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ax标准管制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19 06:26张静波
化学分析计量 2024年2期
关键词:样器管中氮气

张静波

(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上海 201804)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轻量化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非金属材料在汽车内饰材料乃至承载部件中使用[1-5]。非金属材料在聚合、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聚合物自身分解,为提高加工性而添加的助剂、残留的单体及氧化降解等原因会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6-8],后期使用过程中,这些小分子物质会逐步从零部件中释放出来,从而影响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内饰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于汽车内饰件开发是急迫的挑战。汽车内饰造型多样,制造工艺及材料选型多样,不同工艺及材料的VOC散发规律均有差异[9-10]。随着用户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热点,VOC是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11]。常见VOC如苯、甲苯、甲醛、二甲苯均具有致癌性[12-13],为此,我国在2007 年颁布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11 年颁布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邻、间、对)、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8项有害物质规定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面对日益完备的标准和管控体系,各大主机厂面临的车内VOC管控压力逐步增加[14],因此汽车企业针对国标要求制定了汽车内饰零部件的VOC检测和控制技术标准,以对各自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管控。

目前车内VOCs定量比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对应物质的标准曲线,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15]。而Tenax标准管是标准曲线建立和日常质量管控的基础,制备可靠的Tenax 标准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备Tenax标准管环节包括清洗进样针、进样停留、氮气吹扫等过程,每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标准管浓度的可靠性,而目前整车HJ/T 400—2007 行业标准及各主机厂企业标准中并未对相关参数进行具体规定。笔者结合相关的实验室工作,研究取样精度、进样器洗涤次数、氮气吹扫流量、进样停留时间对VOC 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期为各VOC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合理开展提供借鉴。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 Ultral型,日本岛津公司。

热脱附仪:TDS3型,德国Gerstel公司。

Tenax-TA吸附管:德国Gerstel公司。

进样器:10 μL,日本岛津公司。

标准管制备仪:TSPS型,德国Gerstel公司。

甲醇中9 种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标准溶液:100 μg/mL,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甲醇:HPLC级,德国默克公司。

氮气:纯度(质量分数)为99.95%,液化空气昆山有限公司。

1.2 仪器工作条件

1.2.1 气相色谱仪

色谱柱:HP-5MS 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 μm,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载气:氦气;柱流量:1.3 mL/min;柱温箱温度: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 ℃,恒温2 min,然后以3 ℃/min 速率升温至92 ℃,再以20 ℃/min速率升温至280 ℃。

1.2.2 质谱仪

电离模式:电子轰击电离(EⅠ源);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280 ℃,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m/z29~550;扫描方式:全扫描(SCAN)和选择离子(SⅠM)扫描。

1.2.3 热脱附仪

热脱附温度:300 ℃;传输线温度:300 ℃;冷阱温度:-150 ℃;冷阱解析流量:20 mL/min。

1.3 实验步骤

将老化干净的Tenax-TA 吸附管固定于标准管制备仪上,设定一定的氮气吹扫流量,用进样器移取指定体积的100 μg/mL甲醇中9种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标准溶液,注射到Tenax-TA 吸附管中,经氮气吹扫特定时间后,随后将Tenax-TA吸附管上机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进样器洗涤次数

同一实验员取样,取样体积为1 μL,分别以当前的进样溶液清洗进样器1~5次,其他测试条件保持一致,上机分析,所得实验数据见图1。由图1 可知,随着进样器清洗次数增加,Tenax吸附管中目标物测定值越接近于理论值(100 μg/mL)。原因是随着清洗次数增加,进样器内部溶液受前一次进样溶液残留的影响逐渐减小,越接近于进样溶液的实际浓度。另外,当洗涤次数超过3次后,吸附管中目标物浓度基本趋于平衡,故建议制备标准管时用当前溶液对进样器洗涤3次。

图1 进样器不同洗涤次数下标准气体质量浓度测定值Fig.1 Measurement values of standard gas mass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washing times of the injector

2.2 吹扫流量

分别设计0、100、200、500 mL/min 4个不同的吹扫流量,其他测试条件保持一致,上机分析,实验数据见图2。由图2 可看出,当吹扫流量不同时,Tenax-TA吸附管的吸附效率不同,随着吹扫流量的增高,标准管中目标物浓度整体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吹扫流量过小时,Tenax-TA 吸附管对各VOCs 成分吸附不完全,导致标准管中气体浓度偏低;而过高的吹扫流量又会导致低挥发性VOCs(苯、甲苯等)的穿透,从而造成标准管中气体浓度的降低,因此建议吹扫流量设定100 mL/min。

图2 不同吹扫流量下标准气体检测结果Fig.2 Standard gas detection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blowing flow rates

2.3 吹扫时间

分别设定1、2、5、10 min 4 个不同的吹扫时间,其他测试条件保持一致,上机分析,结果见图3。由图3可看出,吹扫时间对Tenax-TA吸附管的影响与吹扫流量类似。吹扫时间不同,Tenax-TA吸附管的吸附效果不同,随着吹扫时间的延长,Tenax-TA 吸附管中气体的浓度整体也呈现先增高到降低的趋势。吹扫时间过短,各VOCs吸附不完全,Tenax-TA吸附管中气体浓度偏低;而吹扫时间过长,如超过10 min,又会导致低挥发性VOCs (苯、甲苯等)的穿透,从而造成Tenax-TA 吸附管中气体浓度的降低,因此建议吹扫时间设定5 min。

图3 不同吹扫时间下标准气体检测结果Fig.3 Standard gas detec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blowing times

2.4 进样停留时间

分别设定0、60、120、300 s 4个不同的进样停留时间,其他测试条件保持一致,上机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 可看出,进样停留时间不同,Tenax-TA吸附管的浓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在0~300 s 的停留时间内,随停留时间的延长,Tenax-TA 吸附管中气体质量浓度逐渐升高。

图4 不同进样停留时间标准气体检测结果Fig.4 Standard gas detec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injection residence times

另外当进样后不停留时,Tenax-TA吸附管气体浓度普遍偏低,而停留时间达300 s 时,又出现Tenax-TA吸附管气体浓度超过100 μg/mL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进样器进样后,在针尖外部由于表面张力可能残留部分标准溶液,而针尖内部存在死体积,因此当进样后不停留时,残留在外部的部分标准溶液未被吹扫到Tenax-TA吸附管中进行吸附,从而导致其浓度偏低,而过长的停留时间,又会将针尖内的死体积部分吹出,从而导致测试浓度高于标准溶液的理论浓度。综合考虑,建议进样停留时间设为120 s。

3 结语

对Tenax 标准管制备的主要环节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进样器洗涤次数、进样针停留时间、氮气吹扫流量、氮气吹扫时间等参数对标准管目标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吹扫流量为100 mL/min,吹扫时间为5 min,进样停留时间为120 s时,所制备的Tenax 标准管中气体质量浓度最接近理论浓度。

采用手动操作进行Tenax 标准管制备时,影响因素多,多项参数都会直接影响到标准管目标物浓度的可靠性,并且各因素无法定量控制,导致所制备标准管目标物浓度的不可靠性,严重影响标准曲线建立和最终样品中VOC 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因此在制备Tenax 标准管过程中将各参数规范统一,提升操作人员的熟练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提高VOC检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由于目前整车HJ/T 400—2007行业标准及各主机厂企业标准中并未对相关参数进行具体规定,希望通过该实验的相关结果为各VOC 检测实验室标准管制备及VOC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样器管中氮气
安捷伦推出新型高通量8697 XL Tray顶空进样器
横格式分样器实用性改造试验*
地表水自动站留样器的应用与维护优化
睁大眼睛“看”清楚
睁大眼睛“看”清楚
海上平台氮气系统流程工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量泵输液连接管中残留醋酸奥曲肽的浓度水平
氮气泡沫压裂液性能及应用评价
氮气—细水雾灭火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柱层析上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