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问题

2024-03-15 01:03吕叔湘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橡皮语文课课外阅读

吕叔湘

如果光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学法,那教材也不能發挥作用。关于教学法,一些做过教改试验的教师有共同的经验,归结起来有几点。最重要的一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以教师讲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一般都很强调预习。学生在教师讲之前先要预习,字词要自己查字典,段落要自己分,等等。有的教师要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有的教师对课后练习不打分,课前预习要打分,学生很重视预习。还有一点是强调课堂讨论,可以讨论语文方面,也可以讨论思想内容。讨论不同于机械地提问,而是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为什么要先讲这件事、后讲那件事,等等。还有一个共同的做法是重视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适当指导,例如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不值得看,这本书有什么长处,那本书有什么缺点,等等。多少指导一下,学生得到的帮助就很大。还有一条经验也是共同的,就是多写,大作文、小作文、笔记、周记、日记等等都可以,教师看一部分,做点讲评指导。

上面介绍了一些好的经验,但目前比较多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理想,不够好,强调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

有的教师说,我们不高谈阔论什么理论,我们就是个“实”字,扎扎实实。扎扎实实当然很好,可是不能把死记硬背也看做“实”,要看你对“实”字怎么理解,实得聪明还是实得笨。对“实”,我们要肯定,但还要加个字,要“活”,要实而不死,实而能活,这样效果就很好。怎么能做到这点,那就要看教师的本领了。有的教师把课教活了,学生感兴趣,效果就好;有的教师不善于启发,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了不能用。

有个比方很好,就是要把学生教得像海绵一样,放在水里就吸收水,放到酒里就吸收酒,因为它到处是空隙,往哪儿都能吸收。这种学生哪怕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是很多,但是他有吸收知识的能力,将来能时时吸收,前途无量。假如我们不是把学生教成一块海绵,而是教成一块橡皮,放到哪儿它也吸收不进去,你在橡皮外面涂上一层东西也无非就是那点,它还会慢慢地往下掉。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己随时随地吸收知识的那种人。这个比喻还是不够好,光有很多知识也还是不够,还要把知识化成能力,就是能活用。这就叫作能取得主动权,而且是一辈子取得主动权。决不能把学生弄成一块橡皮,或者一块木头。这恐怕是我们教学方面的一个大问题,也不光是语文课,也不光是中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总得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把学生教活,教成有吸取能力的人。

(本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橡皮语文课课外阅读
可怕的语文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收了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