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

2024-03-15 06:38佟玲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作效率激励机制人力

佟玲玲

(桦川县文化馆,黑龙江 佳木斯 154300)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是保障事业单位发展水平的关键。通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建设应用,能够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管理规划,保障事业单位激励效果的落实,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概述

(一)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含义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是指事业单位内部通过规范化的文件,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来促进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是事业单位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通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程度。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通过科学的激励制度建设,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单位内部管理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包含的主要激励内容

第一,薪酬激励。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是通过涨工资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薪酬激励是激励事业单位员工最直接的手段,具有保障、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基本生活品质的功能,是促进事业单位人员努力工作的最原始动力。

第二,晋升激励。晋升激励是指事业单位员工由低层级的职务向高层级的职务不断晋升的过程。晋升激励有两大功能,一是选拔人才。职位的晋升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将合适的人员放置到合适的岗位上,可以人尽其才,同时也可以减少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二是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晋升机制事业单位员工可以看到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晋升和提拔,自己想要得到晋升机会自然会努力工作。晋升激励作为事业单位员工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员工发展需求的满足以及归属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绩效考核激励。绩效考核制度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能够将事业单位员工自身发展目标和单位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绩效考核主要以是否履行岗位职责为依据,全面地考核德,能,勤,绩,廉这几方面的内容。通过考察能够全面了解事业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考察结果将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

第四,培训激励。培训激励是事业单位通过培训提升员工职业素养,进而促进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的激励手段。事业单位的培训激励是有效提升员工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是对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和观念更新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通过科学的员工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队伍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五,精神激励。物质层面的奖励是为了给事业单位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精神层面的激励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激励能够为事业单位文化氛围建设提供保障,对于员工精神追求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越强代表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就越高。

二、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具有引导示范、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等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重视激励机制建设,通过科学的激励手段,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稳步落实[1]。

(一)激励制度具有引导示范的作用

事业单位利用激励机制能够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引导示范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好的行为给予充分表扬、认可,帮助事业单位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是促进员工队伍稳步发展的助力。另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建设,对工作积极的员工展开奖励以及提拔,能够让员工充分明确提升自己以及认真工作的效益,从而引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工作规划,促进个人的全面提升,明确个人岗位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激励机制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事业单位的激励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通过激励制度,将有工作能力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不浪费个人能力。通过激励机制,能够保障职业素养高以及发展能力强的员工获得相应的薪酬激励以及发展机会,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资源集中在高素质人才上,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稳步落实。

(三)激励机制具有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作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首先,通过激励机制运用,单位管理者能够让员工充分明确完成任务的益处,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优化,推动工作效率提升。其次,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能够为高效高质完成工作的员工提供福利奖励,从而对内部竞争氛围的优化有积极作用。通过科学的竞争氛围建设,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积极工作,保障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员工队伍的激励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对于单位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重视激励工作的顺利落实,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保障事业单位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重视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管理问题进行优化,提升激励效果,避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进一步产生[2]。

三、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问题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激励意识滞后、工资分配平均化、考核制度形式化、考核标准难以量化等问题,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应用造成了消极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激励意识相对滞后

事业单位激励意识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人员存在传统的员工思想,大多数员工认为进入体制内后,只要服从领导安排,按领导要求完成工作就算完成了任务,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按照年龄、资历论资排辈就会自然晋升。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大部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性质,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认可度较高,自身对工作有很大的满足感,面对“铁饭碗”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择安逸的工作,没有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3]。

(二)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平均化倾向

从事业单位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来看,工资分配具有平均化的倾向。工资分配制度较为死板,多数事业单位主要依靠现职务、工作时间、学龄等因素落实工资分配,对员工的能力以及工作水平不重视,这样的工资分配制度无法真正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真正价值,将会造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心理失衡,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的积极性。这样的工资分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无法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形式化

在部分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考核制度过于形式化,失去了实际参考价值。比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只有本年度思想和工作总结两项框架内容,员工在填写时内容空洞,无法实际地反映员工的发展以及工作状况。

同时,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对考核工作不重视,认为考核只是走流程,考核内容填写随意、不规范。在考核工作落实过程中,形式化问题导致考核工作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事业单位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就会降低,从而阻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开展。

(四)事业单位考核标准难以量化

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廉这几个方面出发,考核内容往往难以具体地量化。而且,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岗位之间的考核结果也是一大难题,不同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均不同,部分单位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导致考核结果不公平,对事业单位员工发展积极性造成损害,不利于员工队伍以及事业单位的进步发展。

事业单位需要明确相应的员工队伍激励问题,通过自身的发展经验,解决管理问题,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要重视自身管理能力建设,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通过树立事业单位激励意识、优化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分配模式、加强规范事业单位考核制度以及规范量化事业单位员工考核标准等方式,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激励工作的落实,让激励机制调动起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树立事业单位激励意识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论资排辈晋升的现象仍然在损害员工利益。同时,体制内“铁饭碗”满意度不高也是导致员工缺乏激励意识的原因之一。因此,单位管理者需要优化晋升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理念,破除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对于满意度高不思进取的员工,可通过科学的宣讲活动,从实现个人价值、展示个人能力等方面积极引导,改变员工队伍的工作发展观念,在单位内部树立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同时,相关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单位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塑造,树立激励意识,促进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落实。

(二)优化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分配模式

工资分配模式的优化是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最关键的工作。事业单位需要优化传统的工资分配模式,将除了现职务、工作时间、学龄等因素外的工作能力、工作性质、发展潜力等因素也纳入工资分配依据中,如设立一项服务奖,承担单位工作量多的人,可以享受此项额外奖励,避免因为干多干少开的一样多,而减少工作积极性。通过工资分配模式的优化从而保证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落实,促进激励工作的稳步落实。

(三)加强规范事业单位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考核模式,避免考核内容“一刀切”的现象。应对单位不同部门、岗位的员工队伍进行分类调查,细化考核方式。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细化考核内容,根据不同员工队伍的发展需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优化,对不同部门以及岗位设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宣传工作,宣传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考核结果的重要性,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和奖励挂钩,促进考核工作的稳步落实。

(四)规范量化事业单位员工考核标准

规范量化事业单位员工考核标准是激励机制应用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在事业单位员工考核过程中,可以产生业绩的部门用数据考核,无法产生业绩的部门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方案设计、工作效率以及完成质量来进行考核,真正地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降低主观评价占比,提升客观评价占比,从而提升量化标准的公平性,为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应用打好基础。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保障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事业单位管理者要积极利用自身管理优势,创新激励方式,提升员工队伍的工作效率以及发展热情,保障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汲取管理经验,促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稳步发展,让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发挥更多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激励机制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稳步落实,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存在激励意识滞后、工资分配平均化、考核制度形式化、考核标准难以量化等问题,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造成了消极影响。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树立事业单位激励意识、优化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分配模式、加强规范事业单位考核制度以及规范量化事业单位员工考核标准等方式,促进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应用的落实。

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对于社会建设至关重要。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明确时代精神,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视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事业单位人员自身最大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激励机制能够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多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作效率激励机制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