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满意度研究

2024-03-14 08:48牛常志王梦瑶霍雨佳
甘肃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使用者因子图书馆

牛常志,王梦瑶,霍雨佳

(珠海科技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快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由此掀起了全民学习的热潮。当前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社会主流,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学习需求越来越大。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迁冲击下,以文献借阅为重点的图书馆服务和以图书储藏为核心的空间布局模式面临巨大挑战[1],信息共享空间逐渐向学习共享空间转变。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高校信息文化传播与学习交流的作用,因此当下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如何增强空间的吸引力,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学习空间的重点。高校师生是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重点服务对象,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了解其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评价,通过量化数据找出影响学习空间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并加以改进,为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有效利用和服务完善提供实际借鉴。

1 研究基础

国外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于1992 年开设的“信息拱廊”,被认为是信息共享空间史上最早的案例[2]。此后,欧美国家的高校掀起了改建或构建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研究热潮。国内图书馆界于2005年引入“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并由此开始了对图书馆原有空间和新空间的改造与转型,相关研究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建筑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学习空间构建或再造研究。程倩等[3]通过对2 所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进行空间扩建与再造后的对比评估,挖掘读者对学习空间的真实需求。(2)服务模式和内容分析研究。郑文晖[4]对112 所“211”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建设内容及服务特点等。(3)建设实际案例分析研究。研究者以中山大学图书馆[5]、爱荷华大学图书馆[6]、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7]等为例,研究这些图书馆的规划建设现状与实践成效。

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习空间理论的学习借鉴、基础构建、空间改造、案例分析等方面,而对于学习空间服务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用户体验评价相关研究。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用户体验感受角度出发,采用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实例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满意度进行评价,找出学习空间中影响用户体验感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提升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及思路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从环境学科延伸而来的,其主要关注的是使用者对已建成的建筑或环境等的评价态度。本研究采用POE法研究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结合使用者的问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借助统计学的SPSS软件处理POE法收集的数据,对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其中主要成分,最后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因素对使用者满意度影响程度。根据分析结果,以期探究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2.2 问卷设计

本次调研问卷目的在于探究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与用户使用后满意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故从图书馆使用者的内在感受出发,采用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和访客访谈的调研方式。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归纳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特点,确定指标因子的选取原则侧重于学习空间对使用者的吸引性、黏合度,由此确定了21 个可能会影响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者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做出解释说明,具体见表1。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户的基本情况与行为特征,第二部分是用户对学习空间各研究项进行评价。调查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选项均设置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表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满意度影响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立足于研究的最终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对珠海科技学院图书馆用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共发放3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6%。样本的基本信息和行为特征见表2。

表2 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与行为特征

由表2 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用户中男生占比为51.85%,女生占比为48.15%,比例基本持平;大二及大三的学生用户最多,分别占31.79%和41.36%;从使用频率来看,集中在平均每周使用2~4 次,占55.86%,每次使用时间平均在1~3 h的最多;从使用图书馆学习空间的目的来看,超过七成的用户用于自习,其次是借助图书馆的设备和资源帮助学习、完成小组作业等。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计算,以此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显示,本研究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4,大于0.7,表明调查问卷数据信度非常好,删除任意题项,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对整体数据进行KMO 和Bartlett 检验结果显示,KMO 值为0.896,当此值高于0.8,则说明效度好,且通过了Bartlett 球形检验,即对应的P值小于0.05。数据结构显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能效性,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因子分析。

3.3 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一共提取出4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一般特征根大于1为默认值),然后采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做因子载荷旋转,使得主要成分向变量指标中映射。为了更直观、更清楚地对应因子(即主成分)与研究项的关系,采用社会科学领域认为的对因子荷载系数绝对值小于0.6的忽略不计[9],得到最终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3)。由表3 可以看出,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5,意味着研究项和因子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子可以有效提取出信息并命名,因子1为配套设施及服务,因子2 为实体空间,因子3 为信息资源,因子4 为心理环境。

根据李克特量表计算,总体均值为3.95,说明使用者对珠海科技学院图书馆学习空间比较满意,但仍抱有更高的期望。各因子评价得分均值为:配套设施及服务为4.10 分,实体空间为4.00 分,信息资源为3.86 分,心理环境为3.72 分,使用者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最为满意,而心理环境方面有待提升。

配套设施及服务因子中图书馆开放时长均值最高,说明使用者认为图书馆开馆与闭馆时间较为合理,能够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而该因子中空间设施数量评价得分最低,说明使用者认为空间内桌椅、隔间、储物柜、休闲沙发、引导标识等设施的使用数目不太合理。心理环境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领域感,最低的是学习氛围。根据现场随机访谈得知,不少使用者喜欢前往图书馆五层自带隔板单人单桌的学习空间,认为此类座位设置具有领域感可以创造个人空间,能够使自己更加专注于学习。同时有些使用者反映,图书馆学习空间经常出现占座行为,也存在打游戏、看电影甚至声音外放等现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浪费了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空间。

3.4 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是多元回归分析中的一种方法,经常使用于数据研究建模中,该方法突出的优点是经过若干步直到不能再引入新变量为止,以保证最后所得到的解释变量集是最优、最简单的[10]。因此将21个研究项作为自变量,将使用者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整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这个过程是从21 个自变量中找出对满意度影响最显著的,由此达到研究目的,结果详见表4。

表4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 324)

由表4 可以看出:①模型R2为0.421,意味着这些变量可以解释满意度的42.1%变化原因;②模型通过F检验[F(7,316)=32.817,P=0.000<0.05],说明模型有效;并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 值全部均小于5,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较好;③模型公式为:使用者整体满意度=0.026 + 0.090*空间设计+ 0.154*空间容量+ 0.114*色彩氛围+ 0.162*在线预约+ 0.159*数字资源满意度+0.176*服务专业性+0.116*服务及时性;④空间设计的显著性P>0.05,说明其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而空间容量、色彩氛围、在线预约、数字资源满意度、服务专业性、服务及时性显著性P<0.05,且回归系数B 值均为正数,说明这5 个因素对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4 基于使用后评价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优化建议

由逐步回归分析得知,空间容量、色彩氛围、在线预约、数字资源满意度、服务专业性和及时性这5个研究项可以解释使用者整体满意度的42.1%变化原因,说明这5 个研究项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方向。

4.1 改善空间布局规划,提高空间多样性及供应量

实体空间中的空间容量对满意度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因此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空间多样性和供应量至关重要。图书馆学习空间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学习行为模式,简单可以分为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空间和休闲学习空间,针对各类学习空间分配,提出3点优化建议:①对功能相似的学习空间进行整合,增加个人学习空间的配比,提高整体学习空间的使用率。调查发现多数人喜欢自主学习,倾向具有领域感的空间,因此在大自习室或阅览室(开放空间)可以多设置单人带隔板(半开放空间)自习桌,设置带门帘或加深隔断的学习室(半私密空间),引入单间学习仓或移动隔音舱(私密空间),形成从绝对私密、半开放到开放的多样化个人学习空间。②设置灵活的小组学习空间,可以是固定的装置、家具或特定的房间,也可以结合交通空间设置学习走廊,充分发挥小组研讨学习的作用,但一定要注意改进个人学习空间和小组讨论区域的隔离措施,如安装玻璃门、降噪设备等。③合理设置休闲学习空间。休闲学习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休闲舒适的交流氛围,轻松愉悦的休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设置展览空间、学习走廊、咖啡厅、茶歇区等。

4.2 注重空间色彩搭配,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够对空间使用者产生直接的感官冲击,并且对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效率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11]。图书馆内的硬装材质色彩、软装设施色彩、灯光照明等都会对人的视觉系统产生影响,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来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①在不同学习空间中,个人学习空间等安静区域,整体色调应该保持柔和、简洁,使人能够平静心情沉浸于学习中,常见的如白色、木色;而在研讨室等交流区域,色调明快的色彩,能够增加空间活力调动用户积极情绪,如橙色、黄色、粉色。②通过对桌椅、书架等陈列设备巧妙摆放和艺术性处理,以局部的表现形式和变化进行功能分割,引导用户进行阅读、交流等学习行为,体现出高校风格和特色。③增加室内绿植、装饰小品的种类、数量,针对不同的功能区灵活摆放,丰富图书馆空间色彩,增加用户的愉悦感以此提升学习空间的满意度。

4.3 优化数字资源建设,提升便利性及可获得性

有针对性地增加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建设,这是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关键:①多途径丰富数字馆藏资源,实现中外文数据库的共享,还可以开通试用数据库、开放数据库等,并及时扩充数量和更新内容。②在扩充数字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明确性、多元化和服务性原则,以确保电子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以与省、市图书馆或相关兄弟院校图书馆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使用率。③为用户提供检索、查新、信息化学习等硬件设施(如打印扫描设备、影音设备)以及专业性相关学习软件(如操作系统、应用性软件),并且搭建数字图书馆平台,推出线上服务,提供在线预约功能,以便用户方便、快捷使用。

4.4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服务专业性和及时性

随着学习空间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以及学科知识的迭代更新,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工作人员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是用户互动体验和情感体验满意度评价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从这3个方面完善:①针对不同空间或岗位的馆员,定期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学习教育等,强化服务理念,将服务效率、质量放在重要位置,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或学科专家进行合作交流,提升整体服务质量。②图书馆学习空间普遍缺乏写作中心、生涯辅导、专题咨询服务等学习支持服务,因此可以将推荐阅读、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等融入用户的学习环境中,以满足用户的专业性需求[12]。③突破传统服务方式,探索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图书馆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类活动,如大咖讲座、读书沙龙、书展、摄影展等,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服务引导学生创新实践锻炼。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从使用者的体验感受出发,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发现空间容量、色彩氛围、在线预约、数字资源满意度、服务专业性和服务及时性这4 个方面对使用者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并从实体空间、心理环境、信息资源、配套设施及服务4个角度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同类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由于人力和时间限制,本研究仍有不足,后续研究中需要对特定空间进行指标细化以及进一步扩展数据样本。

猜你喜欢
使用者因子图书馆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抓拍神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