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的白浪

2024-03-15 05:09卿风向晚
知识窗 2024年2期
关键词:白浪芦苇荡花语

卿风向晚

最初看到浦江镇的那片芦苇荡时,我正坐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下一站,芦恒路”的報站声响起,窗外的景象由漆黑的隧道切换成高架上的旷远风光。芦恒路这站是地铁8号线由地下岛段向露天段过渡的转折站。当时正值八月,我搬家至此,伴随着地铁行进的轰鸣声,我拖着行李箱俯瞰那片郁郁葱葱的植被,我以为那是一片玉米地,便跟朋友调侃道:“真是繁华大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田园风光。”

浦江镇位于闵行区,在上海属于外环外的区域。我正读研二,实习时租了房,虽然位置偏远,但是价格便宜。九月,我顺利找到了工作,公司在上海市区,需乘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才能到达。

地铁8号线客流量较大,我上车时全然无座,便索性站在门边,颇为珍惜在短暂的高架路段上看风景的几站。每日清晨,那些“玉米”都会目送我的奔忙,它们碧绿的叶片在朝阳的亲吻下泛着金光。

在无数昏昏欲睡的通勤时刻,我在心里抱怨:“再也不想住在郊区了!”其实,我抱怨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从校园初入社会的迷茫、焦虑和不适应。

十月的某天,我如往常一样挤上地铁,看向窗外时大吃一惊——那些我以为的“玉米”竟然“白了头”,大部分茎叶虽为绿色,顶部却泛着白色。我擦亮眼睛仔细看,才发觉那原来是一片芦苇荡,继而对“芦恒路”的站名由来恍然大悟。

不知不觉间,秋天快过去了,熟悉的景致在时令的交替中产生渐变,也引起了我的观察兴致。从那天起,我每天赶早高峰的心情没那么烦躁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期待,想看看我的老朋友“芦苇”又有什么新变化。只见芦秆由青绿渐变为黄绿,最后彻底变为枯黄,至于顶上的芦花,大概一周时间就全变白了。

在此之前,我不曾以远高于地面的视角欣赏过芦苇。以前从芦苇丛旁走过,只见其直立的细秆比人还要高出许多,我仰望其顶部的圆锥花序,稠密下垂的小穗也正低头看着我,无风时静默而疏离,一旦风起就齐刷刷地倒向一边,让我联想到“巨型蒲公英”,可它既不像蒲公英的花序那般圆润蓬松,又不会风一吹就飘飞四散。此刻,当我站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向下看时,地面茫茫一片芦苇随风翻涌,仿若飘摇的白浪。

大抵是冬日的阳光更为柔和,我盯着芦苇看了很久也不觉得眼晕。倘若芦苇也能看到我,想必不难发现,我看向它的眼神充满怜爱和温柔。芦苇摇啊摇,我也随着颠簸的车厢晃啊晃。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和它虽然隔着很远,却又彼此贴近。

世人赋予芦苇两种花语:其一为“坚韧”,因其生长力顽强,即使在严寒地带的贫瘠土壤里,它依然能傲然存活;其二为“自尊又自卑的爱”,初看时我觉得矛盾,不能理解其中含义,后来又想,所谓“花语”,无非是在观此花时,人将自己的直观感受赋予它,于是植物也有了“性格”。

芦苇的外表柔弱,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漫长的花期,花序又是下垂的姿态,难免给人谦卑、恭谨、无依无靠的感觉。事实上,芦苇的价值很高。从生态角度来看,它能调节气候、净化水源、固堤护坡、控制杂草;从经济角度来看,它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此外,它还有清热止呕等功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唯美意境让我对芦苇产生了最初的浪漫印象。了解到它的诸多作用后,我才觉得原先真是小看了它。

次年的年初,我搬离了浦江镇,新一季的芦苇又将在哪些过路人的注视下破土、生长、成熟、枯萎呢?至今,我并未再乘地铁8号线途径芦恒路,我与它短暂的交汇不过是熹微晨光下透过车窗遥遥张望。但也正因如此,才带给我无限的想象。人对于看不真切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倾注感情与思索。

那些想象让我百无聊赖的通勤时光不再煎熬,也让我明白,纵然生活充满奔波与辛劳,只要用心留意,目光所及之处总有温柔治愈人心。

猜你喜欢
白浪芦苇荡花语
芦苇荡里的鸟儿
芦苇荡
“花语壶”自然美的追求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摔跤
花语知多少
十堰市白浪镇“彩船”歌舞传承现状调研
醉酒的白浪
猫鸟大战
春·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