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的环球之旅

2024-03-18 10:13刘若淼
科学大观园 2024年6期
关键词:橙色紫色胡萝卜

刘若淼

胡萝卜富含糖、脂、多种维生素、钾、铁、钙等营养物质,而且质脆微甜、耐贮存、易运输,是集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好吃、好看于一身的健康蔬菜。伴随着人类对胡萝卜的驯化与改良,胡萝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亚洲和欧洲更是对胡萝卜青睐有加,近年来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而胡萝卜从天生地养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经历了1300多年的时间。

起源与一次驯化

野胡萝卜在史前时期已经出现在亚欧大陆,4000至5000年前人类居住的地方已有野胡萝卜种子的存在。在2000~3000年前的德国和瑞士的人类居住地,考古人员发现了用野胡萝卜种子磨成的粉,这些古老的印记都说明了人类对野胡萝卜早有利用。野胡萝卜和大多数伞形科植物一样,含有挥发萜类物质,能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先人们利用这一点,把野胡萝卜的种子磨碎,当作调味剂使用。野胡萝卜的实用价值,为胡萝卜家族能够和人类共同走过未来的日子打下了基础。

6世纪—8世纪,人们更加迷恋野胡萝卜散发出的那种特殊的味道,开始有意识地栽种,目的是获取更多种子作香料。然而,奇迹发生了,一些野胡萝卜的后代发生变异,地上部分的花、茎、叶看上去差别不大,埋在土里的根却明显地变了。野胡萝卜的根为白色,形似人参,分叉较多,含水丰富,并带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与野胡萝卜相比,变种的根变粗,木质化口感降低,吃起来有了甜甜的味道。于是,野胡萝卜能够给予人类的不仅是它辛辣的种子,还有它已经增粗并且贮藏更多淀粉和可溶性糖的次生韧皮部。

在8世纪或者更早的时候,阿富汗地区是人类最早驯化胡萝卜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的紫色和黄色的胡萝卜品种逐渐稳定下来,成为胡萝卜最早的栽培品种,这便是东方胡萝卜的早期类型。到了10世纪时,紫色和黄色的胡萝卜成为伊朗高原上人们的食物,这里同时成为胡萝卜早期驯化的次生中心。此后,胡萝卜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

在阿富汗,胡萝卜的身份发生改变,从作为调味剂的香料变成了根部可食用的蔬菜。在这以后,胡萝卜经历了黄色、紫色、红色的变化。到了16世纪,在荷兰,人们把胡萝卜的外衣定格在了橙色。

二次驯化与传播

11世纪,胡萝卜出现在叙利亚;12世纪,胡萝卜沿着贸易路线经中东和北非抵达欧洲。随后,胡萝卜在欧洲流行起来。12世纪的西班牙、13世纪的意大利、14世纪的欧洲北部和15世纪的不列颠群岛都有胡萝卜的记载。

含花青素的紫色胡萝卜和含胡萝卜素的黄色胡萝卜一同被带到欧洲以后,产生了新的后代——红色和白色胡萝卜。14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菜场里,红色胡萝卜是论“捧”卖的,一捧里经常夹杂一两根白色的。胡萝卜的英文名有红色的含义,可能正是此时得名。或许因为口感问题,与紫色品种相比,黄色品种得到更多种植。浅黄色的“黄色比利时”是胡萝卜的一种早期类型,呈圆锥或长筒形。顾名思义,这种胡萝卜起源于比利时,也被称为“黄色红头”胡萝卜。

为什么那时候胡萝卜的后代总是变样呢?这是因为胡萝卜的交配系统是异种杂交,如果不保持4000至5000米的距离隔离种植,不同品种很可能意外杂交,很难确保后代的纯度。早期育种者没有认识到这样隔离的必要性,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无法隔离。因此,不同根色的品种在早期经常发生杂交,产生了很多新的根色和外形,这为胡萝卜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欧洲的胡萝卜一直在发生变异,早先传过去的东方类型胡萝卜逐渐过渡到西方类型。

在16世纪以前的记载中,胡萝卜是以“主根纤细且根须复杂”的形象出现的。然而,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很多经典画作中,胡萝卜却一改前貌,以橙色直根的直观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

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法尔内西别墅,修建于1506年至1510年。在別墅的丘比克与普赛克大厅里的壁画上,有很多当时的果蔬,为人们研究中世纪的蔬菜和水果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长形橙色胡萝卜已经出现在其中。

荷兰画家彼得·阿尔岑关注市井生活,在他的《厨房》《市场》《丰收之后》等作品里,能看到荷兰当时常见的蔬菜、家禽、鱼类、肉类等,画中的胡萝卜有紫色和深、浅两种橙色,看上去比现在的胡萝卜更细更长。

1661年,胡萝卜在荷兰画家加布里·埃尔梅曲的油画《阿姆斯特丹的菜市场》中是橙色的,粗壮程度已经和现在的胡萝卜差不多。不同的是,画中的胡萝卜主根的根须更长,这让整根胡萝卜显得很长。

与荷兰的不解之缘

我们吃到的大多数作物,都是经过人类有目的地栽培、育种,才变成今天的模样。比如土豆、番茄、小麦,都经历过巨大的变化,胡萝卜也是。在阿富汗,胡萝卜的身份发生改变,从作为调味剂的香料变成了根部可食用的蔬菜。在这以后,胡萝卜经历了黄色、紫色、红色的变化。到了16世纪,在荷兰,人们把胡萝卜的外衣定格在了橙色。

有人说,胡萝卜变成橙色,要归功于当时荷兰的英雄——奥兰治亲王。他带领荷兰人民推翻西班牙的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因为奥兰治的荷兰语发音与英文的Orange读音很像,人们爱屋及乌,橙色被定为国色,亲王被称为橙色亲王。园艺学家也顺势选育出橙色的胡萝卜推给市场,来迎合国民高涨的爱国情绪。

当然,故事总是带有演绎的色彩。比较靠谱的说法是,16世纪,在荷兰一个叫霍恩的小镇上,人们发现了一种橙黄色的胡萝卜品种,颜色看起来更鲜亮,口感也更好一些,于是当地人开始更多种植这个品种。经过不断选育,在白色和黄色的杂交后代中,人们发现了性状稳定的早期橙色品种。这些橙色胡萝卜在荷兰温和潮湿的天气里,刚好能茁壮成长,产量更高、更稳定,很快就受到市场的追捧。荷兰因此成为胡萝卜在欧洲的育种中心。

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他们拥有最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上贸易,获取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并为农业研究提供了支持。

欧洲殖民者还把胡萝卜带到北美大陆。在美国,黄色、白色、紫色胡萝卜都有种植,只有橙色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最终成为美国人厨房里的常客。

胡萝卜在中国

唐代金刚智所译佛经是我国古籍对胡萝卜最早的记载。但经文属直译,并没有关于胡萝卜的形态特征及历史渊源的蛛丝马迹,这个线索唯一能让我们确定的是,在唐开元年间,胡萝卜已经被驯化和定名。

1159年刊行的南宋官方药典《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称《绍兴本草》)中,已经有对胡萝卜的专门记载。这部典籍是在前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以下称《大观本草》)的基础上修订的。在《大观本草》(1108)的重修本中没有提到胡萝卜,而《绍兴本草》(1159)新增此类,也就是说胡萝卜极可能是在1108—1159年间传入我国的。在元代,胡萝卜已经成为重要的农耕作物。司农司负责编纂的《农桑辑要》(1273)卷五《瓜菜·萝卜》中就记载了胡萝卜的栽种方法。

我国史书中对胡萝卜的记录并不少见,但论丰富和全面,还数《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在书中记载,胡萝卜是元代从西域引入,因为气味与萝卜相近而得名。虽说李时珍搞错了胡萝卜进入我国的时间,但在信息传递落后的时代里,这也情有可原。

身处内陆地区的李时珍并不了解胡萝卜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落地中国400年,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胡萝卜到达我国沿海地区后,并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这与南方高温潮湿的气候不适宜种植胡萝卜有关。从引入路线看,李时珍认为胡萝卜从西域而来,也就是从最早的胡萝卜流转地伊朗高原到达新疆,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甘肃,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随后流入我国的北方地区。关于胡萝卜进入我国是通过陆路还是水路的问题,学界存在争论,但是随着贸易和人口的迁移,当时通过水、陆运输物资都是成立的,而胡萝卜经水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时间应该更早。

到了清代,胡蘿卜已在各地的地方志中经常出现,成为人们常食的蔬菜之一,其根色大多为黄、红、白三色,偶有紫色。我们发现,16世纪已经在欧洲广为流行的橙色胡萝卜并没有流入我国,这可能与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有关。另外,明清时期引入我国的植物,如辣椒、西红柿、花生、土豆等,多数来自美洲,似乎在这个时期,一些物资从欧洲进入中国的路径并不通畅。当然,后来随着国门打开,橙色胡萝卜很快就进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由于进口种子的价格逐年攀升,高昂的价格对于国人的餐桌来说性价比不高,因此我国开始胡萝卜育种的自主研究。如今,研究已见成效,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胡萝卜产地和出口国。

如今,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紫色、红色、白色、黄色等更多性状的优质胡萝卜新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对胡萝卜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发现胡萝卜除了作为健康蔬菜,还有更广阔的利用空间,比如胡萝卜片制取、化妆品和制药行业、糖异生物质的生产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未来,胡萝卜还能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猜你喜欢
橙色紫色胡萝卜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紫色风铃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橙色的奥秘
快乐是一只橙色的狐狸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橙色——颜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