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乡土建筑可持续改造设计策略

2024-03-16 10:13钟飞凤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岭南乡土空间

钟飞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 510900)

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并就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论述和重大战略部署。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与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大众环保理念增强,更注重乡土建筑设计与生态的结合[1]。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农村建筑运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材,加强对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保护,鼓励农村建筑设计体现地域、民族和乡土特色,引导农民建设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

因此,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设计中,设计师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设计中,不仅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传承乡土传统文化,使乡土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协调,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使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2 岭南乡土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缺乏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得到全面实施,岭南地区也大范围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乡村政府盲目套用城市建设模板,各种生搬硬套,不符合乡土实际情况的建筑比比皆是。在乡村建筑改造中,虽然涌现不少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但是却缺乏生态可持续性规划,忽视了对各种乡土可再生生态资源、乡土传统工匠技术和可持续改造设计方法的开发和系统的利用,导致本土资源的浪费,导致改造后的乡土建筑与原生态的乡土环境极不协调。

2.2 忽略乡土文化特色的可持续传承

由于缺乏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少岭南乡土地区在建筑改造中漠视岭南乡土传统文化遗产资源,部分蕴含岭南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如镬耳屋、蚝壳屋、竹筒屋、骑楼、碉楼等被直接拆除,被现代风格或西式、复古等风格的多层建筑所代替;岭南乡土建筑常用的青砖、黛瓦、灰麻石等材料被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所代替,甚至有些乡村在建筑装饰上如出一辙,出现“千村一面”的窘迫局面,导致乡土特色丧失;岭南地区不少新改造建筑的建筑风格、高度、体量等各要素都与乡村原有建筑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乡土原有的风貌;部分新乡土建筑的设计中,崇尚“快餐设计”单纯地模仿照搬乡土符号或套用国外的技术与形式,缺乏自己的构思理论,不及思索建筑背后的灵魂与精神[2],导致岭南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不断消失,岭南建筑文化出现断层。

2.3 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缺乏可持续规划

岭南乡土地区在建筑改造中较多是简单地进行建筑的外立面翻新、穿衣戴帽或者结构加固,建筑形式同质化,建筑功能单一化,缺乏对乡村整体环境的可持续规划;建筑没能与乡村庭院景观空间有机联系,较少传承岭南建筑与园林的融合改造设计;多数乡土建筑改造为住宅,较少建筑改造为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或者村民和旅客共享的娱乐体验与休闲消费空间。

3 岭南乡土建筑可持续改造设计策略

3.1 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的要求,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实现建筑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3.1.1 采用生态节能材料和技术

对乡土各种废弃可回收或可再生生态资源和乡土传统工匠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采取被动式节能方式,如通过采用各种节能材料(如保温隔热建筑材料、多层玻璃窗户、真空玻璃节能门窗、乡土生态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循环再生材料);开发节能环保的施工技术(如真空绝热板保温技术+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设计师可以借鉴安徽尚村竹篷乡堂项目旧材新用,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做法。改造团队把废弃的建筑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的公共空间。动员村民清理原废弃场地里的建筑材料和杂物,将粘土青砖、青瓦、石头、未腐朽的木料等建筑材料回收利用[3]。发挥当地石匠、泥瓦匠的传统手艺特长,拆除无用空间,加固和修补原有建筑结构,利用当地盛产的毛竹制作成伞状建筑构筑物。

3.1.2 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

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统筹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房等适宜技术;在建筑内部采用节电、节水、节能设施设备,形成资源循环利用,节省建筑运营成本;建筑改造中最大程度利用日光,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降低能耗。

浙江华腾猪舍里展厅(见图1)采用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等要素结合的绿色建造方式改造了这个猪场建筑。展厅仅在猪圈的坡屋顶上加了采光筒,改善自然采光和通风。为了节省造价,天窗没有开启,但保留了自然采光。运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猪的尿液和冲洗猪圈的水进入循环净化池,水净化之后流到展厅,在展厅和风雨廊之间形成水景。水净化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用水,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图1 华腾猪舍里展厅Fig.1 Exhibition Hall in Huateng Pig House

3.1.3 创新建筑空间

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设计师可以打破整齐对称的方盒子建筑空间,把局部封闭的空间改造为开敞的空间;改变建筑内外空间的分割,让建筑的室内外互相联通;通过拆除建筑部分楼板或隔墙,把上下空间或左右空间相连通;采用错层、跃层、掉层等手法改变建筑的垂直空间;运用前后错动、东西镜像、空间穿插渗透等手法创新建筑内部空间,形成紧凑的建筑空间,实现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

浙江桐庐乡村胶囊旅社书店(见图2)在空间创新上的做法值得学习。建筑师把占地仅232 m2的破旧民居改造成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乡村社区书店和阅览室空间。建筑师把原有的楼板和隔墙拆除,一楼改为图书馆和公共区域,在空间中设置两个“漂浮”的独立结构,分别用作男生楼和女生楼[4]。模块式胶囊客房尺寸统一,隐藏于围合的书架之内,客房以堆叠的形式构成三层“楼中楼”,形成与众不同的建筑空间;客房楼板之间相互交错,在部分区域构成“双层”挑高,满足住客通行和站立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

图2 胶囊旅社书店Fig.2 Capsule Hotel Bookstore

3.2 乡土建筑文化可持续传承

岭南建筑在文化上,既保留古制,又融入中西建筑文化与现代新科技,与时代共同进步,丰富岭南人们的精神需求[5]。岭南乡土建筑承载着岭南乡村历史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了保留乡村原有的建筑肌理,对旧建筑的建筑文化可持续改造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挖掘乡村本土文化特色,保留乡村原有记忆,提高乡村文化自信,延续乡村肌理是乡村发展的必要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6]。在对乡土建筑改造前,设计师应该深入调查分析当地的气候、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对乡村建筑的影响,充分吸取本土建筑的形态、文脉、空间、材料、营造技术等方面的精髓,从以下几方面对乡土建筑文化进行可持续传承:

3.2.1 建筑形态文化和乡村肌理的传承

设计师要善于提取村落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和本土建筑的造型、装饰特点、色彩、建筑文脉等要素,巧妙地应用于建筑的形态改造创新上,使改造后的建筑能够传承当地的村落文化和建筑文脉;在改造中设计师要注意使建筑形态与乡村周围的山脉、村落形态、建筑环境、生态环境互相呼应,从而更好地传承乡村肌理和乡土文脉。

福州前洋农夫集市建筑(见图3)利用山边两座废旧老宅改造而成。改造后的建筑屋顶为折面,就像是村庄的剪影。建筑不高,还保留后面的旧建筑,形成山地建筑群特有的错落感。屋面采用当地传统的青瓦铺设,深瓦白脊,立面采取钢结构与当地的传统木结构有机结合[7]。整个建筑改造不仅传承了当地的建筑特色,而且对原有场地干预最少,体现对村落周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和乡土文脉的传承。

图3 前洋农夫集市建筑Fig.3 Qianyang Farmer Market Architecture

南京徐家大院建筑(见图4)布局延续村庄肌理特征,四栋建筑围合成一个半开放的院落。建筑外墙使用当地价格低廉的水泥砖,只有南面外墙刷白。建筑外墙上青砖和白墙混杂交替布置,体现了宁镇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檐口延续了当地常见的民居构造做法——正面出挑两级半砖,侧面山墙出挑半匹砖,很好地传承当地建筑文脉。

图4 徐家大院建筑Fig.4 Xu Family Courtyard Architecture

3.2.2 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传承

在改造乡土建筑时,设计师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流行的建筑空间处理手法,挖掘本土建筑常用的空间形态、空间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色,借鉴本土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译。

浙江小伍份村文化礼堂(见图5)改造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设计团队在改造时深入挖掘村落“伍份”文化的特色,对当地传统建筑空间特征进行重塑,把建筑空间分成五个开间,构成沿街布置错落有致的五间乡土建筑,与村庄里小尺度的建筑融为一体。建筑以当地乡土石材为墙,以传统木构饰面为窗,覆以现代的钢构屋面和通透玻璃,使乡土建筑传统和现代风貌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图5 小伍份村文化礼堂Fig.5 Xiaowufen Village Cultural Hall

3.2.3 建筑材料与技术文化传承

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设计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乡土建筑文化通过建筑材料与技术实现可持续传承:使用承载岭南乡土文化的传统材料或本土材料;把乡土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进行结合从而创造出带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新型材料;采用本土传统工匠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把本土传统工匠技术与现代结构或施工技术进行结合;把乡土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创新重生;把本土传统工匠技术与现代结构或施工技术进行结合;提取富有乡土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技艺或结构技术进行融合。

拿了联合国人居奖的广西南宁三甲屯南院(见图6)是新旧材料相结合的典范。本项目原是一栋私人住宅,设计师把墙体拆下来的土砖替换到已坍塌的墙体上,墙体大面积采用玻璃,屋顶替换上新瓦并加了天窗。旧建筑内部墙体较多,空间狭窄,设计师拆除内部所有墙体后植入钢结构形成大空间并增加了夹层。玻璃房主结构采用高强竹纤维复合材料,厨房采用当地常用的黏土砖墙。改造后的建筑新旧材料互相映衬,木色的屋面板,土黄色的砖,白色的钢构架,形成了画廊空间般的艺术效果[8]。

图6 三甲屯南院Fig.6 Sanjiatun South Courtyard

广东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见图7)是旧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创新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把承载着历史的原建筑的旧材料通过新模数再生利用,延续场地记忆的同时提供新的空间经验。设计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模数和秩序,用统一模数的钢丝笼把破碎之后的旧砖瓦重新利用和组合起来,使旧材料以新的形式延续。

图7 景观厕所Fig.7 Landscape Toilet

湖南百美村宿·拉毫石屋(见图8)则是本土传统工匠技法与现代结构技术结合的楷模。建造师在外墙改造中对南侧石头墙体采用湘西地区独特的干砌法进行重砌,扩大了采光面积,改善了采光条件。建筑内部改造中置入钢结构体系,把屋顶抬高并置于石墙的上方,在石墙上部设置侧天窗。钢结构体系和石墙体系有机融合,满足了民宿项目的多样化功能需求,呈现出新与旧、轻与重的强烈视觉对比。

图8 石屋内部Fig.8 Inside the Stone House

3.3 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规划

在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设计师不能孤立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实现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的可持续规划:

3.3.1 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融合

在乡土建筑改造中,设计师要重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村落的关系、建筑与庭院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乡村本土院落的组合方式。在乡土建筑改造中,要对村落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规划设计,使改造后的建筑与庭院及村落整体环境自然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一整片辨识度高的乡村建筑聚落群体,从而达到对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治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结合乡村各自的特点引入新的设计元素,从而打造本土地域特色,使村落各具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的窘态。

江苏省唐堡书院(见图9)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项目改造后成功把村内村落、院落、村巷、水田、村民活动和建筑融为一体,改变了单一的村落布局,建筑与不同的院落互相穿插,创造出丰富的建筑、院落、村落空间,传承了历史形成的村落群体建筑肌理特性,把本土传统村落的“檐下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重现了传统江南民居檐下空间中的文化属性。

图9 唐堡书院Fig.9 Tangbao Academy

3.3.2 建筑与村民活动结合

在岭南乡土地区,有大量长期空置、失修已久的旧建筑,设计师可以结合村民活动需求,对旧建筑或闲置的建筑进行功能或空间的改造,改造成村民公共活动中心,如乡村民俗展览馆、乡村礼堂、乡村图书馆等空间,为当地村民或游客提供日常活动和休闲的空间,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浙江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改造后把建筑分为3个功能区,多功能礼堂居中,两侧分别为便民服务区和村委办公区。多种功能整合于建筑内部,节日时举办红白喜事,作为戏台、祠堂和宴厅,闲时则作为村委办公点为村民提供服务,茶余饭后又成为村民纳凉休憩之所,使其成为一个融多重生活场景为一体的乡村活动综合体[9]。

3.3.3 建筑与商旅文创产业结合

设计师可以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和商业文创的发展需求,对乡村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重新的定位与开发,利用乡村闲置或破旧的建筑改造成民宿、乡村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店、工艺品店、餐饮建筑、民俗文化表演场所、民间艺术作坊、农业加工和体验场所等等,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主题的乡村文化节活动,给村民和游客带来互动体验,激活乡村商业、旅游、文化产业,活化乡村资源,传承乡村传统民间艺术和文化。也可以通过一两个成本低廉、操作简化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作为示范,带动整个村庄村民自发模仿改造,实现以点带面式的示范性推广。

四川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见图10)改造,考虑到酒的发酵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呼吸”过程,设计团队以“呼吸”为理念,对酒厂内部空间进行优化,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休闲吧馆、文化展区、创客学院、会议活动空间、休闲接待空间和历史记忆空间[10],并增加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个游客、建筑、田园可以同步“多维呼吸”的乡村客厅,实现了旧的传承和新的演绎。

图10 老酒坊Fig.10 Old Wine Workshop

4 结语

结合岭南乡村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对岭南乡土建筑进行可持续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促进农村文商旅产业的发展,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岭南乡土生态环境,传承活化岭南乡土传统建筑文脉和乡土文化特色,使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岭南乡土空间
忆岭南
空间是什么?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雨岭南
创享空间
乡土中国
不辞长作岭南人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