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之页 通讯员专访 一篇好的人物报道是怎样诞生的

2024-03-18 05:01
中国火炬 2024年3期
关键词:开鲁县稿子火炬

赵杨子茶座主持人

陈秀华通讯员

2024 年第2 期“关工人物”刊发的《冯姨和她的“爱心团”》是一篇难得佳作。我们特约这篇文章的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关工委的陈秀华老师跟我们分享她的创作经历。

赵杨子:陈老师您好,您是哪一年加入关工委的?之前做什么工作的呀?

陈秀华:2007 年,开鲁县关工委的老领导李忠甫想找一位写作好的在编人员来做宣传工作。当时我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得知消息就报了名,把发表在报刊上的“豆腐块”托人送到县关工委。没想到,老领导一眼看中。就这样,我走进了县关工委办公室,到今天已经17 年了。

赵杨子:从您的字里行间,我能感觉到您对“关工人物”栏目非常熟悉。

陈秀华:是的,我们县关工委每年都订阅《中国火炬》。我负责把每一期杂志都收集好,年底装订到一起。这17 年,每一期《中国火炬》杂志我都看过,每一期也都会精读几篇自己喜欢的稿子。我爱好文学,平时自己也写东西,小说、散文、通讯,这些文体我都很喜爱。

我之前也在《中国火炬》人物栏目发表过两篇稿子,但那也是好多年前了。《中国火炬》杂志近年来改版力度很大。我发现,“关工人物”里的文章已经相当接近文学作品,或者可以说,已经是文学作品了。

因为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所以对文学性、故事性强的文字就特别喜欢,也确实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稿子进行反复精读。

赵杨子:这篇文章的开头让我印象深刻,您为什么把冯姨包饺子的场景作为全篇的开头呢?

陈秀华:冯姨最早在我脑子里的形象就是:一位老人,在阳光暖暖的清晨包饺子,脸上布满了皱纹,皱纹里嵌满了笑意。所以我很执着地把这个情景放在开头。

在我的想法里,包饺子不仅是写实,也包含着“母爱”。孩子离家远行,最引发情感的,就是妈妈包的饺子。文中冯姨把热腾腾的饺子送给小王,说她把小王当亲儿子,哪有当妈的不管儿子呢?这情景最能展现冯姨母亲般的爱,也是全文的“动情点”。正是这份情,让小王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赵杨子:从文中可以看出您对冯姨事迹的熟悉。您是怎样发现、挖掘并进行创作的?

陈秀华:我记得是2022 年的4 月,县关工委到民主社区调研,当时冯姨就坐在我对面。冯姨在发言中说起她的“爱心团”,说起她怎样帮助患病青年,说着说着,她就泪流满面了。我的眼泪也是忍不住地流。回到单位,我就把想写一写冯姨的想法和老领导说了,领导帮我约了冯姨,我们在单位的沙发上促膝而谈,聊了一下午。从她的童年到青年再到退休后的点点滴滴,许多感人画面在我眼前闪过。我们互相加了微信。

在创作中,我时刻想着要贴着人物写,要去理解当事人,就像去理解一位亲密朋友那样。为了能全方位地了解冯姨,我又采访了民主社区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她小区的保洁员我也联系了。我第一次感到“素材”太多难以取舍,后来不断调整结构,形成了您看到的那篇文章。

猜你喜欢
开鲁县稿子火炬
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施肥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急党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尽关工委所能》
内蒙古开鲁县: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
接过火炬高举起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拖稿的各种理由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
《火炬》照我绘“二春”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