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现状及其与分娩恐惧的相关性研究

2024-03-15 02:19李海云张国春褚梁梁王君芝
军事护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母胎负性恐惧

李海云,张国春,褚梁梁,王君芝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山东 济南 250014)

分娩恐惧是指孕妇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怀有的从担心到极端焦虑,甚至想要逃避的情绪体验[1]。我国孕妇分娩恐惧的发生率高达71.89%[2],这不仅会增加早产、剖宫产等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也会导致女性应激激素水平升高,破坏母胎依恋关系[3]。母胎依恋是指母亲与胎儿所产生的情感连结关系,包括母亲与胎儿的互动、母亲对胎儿心身特征的想象以及母亲与他人对胎儿信息的分享[4],也称产前依恋。这种关系会随孕龄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在孕晚期达到顶峰[5]。母胎依恋在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6],低水平的母胎依恋不仅会导致孕妇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未来亲子关系的建立。母婴关系发展模型[7]认为,怀孕期间母亲的积极/消极情感状态可以通过生理和神经内分泌过程转导到胎儿,引起胎儿生理变化后反馈给孕妇,对母胎依恋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以孕晚期妇女为研究群体,调查母胎依恋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索其与分娩恐惧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提高母胎依恋关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孕周≥28周;(3)单胎妊娠;(4)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5)能独立回答问题或完成问卷的填写;(6)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胎儿严重畸形、死胎等需引产者;(2)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孕期并发症等。根据Kendall样本估算方法[8],样本量至少为自变量的5~10倍[9],并考虑20%的失访率,本研究共35个条目,计算样本量至少为210例,最终纳入329例。本研究已通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R202401300031)。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孕妇年龄、长期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受孕方式、终止妊娠史、是否计划内妊娠、孕期睡眠时间、孕期睡眠质量、是否有焦虑/抑郁情绪等。

1.2.1.2 分娩态度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 由危娟等[10]于2016年引进,娄艺等[11]对中文版量表修订,用于测量孕产妇产前分娩恐惧程度。修订版CAQ为单维结构,包含14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无”到“重度恐惧”分别计1~4分,总分14~56分,得分越高分娩恐惧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

1.2.1.3 产前依恋问卷(prenatal attachment inventory,PAI) 由齐娜等[4]于2022年引进,用于测量孕妇对胎儿产生的想法和感觉及孕妇在母胎关系中对胎儿投入的情感程度。中文版PAI共包含互动(10个条目)、想法(8个条目)、享受(3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4分,总分21~84分,得分越高表示母胎依恋水平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2。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前取得医院管理部门、产科门诊管理人员同意,在孕妇门诊产检期间,征得孕妇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目的、意义等,在填写过程中,对于其不理解的条目,研究者适时给予解释说明。调查问卷填写结束后,检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整,若有缺失的项目询问其原因后补填,核对无误再收回,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完整。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0%。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29名孕晚期妇女,年龄20~44岁,平均(30.58±4.48)岁;孕龄221~287 d,平均(262.56±15.13)d;初产妇210例、经产妇119例;居住地为城镇297例、农村32例;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专21例、大专及本科239例、研究生及以上58例;家庭年收入<30 000元12例、30 000~79 999元58例、80 000~149 999元107例、150 000~299 999元111例、≥300 000元41例。

2.2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及分娩恐惧得分情况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总分为(48.54±7.85)分,条目均分为(2.31±0.37)分。想法、互动、享受维度总分分别为(19.76±3.57)分、(21.51±3.67)分、(7.27±1.69)分,条目均分分别为(2.47±0.45)分、(2.15±0.37)分、(2.42±0.56)分。分娩恐惧总分为(29.12±6.39)分,条目均分为(2.08±0.46)分。

2.3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胎次、长期居住地、文化程度、孕期睡眠时间及是否有计划内妊娠、孕期并发症和孕期抑郁情绪的孕晚期妇女,其PA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文仅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见表1。

表1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329,分)

2.4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和分娩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得分呈负相关(r=-0.471,P<0.001)。分娩恐惧与想法维度得分、互动维度得分、享受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432、-0.445、-0.309,均P<0.001)。

2.5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的多因素分析 以母胎依恋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及分娩恐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胎次、文化程度、是否计划内妊娠、孕期睡眠时间≥10 h/d、孕期抑郁情绪、分娩恐惧是母胎依恋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29)

3 讨论

3.1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中,孕晚期母胎依恋总分为(48.54±7.85)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高于Bay等[6]研究结果[(40.53±10.32)分]。可能原因是Bay等[6]的研究对象是初产妇,其首次进入母亲角色,缺乏分娩相关知识和经验,较经产妇而言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引起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增加不良母胎依恋的发生风险[12]。故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初产妇这一群体,开展分娩相关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使其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有充分的认识,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母胎依恋水平。

3.2 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显示,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总分为(29.12±6.39)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娄艺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既往研究[13]显示,年龄<35岁、初产妇、高文化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差、自我效能低、使用孕育类APP是分娩恐惧的危险性因素。因此,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孕妇心理状态,适当开展产前教育和孕期保健活动,帮助其缓解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增加自然分娩的自信心,降低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

3.3 孕晚期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呈负相关(P<0.001),提示分娩恐惧越高的孕妇,其母胎依恋水平越差,与Golmakani等[14]研究结果一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后,分娩恐惧是母胎依恋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可通过降低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来增加母亲对胎儿的依恋水平。分娩恐惧是女性妊娠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孕妇出现恐惧情绪后,会由恐惧迸发出多种负性情绪,如愤怒、痛苦、紧张等,孕妇长期被恐惧情绪包围,对分娩事件更加焦虑和烦躁,反过来又加重恐惧体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社交活动逃避、生活质量降低等不良后果,并可能增加其内心矛盾,使其较少投入感情和精力满足胎儿的身心需求,进而影响母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这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早期筛查和识别,及早干预,以促进母胎关系的顺利建立和发展。在产前检查时,可将分娩恐惧和母胎依恋纳入日常评估,对于高分娩恐惧或低母胎依恋的孕晚期妇女,可通过开展正念瑜伽[15]、虚拟现实干预[16]等措施来降低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适时进行相应指导与支持,改善母胎依恋关系,促进母婴健康。

3.4 孕晚期母胎依恋的其他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年龄、胎次、文化程度、是否计划内妊娠、孕期睡眠时间≥10 h/d、孕期抑郁情绪是影响母胎依恋水平的重要因素。原因可能为:(1)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17],孕妇会更注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保障胎儿健康成长,并投入更多情感,因而母胎依恋水平更高。(2)相比文化程度低者,文化程度高者会更主动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和胎儿状况,更主动了解怀孕、分娩及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故母胎依恋水平更高。(3)计划外妊娠的女性可能出现自责并感受到更高的压力,当其无法应对并缓解个人的负性情绪时,可能会建立一种消极的模式,这种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并反映在母胎关系上[18],因而母胎依恋水平更低。(4)孕期睡眠时间也是母胎依恋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孕妇怀孕后期身体负担逐渐加重,常出现失眠、睡眠障碍、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重孕妇感知压力和特质焦虑,不利于良好母胎关系的建立[19]。(5)孕期抑郁情绪是母胎依恋的独立危险因素。怀孕后孕妇角色发生转变,并可能引起社会地位改变,导致其怀疑个人价值,出现强烈的无用感和负罪感,对自己能否成为合格的父母缺乏自信[20]。抑郁情绪较严重的孕妇可能将各种变化归咎于胎儿,降低其情感投入,从而降低母胎关系质量。这提示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上述高风险人群,针对性地细化健康教育内容。产前教育时可开展母胎互动知识、方法和技巧教育,增加母胎情感交流,促进孕妇母性角色建立和转变[21];同时,应鼓励孕妇伴侣及家属陪伴产检,共同参与孕妇情绪及运动管理,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帮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4 小结

本研究中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及分娩恐惧均处于中等水平。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水平呈负相关,降低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可改善母胎依恋水平。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孕妇分娩恐惧的发生,从而改善母胎依恋关系,促进母婴健康。本研究设计属于横断面研究,无法反映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之间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未来可开展纵向研究,分析其演变过程,为明确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发展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母胎负性恐惧
母胎依恋与围产期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贵刊·母胎单身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热词
Rh阴性孕妇的妊娠期母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