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表现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15 05:49李畅
参花(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水彩画水彩肌理

水彩画以“水”作为载体,以其独特的色彩表现和流动性著称,而肌理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为水彩画创作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通过结合创作者的创作语言和主题思想,肌理表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水彩画创作的艺术语言。基于此,本文将从肌理表现的认知入手,深入探究肌理表现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一、肌理表现的含义及分类

“肌理”的含义在《汉语词典》中释作“皮肤的纹理”。由于物体的成分有差异,外貌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质感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粗糙感、结实感、光滑感等,如粗糙的树皮、生锈的铁门、光滑的玻璃等。肌理的合理运用可以产生理想的表面特征。在绘画创作中,创作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笔触、颜料的积淀以及用材等绘画细节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再根据需要客观地对画面进行取舍,为作品增加质感,用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展现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由于水透明的原理,水彩画并不能呈现出像油画、水粉那样堆砌厚重的视觉效果,而通过肌理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水彩绘画的表现,使水彩画不再单一,而是具有凹凸的质感,为观者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综合对水彩画的认知、综合材料工具的使用和肌理产生方式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笔者将水彩肌理表现分为笔墨肌理、特殊肌理两大类,展开论述如下。

(一)笔墨肌理

笔墨肌理是用水彩笔、水彩纸、媒介、水彩颜料四种材料制作出的肌理效果,创作者通过使用毛笔等传统绘画工具在画面中进行绘制、调整、蘸取、处理等艺术手段,通过运笔方式的不同展示出丰富的肌理表现。这种肌理表现手法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可控的,主要根据创作者的主观需求进行调节。

(二)特殊肌理

特殊肌理是运笔之外特殊技法或特殊材料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由于所表现出来的造型功能不同,又可以分为具象肌理、抽象肌理和意象肌理。

1.具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指艺术家通过视觉对外界物象进行客观感知,并对物象本身的真实特征进行描绘,从而使水彩肌理与客观事物的纹理感高度吻合。具象肌理不仅能够展现物象的本体形态特征,还可以通过肌理表现传达出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例如,美国当代水彩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仔牛》(如图1),画家笔下斑驳的墙面及树枝刻画得极具真实感,让人体会到孤寂凄清之感,这种具象表现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风景展示得更具有趣味性,更加耐人寻味。

2.抽象肌理

抽象肌理是将事物本身的特征提取出来并加以概括。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抽象思维将物象的外在表现作为一种灵感来源,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将其转化成新奇、独特的符号元素,使其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抽象肌理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描绘真实事物的外在形态,而是抓住其精神内涵,其目的是追求画面美感,使变化多端的肌理效果转变为特殊的绘画语言。

3.意象肌理

意象肌理是艺术家通过观察物象的表象,在头脑中产生特有的情感而后创作出来的独特艺术形象。意象肌理属于夹在具象肌理与抽象肌理之间的特殊肌理。意象是中国画创作中特殊的表现手法,与西方艺术的写实不同,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经过意象的表现形式,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画面美感。例如,撒盐法是将海盐或者食盐撒在潮湿未干的水彩纸上,使盐粒在水的作用下慢慢溶解,在画面上形成深浅不一的斑点,以此制作特殊的画面肌理。

二、肌理表现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特殊材料产生的肌理美感

在水彩画创作中,除了常规的水彩颜料和画笔外,还可以使用各种特殊的材料表现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可以应用不同质感的纸张,如水彩紙、卡纸、宣纸和纸板等作为肌理表现手段,纸张的不同纹理会使肌理感发生显著变化。在物质材料的选用上,可以使用松节油、松香水、汽油等,这些材料与水彩颜料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粉质材料的选用上,可以应用石膏粉、铁锈粉末、细沙等,在表现沙滩和山地时,选用铁锈粉末要比印染性染料更具粘附性,其渗化效果更佳,能够产生粗糙的肌理质地。同时,还可以应用多种类的辅助工具、特殊材料或化学试剂用于绘画创作,打破传统水彩画的平面性,为画面增添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著名画家黄增炎的《山竹》(如图2)在艺术表现上以“实”为主,其画中的肌理表现如下:先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料做底,使干透后的纸张更结实。然后在颜料中加入适量胶合剂增加笔触和肌理质感,而后塑造物体,使肌理效果明显、造型精准、虚实感处理完美得当。这种作画形式使黄增炎的作品既生动又有质感,体现了纯朴、酣畅、厚重的肌理美感。又如,湖南水彩画家坎勒花费十年时间研究玻璃卡纸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其代表作《森林的报告》(如图3)中,利用“涂鸦”的形式将水彩颜料涂抹至不吸水的玻璃卡纸上,再利用各种毛刷、棉球等工具对其精细描绘,画面中的水彩颜料在玻璃卡纸上的效果格外厚重、斑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此外,在使用特殊材料时需要注意,只有经过多次练习并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将材料与绘画技法融会贯通,注入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才能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

(二)特殊技法产生的肌理美感

技法产生的肌理表现对画作具有装饰效果,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随着当代群众的审美不断提升,肌理技法在画作装饰方面得以大量应用。在绘画过程中,应注重融合多种肌理技巧,丰富画面内容,增强表现力。常用到的技法有撒盐法、冲洗法、拓印法、沉淀流淌法等。其中,沉淀流淌法的沉淀效果是水彩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有些颜料中的矿物质“粒子”较大,稀释分解后会产生粒子沉淀,沉淀流淌法便是对这一颜料特性的深化,适用于表现形象的自然景观,因此常用于群山、岩石、森林、海滩等的绘画。在艺术家的多年研究下,各种各样的技法运用使水彩画的水色交融不再单一,而是更具有趣味性,也使肌理表现更加丰富多样。例如,美国著名画家怀斯的作品,其在颜料中加入了蛋黄,改变了水彩暗部易脏的缺点,在保持水彩画透明质感的基础上,结合油画和版画技法,采用喷染着色、油水分离、刀片刮擦、拓印等技术,使画面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丰富了水彩画的内涵,提高了水彩画的生动性。又如,在董喜春的《存在》系列作品(如图4、图5)中,为了表现出工业旧火车的斑驳感和历史感,其借助撒沙技法的辅助,应用积色沉淀的肌理,使水分干透留下自然沉淀的颜色颗粒,而后叠加不同颜色,体现出年代久远的沧桑感,借此传达出画家的创作思想。

三、肌理表现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拓展艺术表现形式

从水彩画的创作历程看,水彩艺术语言正在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进行转变。水彩画通常以透明、轻盈、柔和为特点,而肌理的运用则打破了这一传统表现形式,为水彩画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通过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和技法,创作者可以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立体的画面效果,使水彩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绘画作品通常由点、线、面、颜色、肌理等基本元素构成,而肌理的运用则需要将线条以及色彩等要素有机连接起来,使其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效果。由于水彩绘画“水”的特性,其有时倾向于抽象肌理的展示,给观者以“看水不是水,看山不是山”的观感,经由细细品味后,又转变为“看水是水,看山是山”的观感,这便是水彩画的独特意境,依靠简洁的水彩肌理表现,烘托出水彩画真正的韵味。

(二)丰富水彩画创作的技巧

肌理的运用丰富了水彩画创作的技巧。通过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和技法,可以创作出独特、新颖的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例如,通过运用不同的纸张、笔触、颜料等材料和技法,可以创作出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使用石英砂、铁锈粉末、沉淀颗粒剂、高锰酸钾等,表现出树叶的茂密、土质的粗糙或是生锈的铁质;使用洗洁精、酒精等材料,制造出斑斓的视觉效果;利用餐巾纸、保鲜膜压印表现出独特的质感,等等,这些肌理效果的显现能够丰富水彩画创作的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也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绘画思路。

(三)展示创作者对艺术的个性化思维与情感

肌理的运用可以展示创作者对艺术的个性化思维与情感。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而肌理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创作者提供新的表达方式和手段。在水彩画创作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和技法,创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同时,肌理的运用也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新的创作体验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肌理效果和技法,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这种个性化思维与情感的展示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感染力,进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綜上所述,水彩画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备受关注,从近年来的“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中国首届水彩静物展”等展览可以看出,水彩画的发展日益繁荣,已经脱离了曾经原有的地位和定位,这与新型材料的介入有必然关系。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理性对待肌理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在掌握多种制作肌理方法的同时,切忌机械地照搬或简单地模仿,应切合创作语言和主题,融入个人情感和思想,体现个人风格。

四、结语

肌理是水彩画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拓展画面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语言。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肌理表现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创作者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生活中汲取灵感,以期创作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水彩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邹伟.绘画肌理浅谈[J].艺海,2017(11):90-92.

[2]籍苏静.当代重彩人物画的服饰肌理研究[J].艺术评鉴,2020(10):63-64.

[3]段宇.论肌理在水彩创作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曹殿明.水彩肌理技法在水彩画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16):168.

[5]钱泓兵.水彩画教程:形象思维方式+水彩表现语言=水彩艺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畅,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水彩〉)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水彩画水彩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我的水彩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与水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