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答友问

2024-03-18 16:12
雨花 2024年1期
关键词:黑陶散文作家

黑 陶

朱颜:我想请问,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越来越习惯或者说麻木于当前的生活状态,怎样才能让一个中年人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有表达欲?

黑陶:你所说的这种状态,是每个人,特别是中年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到的状态。

突破这种惰性的状态,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并且有表达欲,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做起。

首先,在主观上,要努力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敏感的心。睁大眼睛,去看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当你真的认真去看这个世界时,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确实充满了让我们感动的画面,即使这种画面非常微小。比如,我有早上锻炼的习惯。在夏季早晨蓝色的晴空下,看见一只蜻蜓,在蓝空中静静停驻或飞行,这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某些瞬间;再比如,一株狗尾巴草,在晨光和晨风中微微摇动,会让你感到: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是美的。

其次,要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特别是有表达欲,我觉得阅读非常重要。阅读的功能,尤其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它有一种激发你写自己东西的力量,古人叫作“发兴”。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当她感觉写不下去的时候,就读别人的书,读着读着,就会把书一扔,因为她感觉自己可写的东西又汩汩地冒出来了。阅读他人的东西是火柴,读着读着,就会点燃你自己心中的火焰。

落雪:老师如何看待新人写散文时的仿写?对仿写练习者有什么建议?这个阶段应该更注重结构、感情还是语言呢?

黑陶:有两种层次的“仿写”。浅层次的和高层次的。

浅层次的仿写,基本局限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是对某位作家某个作品进行模仿。

高层次的仿写,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学习。每一个写作者,都有他心中喜爱的作家作品,为什么会“喜爱”,这种“喜爱”的过程,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潜在的高层次的仿写。任何一位成熟的作家,都有他高层次仿写的经历,无一例外。像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就是从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中获得启发而写成的。

所以,我们要避免浅层次的仿写,高层次的仿写,完全可以,而且必须。

对于具体的作家作品,是关注结构、情感,还是语言,我们可以分别对待。

兰:请问老师,看到的景象、感受到的东西,写不出来,这个困局,怎么破?

黑陶:可以从写日记练起。日记大概可分两种:一种是纯粹记录生活、记录日常事务的日记;一种是文学训练式的日记。你要破你的困局,不妨试写文学训练式的日记。一处风景或场景,一段内心的思考,某个人留给你的印象,等等,你写下来,不求完整。这样训练的时间长了,你就会感觉你的笔越写越顺——这和刀越磨越亮是一个道理。

七月:想请教老师,您写的一篇关于街景描写的文章(抱歉名字忘记了),对那条街的每家店铺挨个进行了白描式的描写。请问这种文章的文学意义在哪?您想表达什么?这难道不应该只是一种写作训练吗?

黑陶: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最深浓的人世》。确实是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用文字记录了一条老街,福建长汀的一条老街。它的文学意义,主要就是想探索一下汉语散文写法的无限可能性。

散文有无数种,个人认同的,是广义的中国散文概念:除韵文之外的一切汉语文章,都是散文。但我们往往被后起的文学概念、文学理论束缚,认为散文就局限于我们课堂上学到的那种样子。

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或情感上的内容,其实文章题目,已经说得很清了:通过这条街,我们可以看见的,几乎是整个的人世。

这篇文章确实带有写作训练的意味,但这样的训练,已经引起了你的关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它具有新异性,具有某种文学价值。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大胆拓展我们的散文观念,散文真的有无数种写法。如果有机会有时间,你可以读一下这两个人的散文。一个是法国人的,他叫保罗·安德鲁,他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和巴黎戴高乐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的设计建造者,他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你可以读一下他的《记忆的群岛》(上海文艺出版社);还有一位是美籍华人李立扬的《带翼的种子·怀念》(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他是诗人,也是名门之后,他母亲是袁世凯的孙女。读了这两本书,相信会给你启发——散文写法和形式上的启发。

淡如水:老师您好!您在课中说,散文写作中尽量不要用成语和习语,但我觉得有时合适的语境里,引用成语或大师的哲理箴言,感觉更能表达和更有力量,不知这样的感觉是否对,请问如何把握分寸?谢谢您!

黑陶:语言的功能有三种——交流功能、审美功能、创造功能。“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经蒙尘,它鲜活的审美功能多已丧失。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尽量不用或慎用成语和习语。

但是,在文学领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须遵循的真理式的创作方法。你如果需要,完全可以使用。

而且,在作品中某些特定的场合,如果你故意大量使用成语或习语,也许反而会生成一种特别的文学效果。

在写作的那一刻,你就是君王,你就是主宰。分寸感完全可以由你尽情掌握。

萱言:好散文的标准是什么?

黑陶:分析任何一件艺术品,我们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

分析散文同样如此。

什么是好散文?笼统来讲:

形式上,有独特的结构,有个性化的语言;内容上,有真诚的情感,有较为深刻的思想。

北京有位前辈编辑家、作家张守仁老师,曾经说过他心目中的好散文标准,九个字:“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基本也是围绕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来讲的。供你参考。

念奴娇:老师好!关于游记,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不落俗套,避免流水账?您的《中国册页》中很多文章属于探索性写作。如果一个新人这样写估计看都没人看,更别说发表,对吗?您是否可以给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一些投稿建议?

黑陶:谢谢对我《中国册页》这本书的表扬。

一个新人进行探索性的写作,“估计看都没人看,更别说发表”——我认为,这个判断完全只是你的主观臆测,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请相信有好编辑,请相信好编辑的眼光,真正有探索精神的文学作品,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至于投稿,首先要注意的是长短篇幅。一般来讲:报纸,对开大报,三千字以内,四开小报,两千字以内;文学期刊,四千字以上。

但你在写作的时候,应该不管长短,任性而为。

散文长短无定。当代散文作家中,山西的张锐锋应该是专门写长散文的,有的一篇就是一本书。他刚完成了一个工程,一篇散文就是两百万字,这就是一位真正散文作家的气魄和格局。

LQ:老师好!写不好景物怎么办?需要学习绘画吗?

黑陶: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要光为写景而写,而要带着感情去写景物,这样才能写得感染人。

为写好景物而去学绘画,倒不一定必要。但多看绘画会有助于我们的写作。建议看看荷兰画家凡·高、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他们是完全不同的绘画风格,但都会触及人的心灵。还有一位美国画家怀斯,他的绘画题材,就是他所居村庄的人和风景,我也特别喜欢。

园晓:老师好,请问,我不是艺术专业毕业的,能否写散文式的艺术评论文章?也就是将艺术评论写成散文,而不是学术文章。散文门类中是否能容纳艺术评论?能否推荐一些写此类散文的作家和作品。谢谢。

黑陶:在我的认识中,散文当然能够容纳艺术评论。不是艺术专业毕业,也完全可以写艺术评论,尤其是散文式的。你讲的这几点,有一位浙江的80 后作家,特别符合。她叫草白,她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但她今年出版了一本属于艺术评论范畴的散文集,书名叫《静默与生机》(黄山书社),评述了十位中外画家及画作,写得十分好。你可以找来看看。

青越:请问老师,你写海子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山坡上伏着安静的儿子》,我想请教黑陶老师,怎么会想到用“伏”?好像母亲背着儿子的感觉。看到标题,瞬间有些泪目。写文章时类似这样的标题或者句子,是再三推敲还是妙手偶得?

黑陶:我写海子的那篇文章,题目叫《海子家乡:黄昏和夜晚》,“山坡上伏着安静的儿子”,是我在题目下面引用的海子的一句诗。我也觉得这个“伏”字,用得特别传神。

这涉及中国传统的“炼字”话题。经典的例子有: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唐·贾岛)。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宋·王安石),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宋·宋祁)等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言,一定要讲究,在适当的位置要用上最合适的字词。至于这种妙字的得来,再三推敲和妙手偶得,这两种状况都有。

风轻扬:黑陶老师好,您讲的语言创新课,非常实用,正是我想要的!我的困惑是,我也发表过近两百篇的小豆腐块,但目前好像遇到瓶颈了。

我的语言,说好听点儿,叫纯朴,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太过直白,不灵动,没有生命力。我想向前走,走不动;想后退,又不甘心。请问如何破局?

黑陶:先说语言。可能你对自己的语言有点苛求。实际上,绚烂或者平淡,都有可能是好的语言。

我们来看唐朝李白的一段话:“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李园》序)

我们再来看明代张岱的一段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这两段话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段,李白是绚烂,张岱是平朴的白描,但不妨碍它们都成为经典。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本质是他内在生命特征的外化。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语言。尊重自己、喜欢自己就行。

至于你的“瓶颈”问题,其实也没你说的严重。你已经发表了这么多,说明已经有相当的写作能力,以后可以尝试写长一点的东西。并且,你心中不妨有“写书”的概念,“豆腐块”继续写没问题,但这些豆腐块是一块块砖,你最后要砌成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多想想这个问题,会有助于你破局。

乐:老师您好,这次听了您的课,收获巨大,关于语言的具体运用,如何写出有质感的语言,搭建好的散文结构,点醒了我。我还发现好散文大多很具象,有画面感。而我练笔时发现自己总是白话叙说,是因为词穷,贫乏,阅读积累不够吧,但内心想表达的情感其实还是很真诚和炙热的。写散文一定要多具象的描写吗?可是印象里刘震云的文字也是白话居多,贾平凹的散文也是白话。也许大家又另当别论,新手如有深刻的思想,也可以用白话来说吗?

黑陶:艺术都是感性的、具象的,文学作品需要画面感。我不知道你所说“白话”的确切含义,如果将“白话”理解成朴素的话、平实的话,那么,我觉得“白话”和具象、画面感并不矛盾。具象的画面、深刻的思想,完全可以用“白话”来表达。而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高手到了晚年,一般都是这样来表达的。

梦溪云处:老师您好!听了您的讲课很受启发,今天要请教的是辨识度问题,散文是否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当地方言,比如说我们上饶玉山的赣东北方言、南宋官话?

黑陶:玉山的这位朋友好,我到过你的家乡。散文的辨识度,包括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辨识度,分表面辨识度和内在辨识度两种。

在你的散文作品中,可以运用当地方言,前提是非你家乡的一般读者也能读得明白。文本中使用方言,有助于增强表面辨识度。

至于内在辨识度,就是指作品独特的内在节奏、语言风格以及作者的情感浓度、一贯的思想倾向等等。

我们要想自己的作品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都是努力的方向。

米喜:请问黑陶老师,您认为刻意用一些技巧,是不是会多了些匠气呢?如果是,要如何避免呢?谢谢。

黑陶:“技巧”和“匠气”之间,我们不要简单地画上等号。没有技巧的作品,可能更会显得匠气。

文学需要技巧。我们的谋篇布局、语言使用,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都需要技巧。前面说到过,一件艺术品,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形式方面,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技巧问题。

使用技巧又如何避免匠气?很简单: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心是真诚的就可以。

许鸽:老师好!我写文章速度特别慢,每写完一段都要反复地读,斟酌用字、标点,去掉多余的字,导致整篇文章感觉很“紧绷”,请教老师,这种写作状态是正确的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文章更轻松一点?

黑陶:你试着这样调整一下:在写的时候,不要反复回头看,等到作品草稿全部完成之后,再来做“斟酌用字、标点,去掉多余的字”这些事。这样可能会帮助你克服写作进程中的“修改强迫症”。

“我写不好,还能写不坏吗?”类似这种心理暗示,也可以解放自己。

jiebu M:老师好,平时生活比较简单、无趣,怎样才能把这些日常琐碎的小事写好、写出彩,挖掘出文章的深度?

黑陶:真正有“大起大落、复杂火热”生活的写作者是少数。我们大部分都是平常人。

但是平常人,同样能够写出好作品。只要认真去看、去感受、去发现,就会了解:普通和平凡当中,蕴含着最动人的文学。鲁迅《朝花夕拾》,都是回忆小时候在故乡的人事风景;朱自清写《背影》,他的父亲,也不是伟大人物;汪曾祺的散文、小说,大部分写的就是日常生活小事。

再推荐两本书。

一本是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里面全是日常的片断,但非常丰富、动人。

一本是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也是写日常琐碎,读了相信会给你启发。

月下石意:听老师的课,很有收获,感觉自己一下子进步了很多,但回到现实中,当我开始写散文的时候,好像又回到了原点,那些丰富的写作技巧包括情感、个性化语言,就是很难运用起来,无法驾驭。请问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应该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黑陶:这个不用急,慢慢来就可以。就像打太极拳,我们知道了理论,是否一下子就能成为太极高手了呢?这是不现实的。

在懂得理论之后,我们再加强阅读,加强自我的写作实践,日积月累,是一定会有进步的。

健火:黑陶老师,我写了散文集《烟火乡村》,以笔重回童年,想带领读者一起感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作品分动物野趣、田野风情、乡村味道、至爱亲情四个部分。

“动物野趣”篇中,家里养的鸡鸭鹅、猪牛羊,还有狗和猫,个个都成为我的朋友,各有各的乐趣;假期里,我还冒着危险抓蜈蚣挣学费;父辈们则利用各种智慧捕鱼、捉野鸡、对付狼。

“田野风情”篇中,广阔的原野是我的游乐场,我在山顶树林间攀爬跳跃,渴望奔向外面的世界,而厨房升起的袅袅炊烟永远是萦绕在心头最温暖的画面。

“乡村味道”篇中,杀年猪、熬糖、磨豆腐、打爆米花等带来了浓浓年味,母亲制作的乡土食物,让人领略真正的好味道,必定饱含时间的煎熬。

“至爱亲情”篇中,父亲的打猎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母亲的菜园里总有吃不断的新鲜菜,父母疼爱并养大了儿女们,最后他们却在夕阳里渐行渐远,留给儿女们无尽的感恩和思念。

问题:这些都是平实、朴素的故事和情节,所以我的文字也写得平实和朴素,我希望写得更出彩,请问如何提高诗意和浪漫?

黑陶:这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生动的作品集。从你的简单介绍中,就可以了解到:你有着比较深厚的生活积累,对家乡、对乡村充满了感情。

你完全可以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这本书。作品的“诗意和浪漫”,并不是靠华丽的语言来支撑的,而是靠内容和情感。

这部书稿的缺点,我个人认为,就是书名和全书结构太老一套了。《烟火乡村》这个书名,严重缺乏创新性,遮蔽了精彩的内容。我们一定要重视书名和书的结构,在这两个方面努力动一下脑子,这部书稿会更出色。

余果:感谢黑陶老师的倾囊相授,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支撑!很喜欢您那个“幻象”的提法。能否更详细地说说,如何向诗歌学习,发挥想象力,虚实结合地去写散文?

黑陶:用文字制造幻象,就是语言创造功能的体现。用文字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画面,这也是文字神性的体现。这是写作中激动人心的地方之一。

我个人偏爱“幻象”。我除了散文,一直在写的,还有诗歌这种文体。在诗歌写作中,我甚至偏执地认为,“无幻象,不诗歌”。在我最近的一本散文集《百千万亿册书》中,开头的一篇《火·江梦》,写的就是幻象,写我脑子中想象的战争时期长江江水内部的主观画面。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有一整座“幻象”的富矿,我们只要激发它、打开它即可,其实并不复杂和神秘。

韩红军:老师您好。您的课非常的精彩,如何突破语言问题,也正是我当前在学习散文写作中遇到的瓶颈。想请教两个问题:

一、您读国外的作品,主要看“如何写”,是否是重点关注和借鉴这些作家的写作手法?您认为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推荐?

二、关于塑造自我的语言风格。这几年读了一些安徽作者如胡竹峰、储劲松的散文集,文章多有魏晋明清的小品文风格,语言近乎文言文,清明舒朗、细腻精巧、古香古色。你认为这种“复古”,是不是更能形成不同寻常的语言风格?是否也更受报刊编辑的欢迎?

黑陶:“如何写”,重点关注的,就是他们的作品形式、写作手法。看看人家在技术层面,是怎样来生产一件文学产品的。

推荐书的话,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本之外,还可以翻翻近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一位是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1962 年出生),2018 年诺奖获得者,她的《云游》。

一位是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1940 年出生),2022 年诺奖获得者,她的《悠悠岁月》。

这两本书的版权页注明的,都是长篇小说,但在我看来,全部是散文。

说到阅读,说到开阔眼界,我们真要感谢现时代带给我们的技术便利。无论你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现在基本不存在信息闭塞的地方,只要有手机有信号,你想要的文学信息和文学书籍,都能够方便地获取。

第二个小问题是语言风格。你提到的这两位安徽青年作家,他们创作勤奋,近年来写了大量作品,他们带有“复古”文言色彩的语言,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这个事说明:一个作家营造独特的语言风格十分重要,在写作中,我们要高度关注语言问题,努力从自身生命感受、生命特征出发,提高个人的语言辨识度。

雅言:老师您好,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光影声色的电子产品泛滥时代,很遗憾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也因以前语文课的讲授方法变得索然无味,大学以后才开始发现文学作品的美,可是当我想写作的时候发现缺的功课太多了,该读的书都没有读,由于错过了训练的关键期,文字的基本功很差。很多老师说多读多写就是了。可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浩如烟海,漫无目的地随便读读感觉收效甚微,漫无目的地写又词不达意。想问问要修炼到什么程度,才能揽上写作这个瓷器活儿呢?

黑陶:每一个写作者,只要他诚实、想进步,都会发现自身“缺的功课太多”,太多“该读的书都没有读”。所以,你不用着急,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煎熬,可能只是你的感觉更甚而已。

你完全可以一边修炼,一边开始揽写作这个瓷器活儿。可能永远不存在完全修炼好了再开始干活的人。

如果说起基础训练,你不妨这样尝试:1.掌握3500 个常用汉字,深入领会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2.找简易的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等浏览一下,了解人类大概的文学背景。3.找你喜欢的作家,一位或几位,古今中外都可以,深入进行阅读,从内部探寻写作的奥秘。4.自己动手写。

慧心雨丝:黑陶老师,我之前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大多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杂志偶尔也有发表。我主要写的是一千多字的短散文,偏向于那种清新唯美、正能量的风格,写的主题大多是故乡、童年、亲情、友情、节气、生活感悟等方面,一直都是围绕自己的生活来写。在题材的广度、人性的开掘方面不够。请问像这种报纸副刊散文与纯文学期刊上的散文有何区别?您怎么评价这两种写作方向?

另外想请教老师:一是在自身的素材资源消耗差不多的背景下,如何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拓展出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二是如果想要在散文写作上实现突破,像目前我这种情况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黑陶:报纸副刊散文和文学期刊散文的区别,上面也有所涉及,最明显的就是字数的区别。因为版面所限,报纸副刊散文的篇幅通常是比较短的。文学的本质,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写,如果一味迁就外界的条条框框,时间长了,会影响、损伤人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你认为“自身的素材资源”现在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可能是一种错觉。我相信你听过美国作家福克纳这样的表述:我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福克纳的这个地方,叫“约克纳帕塔法县”。他所有的创作,基本就是围绕这个“邮票大小”的地方来写的。对自身、对某个地方比如家乡的开掘深度,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量密切相关,能量越大,开掘才会越深越广。

至于你的散文写作向何处去发展,如果你享受目前的状态,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想变法,不妨关注一下你以往所写的“清新唯美”的背面,长短不论,只听从你的内心。

中国散文是一种古老而伟大的文体,它完全可以承载我们这个复杂的人世和社会内容。

猜你喜欢
黑陶散文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结缘黑陶,难却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