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3-19 10:04于春枫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4期
关键词:倦怠感精神科人性化

于春枫

(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精神科,山东 临沂,276000)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且有复发率高、进展速度快等特征,加上精神科收治患者精神状态与行为状态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风险,导致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压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造成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升高,久而久之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感,无法正常顺利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中。而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防止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1-3]。近年来,人性化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护理工作与管理工作中,秉承着尊重、理解的人性化思想,人性化管理理念备受关注。本研究将30名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与管理效果,现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名。观察组中男性护理人员1名,女性护理人员14名;年龄42~23岁,平均年龄(33.26±2.24)岁;学历: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10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工作年限2~10年,平均工作年限(5.86±0.44)年。对照组中男性护理人员1名,女性护理人员14名;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3.28±2.17)岁;学历:大专7名,本科及本科以上8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8名;工作年限2.5~10年,平均工作年限(5.89±0.47)年。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纳入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由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精神科工作,且工作时间均≥2年;②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排除标准:①中途转岗;②离职。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模式:根据科室的管理制度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同时为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需要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和培训会议,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①健全和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根据精神科的工作特征和护理工作要求,对各项护理常规访视、护理工作的流程以及护理服务的标准进行细化,完善并建立各项绩效考核方案与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科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和稳定推进。同时,还需要对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标准进行明确,确定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具体服务项目,明确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明确具体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服务执行形式等,让护理人员明确日后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方式。

②实现工作理念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形式在不断改变、护理工作内容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形式也需要随之不断改变。对此,精神科的护士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在科室内组成护理小组,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培训,组织科室的护理骨干外出参与学习和培训。新进入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其适应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掌握新型的护理措施。所有新进入科室的护理人员务必经过统一的考核且考核成功后方可进入临床开展工作。在培训期间,要多鼓励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科室内规章制度、各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等,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转变以往被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即将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的形式,指导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地满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合理请求,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与负担。

③制订人性化的、弹性制的工作与排班制度。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群体具备特殊性,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均相对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很难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护理服务。对此,科室要根据护理人员的配比情况以及住院患者的人数等综合性指标,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弹性排班。采取“APN”排班制度:A班的时间点是从早8点到晚4点,P班的时间点是从下午4点到晚0点,N班的时间点是从晚0点到次日早8点。每个班次中均含有1 h的就餐时间。同时,下午2点到晚10点的晚班时间段内和早6点半到中午12点半的早班时间段内均增加1名护理人员。尽量分散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尽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高效的护理服务,切实保障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落实。

④开展不间断的护理服务。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能力,将其划分成两个责任小组,并由专门的护理组长开展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等多项护理工作。对于出院后的患者,要为其建立卡片,卡片内容包括复诊时间、用药注意事项、作息时间、饮食种类和咨询电话等,并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⑤简化书写文书:因精神科收治患者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改变以往的病情记录方式。需要从文字转成表格记录的模式,使用符号记录患者的各种表现,每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评估与记录之后,要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同时要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宣教,让其掌握简化后的文书书写方式,尽量优化护理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1.4 观察指标

①满意度。评估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与评估,满意度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分10分,若最终评估所得分数在8~10分,则归为“非常满意”的范畴;若最终评估所得分数在5~7分,则归为“满意”的范畴;若最终评估得分≤4分,则归为“不满意”的范畴[4]。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最终将计算结果进行组间对比。

②护理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中因自身及工作出现的护理纠纷、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事件。将护理纠纷发生率、缺陷发生率和投诉发生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人数/总人数×100%;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人数/总人数×100%;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人数/总人数×100%。

③护理质量。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评估问卷由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自制,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测得问卷总体分半信度为0.939,信效度良好。评估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专业技能、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和基础专业知识,每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均是0~1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佳[5]。

④职业倦怠感。在管理前和管理后评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评估职业倦怠感时使用的工具是工作倦怠量表,量表中评估的内容包括成就感、个体化、情绪消耗等,评估所得分数越低,提示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越强烈,评估所得分数越高,提示其职业倦怠感越轻微[6]。

⑤工作投入度。于管理前、管理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度进行评估。评估所用问卷由山东省临沂市荣军医院自制,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测得问卷总体分半信度为0.938,信效度良好。评估工作投入度时共评价三个维度,分别是专注力、活力、奉献度,各维度的评分均是0~2分,总评分是0~6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代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投入度越高[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n(%)]

2.2 两组护理纠纷、缺陷与投诉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纠纷、缺陷与投诉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工作主动性评分、工作责任心评分和基础专业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人数专业技能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基础专业知识观察组159.23±0.249.17±0.419.26±0.159.33±0.12对照组158.14±0.288.23±0.118.21±0.468.20±0.32 t 11.447 8.576 8.405 12.806 P<0.001<0.001<0.001<0.001

2.4 两组职业倦怠感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职业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职业倦怠感评分均高于管理前,观察组职业倦怠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职业倦怠感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职业倦怠感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人数管理前管理后tP观察组1531.48±2.4942.16±2.3312.129<0.001对照组1531.52±2.5037.84±2.95 6.330<0.001 t 0.044 4.451 P 0.965<0.001

2.5 两组工作投入度评分比较

管理前,两组工作投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工作投入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观察组工作投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工作投入度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工作投入度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人数管理前管理后tP观察组152.85±0.265.67±0.3325.997<0.001对照组152.87±0.314.11±0.1813.397<0.001 t 0.191 16.073 P 0.849<0.001

3 讨论

精神科收治患者的精神状态、行为状态和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并且精神科病房是相对封闭的,护理人员长时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不免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同时工作压力大、工作风险高,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导致工作质量下降[8-10]。为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和患者的实际需求,精神科还需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更高,可达到93.33%,而且开展工作中的纠纷、缺陷和投诉发生率相对较低。除此之外,经开展人性化管理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明显改善,对于工作的投入度也显著提高,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原因:人性化管理理念旨在从根本上激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综合性的、更全面的、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以疾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而是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1-12]。同时,弹性的排班制度更能够满足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保障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让其在休息后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此外,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运用也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内心中对护理工作有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并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著,既有利于预防和降低护理纠纷与缺陷等事件的发生,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还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让其更快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故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倦怠感精神科人性化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