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规划路径研究
——以泰安旅游休闲城市建设为例

2024-03-16 09:02朱利亚俞姝姝ZHULiyaYUShushu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城泰安泰山

朱利亚 俞姝姝 ZHU Liya YU Shushu

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泰安旅游休闲城市建设为例,围绕“泰山-泰城”两大圈层,探索泰安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路径,解决泰山游客留不下来的问题,助力泰山世界级旅游景区、泰安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创建。

山城一体;空间融合;主客共享

0 引言

泰山是世界级旅游资源,是我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泰安以此得名。泰城指泰安市城区,为泰山区、岱岳区的总称。泰城位于泰山脚下,整体呈山城一体、山城相依的格局。

泰安是典型的山岳型城市,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是实现泰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战略。此种发展模式既注重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又充分考虑了泰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

泰山景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祈福观光,但游客停留时间短,过夜率低,无法促进城市消费。泰山脚下泰城城市风貌、商业规模、酒店品质、城市活动等尚未形成对应新时代的吸引力,亟需通过山城一体融合发展来突破泰安文旅发展困局。

1 泰安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现状

1.1 泰山景区山上空间

泰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包括登天、天烛峰、桃花峪、樱桃园、玉泉寺5个景区,共125km2。泰山现存5条主要登山线路,对应五大景区入口,分别为红门游览线、天外村游览线、天烛峰游览线、桃花峪游览线、东御道游览线(见图1)。

2019年,泰山景区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共567.9万人次,但岱顶空间仅0.6km2,可容纳游客空间少,游客承载量有限,极大地制约了泰山景区的发展。山上景区核心区块仍以传统观光游为主,新型旅游产品和业态开发不足,“景区门票+交通票”的产品供给单一,品史祈福、登山打卡、观日出成为游客来泰山的三大游览诉求,但围绕核心游览诉求的衍生体验产品不足,导致游客在山上游览时间较短。

1.2 泰山景区山下空间

1)山下山城一体融合发展不足,五大景区入口区块文旅业态开发较为初级,泰山文化内容挖掘不足,吸引游客停留、消费的特色场景较少。

2)山上山下联动不足,泰山景区旅游交通系统设计使游客不进城区即可快速抵离,直接导致泰山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

3)泰山山下的环山路将泰山和泰城割裂,环山路以南多为居住、办公、医院等较为封闭的功能区块,开敞空间少,无法与北侧泰山景区进行有效联动。红门区块既是连接泰山和岱庙的重要通道,又是泰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块,但现阶段沿线建筑功能复杂,风貌较差,不具有游览性和体验性,减弱了泰山和岱庙的联系(见图2)。

2 山城一体重点空间现状

1.3 泰城城市旅游休闲空间

1.3.1 泰城城市旅游休闲发展缓慢,城市核心吸引力不足

1)泰城城市旅游元素少,缺少吸引泰山游客进入的核心吸引物。泰城现存景点中仅有岱庙游览价值较高,其余景点较难吸引泰山游客。

2)泰城休闲娱乐空间较少,无法延长泰山游客停留时间。近年来,城市大休闲成为主赛道,但泰城未结合泰山游客的休闲消费需求进行业态布局和导流,如设置规模化、主题化美食街区、休闲娱乐街区等,故缺少满足年轻客群消费需求的时尚场所、网红产品等。

1.3.2 泰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品质不高

1)购物消费功能缺少高品质空间,餐饮休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2)酒店等级体系不完善,空间分布不均。现状酒店以经济型酒店为主,四星级(含)以上标准的酒店数量较少,且主要集中于老城,与景区联系较弱。

3)服务设施整体品质较低,缺少高端旅游服务设施,且产品类型相对单一,整体旅游接待能力较弱。

4)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景区与城区交通联动较弱,缺乏统筹考虑,需重构泰城交通体系,加强城区与交通枢纽、城区与泰山景区的交通联系。

2 山城一体发展机遇、目标及路径

2.1 机遇

2.1.1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借助《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的契机,“一盘棋”统筹规划,针对环泰山入口区块和泰城重点休闲旅游项目需求进行建设用地调整,如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将大津口乡驻地调出国家地质公园的良机,在大津口乡重点规划文旅项目,并予以用地保障;结合泰山景区桃花峪入口后续发展需求,预留马套、曹家庄等区块的建设用地,保障后续文旅项目建设。

2.1.2 城市休闲旅游发展

强化城市旅游休闲功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在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大纲”的《雅典宪章》中,休闲是并列于居住、工作、交通的现代城市四大功能组成之一。城市旅游休闲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城市旅游休闲的发展。分析《“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可知,新增了“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章节,提出要“推动更多城市将旅游休闲作为城市基本功能,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的目标,并列入“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与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置于同一层级。

2.2 目标

为留下泰山游客,应满足本地居民休闲生活与外地游客旅游度假需要,将泰安打造为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消费旺盛、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进一步完善泰城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不断完善城市旅游休闲功能,营造舒适的旅游休闲整体环境,打造完善的旅游休闲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高品质的旅游休闲住宿和餐饮设施、完善的旅游交通设施及服务、便捷的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高标准的旅游休闲管理体系等。

2.3 路径

围绕“泰山-泰城”两大圈层,构建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解决泰山游客留不下来的问题:①泰山,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提升泰山景区环境质量、服务质量;②泰城,聚焦发展城市旅游,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构建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创造活力,打造泰山脚下的美好生活。

3 泰安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路径

3.1 泰山圈层——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泰山景区应积极响应国家层面提出的“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标准提高物理空间、产品供给、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景区环境质量、服务质量。

3.1.1 扩展泰山多样化产品体验

扩展泰山多样化产品对应多元化市场需求,通过不同主题登山路形成集人文山、生态山、运动山、探秘山、休闲山于一体的复合泰山。结合现存5条登山线路特色,打造不同主题登山线路,分流登山客流,并积极开拓新游线,在北侧玉泉寺景区,开拓玉泉寺探险游线,分流户外探险、运动爱好者等。

3.1.2 提升岱顶住宿设施、服务设施

系统梳理现有岱顶、中天门空间,拆改部分宾馆、商铺空间,优化环境质量与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功能空间。将局部岱顶、中天门节点空间改建或提升为观景平台、休息空间、文化地标、打卡点等功能空间,拓展景区游览服务空间,丰富休闲业态。

3.2 泰山圈层——山上山下联动,优化环泰山片区发展

结合泰山四大景区打造环泰山四大片区,通过重点项目引入和用地保障,拓展泰山东麓、南麓、西麓文旅发展空间(见图3)。

3.2.1 泰山东麓

1)建设泰山国际会客厅文旅综合体,提升碧霞湖旅游度假区 依托东侧天烛峰景区,在碧霞湖片区重点引入高端酒店集群,发挥济泰高速和泰安东高铁站交通优势,建设泰山国际会客厅,实现泰山乃至泰城文旅服务功能、文旅品牌形象、文旅休闲空间、文旅产业空间的提升,带动泰山东麓提质发展,成为游客抵离泰山的集散地,成为泰山景区和泰城文旅东入口门户。

2)建设泰山星空文旅小镇,打造泰山东麓文化休闲高地 依托天烛峰景区和玉泉寺景区,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将大津口乡驻地调出国家地质公园的良机,发挥山谷天然优势,以及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建设契机,将乡驻地打造为泰山星空文旅小镇,把泰山游客留下来,体验休闲度假的惬意。

3.2.2 泰山南麓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片区,丰富历史文化轴线功能,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依托南侧登天景区,对“红门-岱庙-通天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梳理、环境提升、局部公服和商业业态置换提升等,保护和延续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丰富历史文化轴线功能,联动泰山和岱庙景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提升泰安历史文化名城功能和品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休闲景观体系。

3.2.3 泰山西麓

针对桃花峪片区,建设泰山文创园,打造泰山西麓文创产业集聚区。依托西侧桃花峪景区,利用马套和曹家庄片区预留建设用地,建设泰山文创园,主要包括泰山国际文化交流区、泰山文化主题园区、泰山生命大健康产业区。

3.3 泰城圈层——聚焦城市休闲,泰城空间优化提升

聚焦发展城市旅游,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构建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重点规划落实泰城旅游休闲发展八大举措,创造活力。

3.3.1 高质量建设五大文旅集聚发展区,打造多元核心吸引物

分析泰城文旅发展空间,高质量建设天平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碧霞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大汶口世界级文化魅力片区、徂汶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五大文旅集聚发展区块,打造多元核心吸引物,提升泰城旅游核心吸引力(见图4)。

3.3.2 存量景区提档升级,丰富泰城旅游产品类型

分析泰城现存A级景区,对3A级以上景区编制景区提升方案,实施“一景区一方案”景区品质提升行动,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

3.3.3 重视城市软开发,激活城市公共空间

聚焦城市空间,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商业、娱乐等体验,发现生机,创造活力,打造泰山脚下的美好生活。

围绕泮河沿线、渿河沿线、环山路沿线进行重点文旅项目和文化、休闲空间的布局,提升城市文化和休闲空间品质,构建泰山与泰城山上山下联动发展的泰安文旅新格局,实现泰安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重要转变。

3.3.4 文旅空间植入功能,承载多元文化活动

泰城现状市级文化设施较少,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缺少旅游吸引物。泰城可通过泰山博物院等高品质文化设施建设运营、文保单位和非遗等核心文化遗产保护性展示,以及雕塑广场和街角艺术空间等文化场景、原点地标建设,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承载多元文化活动,丰富泰城旅游吸引物。

3.3.5 激活夜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随着夜间消费业态日益多元化,夜经济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拉动城市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泰安要注重夜间产品的完善,通过构建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产品体系,提升夜间消费水平,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3.6 完善住宿服务设施供给,让泰山游客留下来

1)丰富设施供给,构建酒店品牌矩阵 打造星级酒店、高档次酒店、精品主题酒店、经济连锁酒店、主题民宿等,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在天平湖、天颐湖、大汶河沿线等生态资源集聚区块打造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等特色住宿设施。

2)做大做强乡村民宿产业 持续做大现有九女峰、福憩泰山等品牌民宿集群,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创建大汶口、大津口乡等品牌民宿集群。

3.3.7 丰富城市文旅新业态,传统与时尚融合,打造网红街区

通过泰山国际会客厅、历史街区建设,泰山啤酒城改造提升,以及夜市、文艺市集、民俗节庆等场所的完善和活动的举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街区和网红“打卡”地。

3.3.8 打造“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设施

结合泰山国际会客厅的建设,重构泰山旅游交通组织。会客厅将承担泰山景区及泰安市全域的景城公交化服务,缓解节假日交通拥堵。基于现有旅游公交,新增泰山国际会客厅至桃花峪的游线,串联泰城交通枢纽和泰山景区主要入口。

4 结语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研究对象,围绕“泰山-泰城”两大圈层,探索泰安山城一体空间融合发展路径,解决泰山游客留不下来的问题,推动泰安市城市旅游休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环泰山区域及泰城旅游发展提升泰安经济竞争力和居民生活品质,保护和传承山城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山城泰安泰山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安杂记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千里机动“亮剑”山城
山城的人情味儿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简谈泰安铁通计费数据采集机的使用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