子都逐字逐句地审阅孩子们的评论,还根据评论的内容,排出个优劣来。要是谁涉嫌抄袭或者糊弄,免不了被老爷子数落一顿。

但是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啊,一两次倒是可以,这没完没了的,真是疲于应付。虽说表面上客客气气的,该点赞还是点赞,写心得啥的,慢慢的就没了心劲儿,不是写的字数少,就是拖时间。慢慢地,老孙心里也明白了,孩子们对自己这些研究的确没啥兴趣,也就不刻意为难他们了。

為了找寻知己,他就有意去公园找一些样子斯文点的老人聊这些偏僻的话题,可人家看他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般。他又到老年大学去找志同道合的人,却发现大部分老人都热衷于插花、乐器、合唱等娱乐性项目,对什么文人士大夫之类的,同样没啥兴趣。就是几个涵养高点的,能坚持听他讲一会,过不了多久,也找个理由溜之大吉了。

老孙不禁慨叹,现在真是人心浮躁啊,根本不知道做学问的乐趣,只是自我麻醉于那种浅薄的快乐中。天天闷着搞这些在外人看来无用的学问,却没人交流,老孙心情很是低落。

这天孙大国带来一个高中同学,说是刚刚硕士毕业。这个叫吴畏的高学历人才,一看到孙大国家那间满屋子都是书的房间,情不自禁地抬头观赏起来。孙大国端着一杯茶笑着问,老同学读了十几年书是不是还没读够?吴畏便打趣地回说,这些书籍都是人文历史类的,一瞧书的主人就是个学富五车、腹有诗书的学问家。

这时,孙大国的爷爷老孙正好从园中拾掇花草回来,在客厅听到有人夸他,马上钻进书房,只见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小伙子正翻着一本书不住地点头。

老孙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发现小伙子正在读一本一个大学者撰写的有关魏晋历史的专著。老孙露出欣喜的神色,笑着埋怨孙子家里来了客人,怎么也不快点介绍一下。

听说吴畏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老孙赞许地点了点头,又开始数落起孙大国来,说什么瞧人家吴畏,打眼一瞧就是个潜心研究学问的好孩子。

接着,老孙就客气地给吴畏沏了一杯上好的绿茶,并让他坐到自己对面,很快便聊起了中国古代历史,当然少不了介绍他对魏晋士大夫的研究。

孙大国早就挺腻歪这些话题和内容了,此时就见吴畏刚开始还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后来逐渐眼神游离,一看就是心里不怎么耐烦了。

孙大国为了不让同学吴畏再听爷爷这些老掉牙的说辞,于是便想打断老孙,说他和吴畏过会还要出去办事。

吴畏见老孙正在兴头上,于是便客气地说再听一会不妨事,爷爷真是隐藏在民间的大学问家,水平绝对不输大学里的教授。

孙大国心里暗笑,你小子真会哄老爷子开心,谁不知道你从高中时就对文科没兴趣,只喜欢数理化,本科和研究生读的也是电气工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闷男。

老孙一听吴畏恭维的话,顿时眉毛直挑,眼睛放光,霍地站起身来,走到书桌旁,拿钥匙打开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牛皮纸袋,抽出一份发黄的报纸,转身递给吴畏。

老孙凑到吴畏身边,指着报纸副刊一篇题目为《论“竹林七贤”的活动轨迹和心路历程》的文章,挺着腰板又用手点了点题目下面作者名字“孙超美”。

吴畏心里有些明白过来,用眼睛快速扫了扫整版报纸,注意到文章末尾注着“作者系县一高语文高级教师”的字样,马上露出惊讶万分的表情,上下夸张地打量了老孙一番,大声惊呼:“孙老师,如果我没猜错,这就是您的大作吧?”见老孙微笑不语,又继续赞叹,“没想到,您好多年前就有研究成果发表在《牧野日报》上呀,太让人佩服了!”

没想到这个吴畏竟然脸上浮出惊喜的神色,重新坐到椅子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老孙这篇文章来。其间他头也不抬一下,一口气把这篇文章逐字逐句地看完了。

最后,吴畏把报纸像圣物一般折叠好,轻轻放在书桌上,嘴中连呼孙老师见解独到,论据充分,很有新意。

“要不说人家能考上研究生读出硕士来,治学能钻研,多难得的品质啊!”老孙对吴畏赞不绝口,接着又开始探讨起“竹林七贤”的风骨及作品风格来。

吴畏简单地引用老孙的文章说了几句,便谦逊有礼地表示,自己对魏晋文学研究不深,需要回去多看些书,找些资料,积淀些知识后再向孙老师请教。

这天,孙大国开车载着吴畏和他女友小琴去钓鱼,没想到在车上吴畏竟然捧着一本关于“竹林七贤”论文集争分夺秒地玩味起来,不时还念念有词,似乎在背诵着什么。而且到了鱼塘,吴畏也心不在鱼,只顾捧着那本书思索。

嘿,这小子难道真的对这些枯燥的文史课题有兴趣,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哟。小琴也手握钓鱼竿撇嘴说:“吴畏最烦这些历史啊,文学啊,今天连最爱的钓鱼都舍下了,真是奇了怪了!”

“没啥,主要是大国的爷爷影响了我,让我深得文史的乐趣。”吴畏赶紧解释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畏几乎隔几天就去找老孙请教关于“竹林七贤”的相关问题。老孙俨然把吴畏看成了忘年交,每天都念叨吴畏,夸奖吴畏,几天不见到吴畏,就会催促孙大国,让他去请。

孙大国隐隐觉得吴畏对爷爷太过热情,竟然好几次都推掉重要聚会,甚至自己老爸又一次得病需要照顾,也不耽误他来家里找爷爷。

终于,孙大国回过味来了,自己的岳父在电力公司是个副总,吴畏早就说过让孙大国帮忙引荐一下,自己也想去电力公司就职。现在吴畏这样献殷勤,讨老爷子欢心,这是“曲线救国”,无非就是想和自己家走得近些,搞好关系。

孙大国这天待吴畏和爷爷交谈完,便把他叫到外屋,小声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并强调说:“吴畏,咱俩啥关系,还用得着你和爷爷套近乎吗?过两天我就把我岳父喊出来,咱们吃个饭。”

吴畏怔了怔,突然笑起来:“你不说我都忘了。以前我是动过去电力公司的念头,就对你随口说了句玩笑话,你还当真了。”此时,他神秘地小声说道,“我正想这几天告诉你咱们去庆祝一下呢,我考到省工信厅了,上个星期面试通过了。我怕万一考不上你们会笑话我,所以考试啥的都没告诉你。”

孙大国既惊讶又尴尬,讲了几句祝贺的话,便感激地说:“我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能无私地陪伴爷爷,真是我的好兄弟。”

“没啥,谁让我是咱爷爷的粉丝呢!”吴畏笑着捶了孙大国一拳。

正当他们说笑时,老孙拿着一个信封出来递给吴畏说:“小吴啊,你不是一直说我发表在《牧野日报》的文章很有价值嘛,你数次提出想收藏研究,今天,我想开了,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要赠给知己。当时日报社只给了我两份样报,这份给你,我就只剩下一份喽。”吴畏立刻感激地弯下身子,毕恭毕敬地把信封接了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畏再也没有踏进孙家大门。老孙虽然言语里暗示孙大国去把吴畏叫来探讨学问,但是孙大国嘴上答应,心里却发虚,心想自己小人之心伤了吴畏,人家才不来的,现在有啥脸面再去请人家。

谁知这天孙大国突然接到吴畏的电话,让他去参加他和小琴的订婚仪式。孙大国立刻应承下来,这不正是和吴畏化解尴尬的绝佳机会吗!

订婚仪式结束,喝得醉醺醺的孙大国背着人说:“吴畏,小琴这样高傲的女孩,你不是说她啥都不稀罕,啥都讨不了她的欢心,你是咋最后攻下来的?”

吴畏喷着酒气搂着孙大国小声说:“因为在她生日时我送给她一个礼物,终于把她给感动了。”

孙大国好奇起来:“你不是说以前送的宝石啊,金首饰,昂贵香水啥的,人家从小蜜罐里长大的,对那些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吗?告诉我,到底送的啥贵重东西?”

“嘿嘿,咱爷爷的那张报纸啊!就是刊登着什么‘竹林七贤文章的《牧野日報》。”吴畏得意地说。

孙大国惊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啥,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破报纸?”

吴畏摇摇头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报纸日期正是小琴出生那天。要知道小琴就是出生在牧野市,四五岁才跟着父母去了省城……”

孙大国愣住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吴畏这个讨厌文科的家伙处心积虑学习钻研文史,和爷爷搞好关系就是为了那份早就被他盯上的报纸。

唉,也许人家小琴看重的不仅仅是那份自己出生日期的报纸,还有吴畏为了得到女友欢喜而付出的心思吧。孙大国此时酒醒了一半,陷入了沉思。

(插图/陆小弟)

猜你喜欢
小琴竹林七贤老孙
小 琴
一个巴掌 一个拥抱
白描绘形象,细节显真情
解释不清
老孙的茶
我的同桌是“闪电”
艺苑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绝版的竹林”之七
书画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