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级强地震凌晨突袭

2024-03-18 09:03董晓白编辑IC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4年2期
关键词:积石山甘肃省救援

董晓白/编辑 IC/图

甘东南地区死亡逾百人

2023 年12 月18 日23 时59 分,一阵剧烈震动,打破了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百姓们的平静生活——一场震级为6.2级、震源深度为10 公里的地震突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截至2023年12 月22 日8 时,已累计造成甘肃省积石山县117 人遇难,781 人受伤,近1.5万间房屋倒塌;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1 时16 分,已累计造成青海省海东市34人遇难、198 人受伤。

沉睡中的积石山突遭强震

地震到来时,积石山县的林先生正在自家的蔬菜超市休息。“地震后,店里东西都被塌下来的房屋砸烂了,我就和老婆、妹妹一起在货车上睡了一晚上。”林先生介绍,地震发生时气温很低。19日中午,他到附近买了些馒头和方便面,晚上打算继续睡在车上。林先生的父母都在积石山县郭干乡,位于县城东南部约30 公里。地震次日早上,林先生才和家里两名老人取得联系。他得知,地震时老两口第一时间从老房子冲出来,到当地的广场避难。乡里受地震影响大,许多砖混结构的老房子墙皮开裂、脱落,甚至倒塌。

张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经历。当时,家住在积石山县县城的张先生和父母在家休息。突然,整个房间开始摇晃,震感非常强烈,杯子都摔坏了,他和父母一口气跑下了楼,发现小区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张先生说,当地室外气温在零下12 摄氏度左右,跑出来的时候随便拿了点东西,周围有不少人披着被子,光着膀子就出了门。张先生的弟弟妹妹当晚住在学校,张先生和父母开车赶到学校,弟弟妹妹告诉他,学校墙壁上贴的瓷砖都被“震碎了”。张先生的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因担心老人,他和父母又连夜开车赶回老家,“县城当时堵车特别严重,很多人都在车里待着”。到达村里之后,张先生看到很多老人在生火取暖。张先生的老家距离震中较近,且当地多为老旧房屋,受损严重。张先生称一名朋友老家的房屋几乎全部坍塌,“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他老家房屋其实已经毁了”。

积石山县安集乡杨家湾,31 岁的杨先生与92 岁的奶奶在这里相依为命多年。“我奶奶行动不便,我只能背着她跑出去。”奶奶因此前摔跤受伤,一直卧床休息。地震时,“我刚好没睡着,突然就感觉很摇晃,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是地震了”。于是,杨先生冲到奶奶房间,将奶奶背在身上往屋外跑。据杨先生介绍,他刚到奶奶房间时,老人已经被摇醒,但因行动不便,难以下床。他也顾不上带其他东西,背着奶奶匆匆出门,在屋外的空地上生火休息。“后来,我就给村委报备了人员情况,但因为天黑也看不见家里的损失情况,这方面也就没报备。”杨先生说,他和奶奶一直坚持到凌晨4 点,感觉到地震可能已经过去才返回屋中休息,“太冷了,还是得回屋收拾下,不然都扛不住”。

积石山县柳沟乡柳沟村,1 时57 分,村民孙先生和其他三名同事正开车找空旷处安置。地震发生时,孙先生和同事们还在店里面经营,“当时门是关着的,摇得站都站不稳,房子感觉快塌了,我一个同事摔倒了,我给他扶起来了”。从店里跑出来后,孙先生一行人开车寻找空旷处躲避。“大街上都是人,车也比较多,有车的都开车出来了。”他表示,自己从未经历过地震,这是第一次,感觉有点后怕。地震发生后,他感受到三次比较强烈的余震,“感觉电线杆子都在晃”。事发后,他们开车离开县城,打算找一个更加宽阔的空旷处,“不敢找宾馆,打算在车里安置一夜”。

积石山县柳沟乡尕集村,2 时许,许多村民还站在村里的广场上避险。一个村民表示,第一次地震发生时,他和家人还没有睡觉,突然感觉左摇右摆,站都站不稳。他们连忙跑到外面的空旷处。在避险的路上他看到村里很多砖房都塌了。

救援力量火速抵达灾区

甘肃省地震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柳沟乡,距离县城8 公里、距临夏县34 公里、距临夏市42 公里、距永靖县53 公里、距兰州市102 公里,距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2 公里。本次地震震中周边5 公里内的村庄有黄草坪、大山庄、河崖村、积石山民俗村、尕护林、赵家地、大沟、盖新坪、怕沟湾、二沟,20 公里内的乡镇有石塬镇、吹麻滩镇、刘集乡、柳沟乡、大河家镇、寨子沟乡、中咀岭乡、居集镇、郭干乡、关家川乡。

地震后,该地接连发生余震。据甘肃省应急管理局消息,截至12 月19 日2 时,共记录到余震140 次,最大震级4.1 级,其中3.0~3.9 级6 次,4.0~4.9 级2 次。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集结赶赴震中。据初步了解,积石山县县城周边部分平房倒塌,大河家镇有3 个村部分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困,消防救援力量对被困群众进行了转移。12 月19 日1 时10 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消防救援大队救援力量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吊集村已搜救出被困群众2 人送医救治,2 时许,救援人员又救出1 名被困人员。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6.2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寒冷,要密切监测震情和天气变化,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的电力、通信、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工作。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并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当前正值冬季,要抓紧核实灾情,尽快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妥善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及时发布信息,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调度了解震区灾情,指导勘察搜寻和抢险救援工作,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增援震区,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甘肃省地震二级应急响应。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出动3 支重型、12 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和1 支战勤保障力量,共1040 名消防救援人员、140 辆消防车、12 条搜救犬赶赴灾区救援,临夏支队25 车130 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出动400 人赶赴灾区救援,森林训练大队、青海森林机动队伍共500人做好增援准备。此外,应急管理部还调派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60 余人赶赴灾区参加救援。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就地投入抢险救援。同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省紧急调拨2500 顶棉帐篷、1 万件棉大衣、1 万床棉被、1 万床棉褥、1 万张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保障工作。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集结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15 个消防支队成功搜救67 人

灾情就是号令,时间就是生命。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第一时间调派临夏、兰州、陇南、甘南、武威、白银、定西、兰州新区和训保9 个支队地震救援队赶赴震中开展救援。同时,命令嘉峪关、金昌、张掖、平凉、庆阳和天水6 个支队地震救援专业队前往震中增援。一批又一批消防救援力量前赴后继,驰援积石山,一场汇聚全省消防救援力量的生命大救援就此展开。

夜晚的积石山温度低至零下12 摄氏度,天寒地冻,让这场与生命赛跑的救援更加紧迫。19 日0 时35 分,距离震中50 公里的积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2 车15 人,作为先遣救援力量赶到大河家镇。大队教导员马通宁带领队员上街巡逻,查看房屋受损情况,了解群众受伤情况。获知康吊村受灾严重,救援人员立即驱车前往。强震后的小村,房屋几乎全部坍塌,一个村民反映家里有人被压在倒塌的房屋底下。此时,该村民家砖混结构的房屋已坍塌,一名大人、一名小孩被埋在里面。马通宁赶忙和队员合力将水泥石板抬起来,经过20 分钟奋战,两人被救出并送往就近的卫生院急救。

“有一家三口被埋在房子下面了!”一个村民急切地向救援人员反映。在村民的带领下,马通宁和队员迅速赶到被困村民家中。房屋已整体垮塌,横梁和墙体错落堆积。“有人吗?有人吗?”救援人员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小心翼翼地搜寻,终于在一处较大墙体的缝隙中,听到了被压女子的回应。借助头灯微弱的光照,救援人员看到女子身体被重物压住,身体多处受伤。马通宁和现场队员、村民齐心协力将石板搬开,成功将女子救出。女子的丈夫和孩子埋压得比较深,救援人员和村民先将碎石板一块块挪开,再合力将大块石板抬开,经过40 分钟,终于将两人救了出来。

19 日1 时40 分,临夏州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抵达。2 时30 分,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全勤指挥部到达大河家镇,立即搭建前方指挥部,部署救援力量。随后,一批又一批消防救援力量陆续抵达震区。结合灾情信息,前方指挥部将抵达的增援力量部署到康吊村、大河村、陈家村、克新民村等18 个灾情较为严重的村子,展开拉网式排查搜救。

抵达现场后,临夏州临夏市东门消防救援站立即分两组展开搜救。2 时30 分,搜救一组5 名救援人员在站长海龙的带领下,在刘集乡团结村五社发现一对夫妻被埋在碎石下,两人因腰部受伤无法动弹。救援人员立即搬开压在夫妻俩身上的碎石,将人救出。地震后的路面遍布碎石瓦砾,为确保安全,救援人员分两趟徒步十公里用担架将夫妻俩转送到山下的120急救车上进行救治。

3 时40 分,在大河家镇克新民村,东门消防救援站搜救二组7 名救援人员在副站长朱旺祖的带领下,连续发现6名被困人员,其中2 名被碎石埋压,4 名需紧急转移。受地震影响,通往克新民村的道路被滑坡山体堵塞,救援车辆无法抵达,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徒步到被困村民家中,手刨碎石将2 名人员救出。两组救援人员高抬担架,在村民灯光的照亮下,合力将被困群众平稳转移至安全地带。

4 时50 分,在大河家镇陈家村,一户人家因地震导致门框变形,无法打开。临夏州临夏市河州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立即用切割锯将门锯开,将2 名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在一户村民家中,2 名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转移,消防救援人员用担架将人抬至安全区域。

5 时30 分,在大河家镇周家村七社,定西市消防救援支队救援人员发现一户人家因出口被堵,5 口人被困家中,立即徒手搬开震塌的侧墙,开辟出转移通道,成功将被困的5 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8 时46 分,在大河家镇大河村四社,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救援人员发现一名老人额头受伤,立即将老人扶上担架,转送120 救治。

10 时许,在积石山县甘河滩村,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救援人员在地毯式搜索时,发现一名六岁小男孩被坠物砸伤了胳膊,消防员立即为小男孩擦拭伤口,消毒包扎。

……

截至2023 年12 月21 日15 时,甘肃省消防救援力量累计搭建帐篷1098 顶、排危除险523 处、搬运物资426.7 吨

在15 个小时的搜救工作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累计营救被困人员67 人,转移疏散群众701 人。

震后砂涌殃及青海三县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 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

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 公里范围内,1900 年以来共发生6 级以上地震3 次,均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仅发生在甘肃省范围内,与积石山县相邻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化隆县和民和县也受到了波及。截至12 月31 日1 时16 分,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34 人遇难、198 人受伤,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是青海震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强震引发了各种次生灾害。在金田村的村口,本来有一条公路通过,两侧是数间房子和一块空地,现在都被淤泥覆盖了。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紧张的清挖工作。现场可以看到,淤泥至少有2.5 米厚,最厚的地方可能要超过3 米。救援人员表示,淤泥特别湿,而且很稠、很黏,重量大、密度大,单靠手挖挖不动,只能依靠重型的机械。紧急调运来的3 台挖掘机,一直在连轴运转。

村民说,地震后不久,浪头高达3 米的浓稠泥浆就翻滚着漫入了村庄,“声音大得很,像卸煤那种呱啦呱啦的声音,还像树折断的声音,哗啦哗啦的”。民和县中川乡乡干部祁奋勇表示,地震后差不多10 分钟左右,他就到了村子,泥浆已经铺满了村子。“感觉不可思议,从哪儿来的这么多泥土?我们也想不到。”

据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叫做砂涌。砂涌出现在这里,和附近的一条河沟有关。祁奋勇介绍,村子旁边有条夏季时稍微有点水、平时没有水的干沟。这次地震后,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把底下的泥浆全部翻上来了。这条沟上游宽、下游窄,在离金田村不远的公路岔口,地震后宽度从二十多米一下子变成了三四米。前方的路变窄了,泥浆无法继续通行,继而越积越多溢出河沟,连接两个村的公路就被掩埋了。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韩颜颜表示,很多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这种砂涌现象。在强震发生之后,由于地壳的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会进行一种强烈的液化,这种液化的沙层,会沿着一定的通道,受到挤压,直接到达地表,形成我们看到的砂涌现象。韩颜颜介绍,砂涌现象跟地下含水层的含水量有关,也跟挤压变形的程度有关,因此砂涌量会有多有少。砂涌比较多,不一定代表着后续可能出现大地震;不发生砂涌,也不代表后面就安全,“这个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极端气候影响救援安置工作

据蓝天救援队先遣队组长耿亚鹏介绍,两省受灾区域半夜至凌晨的最低气温较低,在零下15 摄氏度到零下9 摄氏度之间。超低的气温,为救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低温天气会使黄金救援时间压缩。在低温天气下,人体热量与低温环境展开拉锯战,容易出现失温症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周立旻表示,低温也极易让救援人员的体力快速透支,此外,一些救援设备也可能在低温条件下被冻坏,拖延救援进度。

2023 年12 月21 日,在甘肃省积石山县石塬镇石塬村,消防救援人员正在清理村中道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二级巡视员、副研究员宋立军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若户外气温低于零下10 摄氏度,被压埋在废墟下没受伤的人员估计能坚持的时间也就只有5 ~10 个小时。他以甘肃越野马拉松运动员死亡事件为例,称这与局部气象条件突变造成人员失温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死亡有关。

低温带来的难题还有震后灾区人员安置问题。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损毁,大量失去住所人员需要临时安置,并将持续一段时间。通常的做法是集中搭建帐篷,但若户外气温低于零下10 摄氏度,取暖保温能力跟不上,会发生一系列连锁问题,如冻伤、感冒、发烧和烧煤炉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火灾等,还有日趋严峻的卫生防疫问题。

12 月19 日21 时,积石山大河家镇周家村,临夏州河州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在转运煤炉过程中,发现一处危墙边搭建的临时窝棚内,有11 名儿童和2 名老人用柴火取暖。消防员将老人小孩先转移至消防车内,随后将他们送往周家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安置。

安置点外面寒风呼啸,帐篷里却暖意融融。在这场天寒地冻的救援中,一幕幕暖心瞬间让人动容: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为刘集乡团结村村民送来了热姜汤;临夏州消防救援支队对接团州委,协调爱心企业,为大河家镇大河村受灾群众提供餐饮保障。

为做好临时安置点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对临时安置点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协调配备灭火器799具,每个安置点安排10 名指战员不间断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同时,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后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专门工作提示,指导临夏州消防救援支队统筹做好安置点火灾防范、宣传教育、应急准备等工作。

截至21 日15 时,甘肃省消防救援力量累计搭建帐篷1098 顶、排危除险523 处、搬运物资426.7 吨,抢救财产价值157.05 万元。同时,会同地方党政干部和群众,对2 个镇12 个村进行全面排查,共摸排3360 户,其中危房1949 间、地质灾害隐患点439 处,开展清除废墟5020 立方米,开展助民服务1370 次。

民生恢复工作进展顺利

在多方力量的驰援下,这片因地震而疮痍的土地正在渐渐恢复往日的生气。伤痛被慢慢抚平,朗朗书声中,一切重新开启。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无论是生活物资,还是保暖物资,已经都有保障了,目前也没有啥缺的,这两天各方面都在支援我们。”震后第七天,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村委会副主任苏晓明说,前一晚,是他这几天来睡得最好、最长也是最踏实的一觉,“昨天晚上休息了5 个小时,睡得特别香,因为所有的人都住进帐篷了,通电、保暖、吃饭等所有问题逐步解决了,国家给我们保障得特别好”。

已经在积石山县救灾一线支援了5天的济南益民公益救援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小荣同样表示,安置点总体有序、稳定,物资也有保障。“临时安置点的爱心厨师很充足了。”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到达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为灾民搭灶做饭的志愿者马永华撤离了灾区。回到兰州的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当地的百姓,“他们好多天没怎么吃蔬菜了”。于是,他又联合兰州的一些餐饮老板准备了白菜、萝卜、茭白等蔬菜运往灾区。当一碗碗热汤面、热水饺递到灾区老奶奶手里时,她们眼含热泪;小孩子们整齐地排队取餐,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时不时还会露出腼腆的微笑……马永华每每回想起这些画面,总是心疼,“大家都是一家人,哪里有需要,我们年轻人义不容辞,第一时间到达”。

12 月25 日,甘肃省临夏州副州长毛鸿博在积石山县6.2 级地震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12 月25 日7 时,当地已运抵灾区活动板房8793 间,完成安装8096 间,其余正在紧张运输和施工中,“按照指挥部要做实板房安置工作的要求,在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建厕所,在板房内配备床铺、被褥、火炉、电暖器、一氧化碳报警器等物品。同时,在集中安置点还配备警务、医务等相关工作人员,服务受灾群众”。

2023 年12 月25 日,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小学有序复课,积石山县152 个帐篷小学全部开课

在大河家镇清真大寺安置点坚守的李小荣表示,12 月25 日上午,这个安置点大约有100 户村民已经陆续搬入活动板房,“帐篷只能作为应急,活动板房更加安全稳定,配套也更加完善些。等到这里搬完之后,也将改成活动板房安置点”。李小荣介绍,目前清真大寺安置点的三餐主要由爱心餐饮企业负责提供,等村民们都到了活动板房之后,各家各户就会自己做饭,“活动板房里都有炉子,大家自己做饭也自由些”。

大河家镇康吊村活动板房安置点的搭建已经完成。苏晓明告诉记者,村里“老幼病残孕”等人员已经优先开始搬了,“一户人家分到一个活动板房,我们二社明天也开始陆续搬进去,搬过去之后大家应该会独自做饭生活,米面油等基本物资爱心企业已经援助了一些,政府每人每天还安排了20 元的生活补贴,够咱们吃喝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2月22日晚,大河家镇清真大寺安置点“临时课堂”上,一帮孩子在临夏州邮政分公司工作人员带领下背古诗、做游戏、唱“孤勇者”、跳“科目三”……一阵阵欢笑在孩子们之中传出。充当“临时教师”的临夏州邮政分公司工作人员张国瑛表示,来的时候就想,自己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今天能看到他们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12 月25 日,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小学有序复课,积石山县152 个帐篷小学全部开课,1136 名教师下沉安置点开展教学活动。当天一大早,康吊小学门口,老师组织孩子们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升旗仪式,跟着广播做体操。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帐篷,开启震后第一课。苏晓明看着孩子们愉悦地进入“课堂”,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音乐,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上级有关部门在下派老师到安置点教学的同时,还安排了心理专家对村民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现在就在‘教室’门口,孩子们正在里面唱歌呢!”

猜你喜欢
积石山甘肃省救援
琅琅读书声
二次相遇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紧急救援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3D打印大救援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