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术主持人——董楠楠

2024-03-14 12:22
园林 2024年3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上海市

董楠楠

1975年出生,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德国卡塞尔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德可持续城市联合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研究主要关注于数字景观及其工程技术方向,探索建立基于景观绩效评测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决策的景观设计数字化工作流。

近年成果中“高密度城市城区既有绿地空间精准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近代历史名园基础数据库建设示范性研究”获第二届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至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与参编专著5本,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与软件著作权30余项,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与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国际科技研发合作类课题7项。在国际联合教学与科研合作方面,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分别合作建立了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2022年与美国SASAKI事务所共同获批美国景观基金会案例研究(CSI)项目资助,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合作开展基于低碳设计工具驱动的系列联合教学研究项目。

作为上海市首批乡村建筑师和乡村责任规划师,参与完成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景观专项工作10项,参编团标《乡村景观环境设计导则》,结合乡村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工作背景,提出了大都市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效能提升的精准化工作方法。作为其项目应用的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景观重点改造项目,获第八届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二等奖。在绿色矿山领域,主持了山西省里必煤矿、王家岭煤矿等新型矿区环境综合规划设计任务,总结探索了适合中国新型矿山建设模式的“美丽智慧矿山”技术方法。

针对高密度的城市建成环境问题,自2015年开始持续开展基于城市立体园林技术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参与团标编制1项,主编相关团标2项,设计完成了各类室内外立体园林工程实践项目11项,并建立了立体园林绿化技术集中实验测试场1处。自2019年参与负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的联合教学工作,持续开展了以动物园馆舍丰容设计、生境提升和专项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教学与研发工作,并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参展案例内容之一。本团队持续开展以“田园实验”为主题的乡村低碳营建活动,在此基础上首次策划举行了多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崇明东滩生态艺术节。结合相关主题创建了首个生态设计与创新主题的城市科普展厅ECOLAB,为生态创新设计的公众传播和科普交流提供了空间场所。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上海市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