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3-18 15:55周京晶韩建伟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技能大赛

周京晶 韩建伟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岗课赛证”的内涵阐释

“岗”,即企业中的现实工作岗位。岗位的能力需求是开发课程学习的准绳,设置课程内容的“指挥棒”。“它需要专业教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岗位”[1],充分掌握行业和产业所需要的技能标准以及企业的岗位需要和胜任某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课”,即教学中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开发要改变过去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企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展开,探索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赛”,即职业技能大赛,一般由校、市、省、国家四级组成。职业技能大赛是各个高职院校切磋技艺的平台,目的在于通过大赛找到自身的不足,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证”,即“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是指“对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后获得的关于某种专项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对接证书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凭证。”[2]

二、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缺乏有效融合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一定距离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但从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来看,有些理论课程与实践有一定距离。一是课程体系的理论性较强,知识意味较浓,与高职院校的要求——“理论够用即可”有一定距离。二是理论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应该与市场密切相关,但从目前专业开设课程的内容来看,更新速度较慢,没有与时俱进。

(二)实训课程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

一是实训室的建设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差较远。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务现实,实现与现实的“零距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技能,保证学生得到锻炼。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工作环境模拟度较低,与当前企业的实际环境相差较大,这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二是实训课程没有较好地发挥“桥梁”的作用。实训课程是理论通往就业工作岗位的桥梁,一方面它要求能够更好地验证学生学习到的最先进的理论,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更好地模拟实践,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岗位工作能力,投入实际工作中去。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些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显然没有发挥这样的功能或者是功能不到位。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体系缺乏有效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推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1”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毕业证,“X”即从业资格证书。如就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来看,由于学校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从业资格证书,因此考证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但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约占80%以上)学生都需要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考试培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体系缺乏有效融合性,基本上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处于“两张皮”状态。

(四)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不明确

职业技能大赛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地区)出台的“职业技能标准”,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状况,开展的以凸显操作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面向大学生的竞赛性活动。国家之所以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大赛,正是因为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为了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间职业教育的均衡和良性循环,革新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以及育人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革新教学内容,锻造适应市场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3],国家或行业举办了职业技能大赛,旨在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所有的大赛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但是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却是“提升本校的知名度”“为获得大赛的名次”。因此,在这一目的主导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为了鼓励大学生在职业大赛中获取名次,竟然出现奖励数万元的制度,似乎大赛的重要性超过了教学。

(五)学校需要理性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并且二者应该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却是学校成为主体,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科学理性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观念上,学校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把企业当作“配角”,没有科学理性地看待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第二,企业的合理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院校只是过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对企业的利益关注度不够。如只是对校内教师的福利待遇关注,对于企业师傅的培养费用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支持的。第三,教学过程企业没有广泛参与。在许多学校看来,教学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企业参与,有的学校虽然邀请了企业参与,但多数只是象征性的。

(六)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知识程度不高。如物流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但当前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许多都是“从经济学、贸易学、管理学等专业转移过来的,缺乏对物流规律的认识,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导致授课往往是照本宣科,缺乏说服力。”[4]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水平不高。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技术不过关是说不过去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专业的教师技能不“过硬”,对专业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掌握不够熟练,不具备对相关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能力,难以科学地对相关知识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规划。

三、“岗课赛证”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实现理论课程满足实践的要求

为了让专业的理论课程更好地满足实训、实践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首先,按照任务驱动法,改变理论课程的知识体系,凸显实操性和应用性。按照完成一项工作的要求,即按照工作的流程编排课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他们更多地学习技术、技能,而不是“背知识,啃理论”。其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的课程内容。为了更好地与需求贴近、市场贴近,建议邀请龙头企业经验丰富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广泛参与,不能再如过去那样“一群教师围绕一堆资料东拼西凑”。最后,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喜欢为宗旨。鲜活的专业理论知识,本来应该讲授得惟妙惟肖,但传统的“满堂灌”让学生昏昏欲睡,建议教师多采用案例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充分发挥实训课程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实训课程的功能,我们建议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进一步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实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发挥实训室验证理论的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各个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增加投入,高标准建设实训室。第二,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仿真实训室。专业的实训室不能随心所欲,应该模仿优质企业建立,并且要尽可能高度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校实训如同上班一样,使学生尽早熟悉环境,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第三,充分发挥实训课程的“桥梁”作用。实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选取典型的现实案例。一方面,案例中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该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这个案例应该是在现实工作岗位中常见的任务,并且是真实案例,不是虚构的,让实训课成为理论课程通往真实工作岗位的“桥梁”。

(三)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学校的课程教学应该融为一体,实际上它们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不冲突的。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笔者建议,第一,由学校专业课教师、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行业协会的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按照工作导向的要求负责专业课程的开发,理清教学的基本脉络。第二,聘请负责编写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大纲的专家进行解读,认真研读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归纳知识点,熟悉操作要求,做到不遗漏,科学准确地解读。第三,整合内容,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必须按照“任务导向”的要求实施教学,因为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非精通理论的研究型人才;为了兼顾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要求,需要我们把各个知识点和操作要求融入“任务导向”的过程中去,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这样既实现了高职专业教学的要求,又兼顾了考试,可谓“两全其美”。

(四)正确对待职业技能大赛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广大师生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可以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找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名次。虽然我们总是老生常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鲜花和掌声却总是送给胜利者。不可否认,职业技能大赛的名次代表着一个学院、一个专业的整体实力,借助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因此,优秀名次的获得也是高职院校宣传自己的“金字招牌”。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的关系。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是一对矛盾,大赛是教学水平的体现,教学是大赛结果“量的积累”。只有教学没有大赛,我们将会变成井底之蛙,闭门造车;一味追求大赛,而忽视教学,我们将是本末倒置,找不到“来时的路”。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的关系,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重在提高。

(五)理性对待校企合作

过分强调自我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的做法,在校企合作的范畴内是没有意义的。学校必须科学理性看待校企合作,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更新观念,科学理性认识校企合作,理性看待自己和企业的关系,不能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而忽视企业的诉求,否则就不是合作,也不可能有企业与之合作。学校和企业的地位在校企合作的意义上应该是平等的。第二,切实保障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利益。第三,让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从专业的论证,到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实施,都应该有企业的参与。

(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面对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建议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专业化水平。尽管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提法已经被“长流水”“自来水”所代替,但是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知识匮乏显然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因此广大专业课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专著、多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专业课教师应该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的应用程序操作,具备相关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规划的能力,他们能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走出去”,到优质企业中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工作,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本人的实践操作水平。

四、结语

“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塑造时代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需要我们做到理论课程满足实践的要求,充分发挥实训课程的功能,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正确对待职业技能大赛,理性对待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职业技能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