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资金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建设①
——以北投集团为例

2024-03-19 08:35黄子豪
交通财会 2024年3期
关键词:监控资金企业

黄子豪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9)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何有效地防控资金风险,规避风险事件,成为企业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及广西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国资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和资金风险管控工作,2021 年3 月,自治区国资委发布了《自治区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资金内控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桂国资监督〔2021〕11 号),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1 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2〕号),两个文件都强调了要不断加强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立资金风险防控机制,细化资金内控预警触发条件,把防范资金风险作为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企业从传统粗犷的管理方式,转向“大数据”型的精细管理理念。近年来,有部分企业因为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滞后、个人对于诈骗的警惕性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重大的违法违纪事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如何防控资金风险,及时对资金风险做出迅速反应,成为企业需重点关注的管理内容。

(二)研究意义

1.推动企业内控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的路径正稳步推进,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正日渐复杂化,由于资金风险具有全面性、广泛性的特征,因此在企业常规运转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细致考察资金风险来源,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现代企业若能合理维持资金管理工作的平稳性,则给资金风险的规避和降低提供了适宜条件,可大幅度地提高资金管理的控制水平,更好地面临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是新型司库管理体系理念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资金安全体系来加强资金控制和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实现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重中之重。在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系统不健全,资金结算网络不发达、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等负面因素影响下,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剧,预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高效透明的资金风险管理平台,能进一步促使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从数据的“孤立化”向数据的“共享化”转型。

二、资金风险监控机制建设总体设计

(一)资金风险监控机制设计思路

资金风险监控机制应主要围绕着资金管理指标,以及由此引发的资金风险两大环节进行预警和预控活动。企业资金活动对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正确的资金业务过程使企业的资金风险得以化解,向良性发展;二是错误的资金业务过程使企业的资金风险加剧,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而资金风险监控系统能使企业对资金风险和危机进行有效的预警管理。在此状态下,预警管理的成功结果将使企业的资金风险和资金危机得到化解,转入良性状态,而失败的结果将使企业面临一定的资金风险,但却能阻止其进一步蔓延、恶化。无论何种状态,结果都会反馈到资金风险监控系统中的信息库,以便调整和优化下一过程中的预警活动。因此,只有资金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直接导致资金管理彻底失败时,资金风险监控系统这一循环过程才被终止。

资金风险监控的程序主要包括:

1.指标采集。根据特定的风险场景,将达到风险的指标信息收集起来,重点在于收集信息的范围,尽量覆盖资金管理的方方面面。

2.指标筛选。通过对风险指标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筛选出需要建设的风险指标。

3.指标评价。完成筛选工作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进一步评价,以确认指标的重要程度。

4.临界值的确定。同资金风险管理的相关专家,依据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确认当某一参数达到该指标时,企业将会发生资金风险。

5.预警。一旦特性参数接近或达到临界值时,预警系统就会在合适的时点上发出风险即将出现的警告。

(二)资金风险防控管理的架构

通过建立动态资金风险监控体系,以识别风险类型作为设计起点,构建资金风险检测机制,细化风险指标及相应风险类型,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对需监控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实时监控掌握风险波动情况。当相应场景即将突破风险指标阈值时,发送预警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拦截手段。系统将拦截的信息自动汇集成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拦截的对象和场景,对风险类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从而实现风险监控系统的闭环管理。如图1。

图1 资金风险防控体系闭环图

(三)风险监控机制建设总体蓝图

北投集团以信息手段作为切入点,以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为重点,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控资金风险为目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司库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要求,利用北投集团数据中台对集团内各类数据进行整合,自主开发建立了标准统一、集中集成的资金风险监管系统,构建以风险识别为基础,风险控制为手段,风险分析为优化的蓝图架构,建立风险防控模型以及风险等级体系和风险处理规则,提升北投集团资金风险防控水平。如图2。

图2 北投集团资金风险监管系统蓝图

(四)建立“北投特色”资金风险模型

在资金风险管控的创新上,北投集团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集团内外部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创新建立资金风险模型,主要做法分成以下四个部分:

1.数据标签化。通过北投集团数据中台实现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汇聚,结合北投集团自主建设的“桂诚信”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形成的交易、合同、司法、工商等数据等进行“标签化”处理,为风险模型和风险类型的建立奠定数据基础。

2.风险模型化。一是建立黑名单支付机制,以“桂诚信”大数据平台为核心,融入电信诈骗、金融黑名单、市场禁入等多项重大负面清单,结合企业自身维护的重大逾期客商名单,当支付对象符合其中任意一项时,支付单据会被资金风险监管系统拦截,并向所属集团负责人进行预警,最大程度避免支付风险事件。二是搭建资金支付模型,通过对标签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专业风险管控理念,对不同的资金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搭建以主体风险、司法舆情、客商合作、外部环境、财务情况等五大维度、73 个细化指标的支付风险模型,当支付对象不属于黑名单范围内时,资金风险监管系统通过对支付对象潜在风险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大,则潜在风险越大;同时对历史数据以及潜在风险点进行筛查,梳理出了高频支付、重复支付、对私风险支付、敏感摘要支付等多项常见风险类型。通过将风险评分和风险类型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北投集团对资金风险的判定能力。

3.等级可视化。北投集团在资金风险监管系统中打造了多层级的监控风险级别,依据风险严重程度对资金风险类型建立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严重等多层级风险级别标准(如某一客商的风险模型得分大于X 分以上则为严重风险等级),通过对风险场景的级别量化,进一步提升了风险指标的可视程度和透明程度,可帮助企业人员对资金风险严重程度进行迅速判定,提升风险处理效率。

4.管控全面化。北投集团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动态资金风险监控管理体系,使资金风险监测可视化、标准化、全面化,以点代面,形成多维度风险指标识别体系,未来将结合OCR 识别、RPA 机器人等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对久悬账户风险、资金头寸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识别判定,提升风险的前瞻性、主动性、准确性,大幅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智能化、智慧化管控,形成资金管控一张网,促进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工作成效;创新企业资金风险监管模式,突破传统风险监管理念,将风险监控迁移,实现动态全流程闭环监控,进一步提升资金风险的监管效率,同时将企业风险集中统一展示,更好地为北投集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将风险管理企业文化融入资金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将风险管理意识以直达的方式传导到企业最下层级,切实了解风险管理的价值,将风险管理对企业的使命,愿景的重大保障作用时刻铭记于心,以实际行动倡导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如图3。

图3 资金风险监管系统界面

三、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构建资金风险主动监管机制

北投集团为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通过制度建设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自下而上”的风险上报模式,在企业组织架构的最底层发起主动监管,在源头对资金风险进行主动监测。资金风险监管系统对发现的资金风险进行主动预警,集团及时下达疑点清单和存在问题,下属单位依据清单主动进行风险化解和问题处理,摆脱了下属单位对于资金风险发生后事后汇报的依赖性,全面加强事前风险监督。自2022 年以来,北投集团通过资金风险监控系统的资金支付风险监控模块,对集团内20 多家全资子公司与非全资子公司的各类资金结算业务进行“健康体检”,累计发现涉嫌资金重复支付风险1851 笔,对发现的涉及风险的资金支付,通过风险预警,实现资金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成功为企业的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定向抓取企业资金风险信息

北投集团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动态风险监控管理体系,使资金风险监测可视化、标准化、程序化,从根源解决因企业财务人员、业务人员主客观影响而无法识别或有选择传导、层层减弱重大资金信号等问题。资金风险监控系统通过精准抓取所需信息,将企业资金风险情况实时传递给企业管理层,管理层集中企业内部专家智慧,优化风险监控指标,提升风险的前瞻性、主动性、准确性,大幅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三)资金流转全流程风险闭环管控

资金风险监管系统的资金支付风险监控模块通过将风险识别动作前移,对资金流转全流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识别,实现全流程的风险闭环。

在事前控制上,风险监控机制主动前移,以北投集团客户供应商黑白名单管理体系和合同管理体系作为数据基础,对流转终点的客户或供应商实现风险控制。一方面,对业务系统下推的业务单据与支付单据进行校验,拦截无上游业务单据的支付单据,防范未经审批支付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业务单据与支付单据信息进行比对和金额校验处理,若出现信息不符或校验不一致则进行风险预警,及时将风险讯息传导给相关人员,防范系统生成支付信息不相符的情况,降低信息化系统的依赖风险。

在事中识别上,建立健全风险因素库,汇集更多类型的风险因素,通过数据建模提高风险识别分析的精准度,并对已拦截的风险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理机制和风险处理流程。

在事后监督上,对交易数据和系统单据数据进行数据比对,若不相符则进行风险预警,及时传递风险信号。通过对资金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警、应对,做到资金支付前有防范、有预警;通过支付结果和历史数据比对,提高对支付后数据的风险监控能力,做到资金支付后有分析、有参考。

四、创造的价值

(一)创新企业风险监控模式

北投集团作为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业务范围从道路桥梁施工到城市建设投资,呈“点多面广”的形式。各类业务情况较为复杂,人员复杂,下属单位信息化进展不一,单位大小不同,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北投集团资金风险管控力度,因此传统人工风险管控已不能满足管理需要,急需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资金风险控制能力。通过以内控制度建设为监控核心,风险监管系统为监控手段,北投集团创新企业资金风险监管模式,突破传统风险监管理念,将风险监控迁移,实现动态全流程闭环监控。同时将企业风险集中统一展示,更好地为北投集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二)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投集团“五破五立”的企业文化中,着重强调了“着力破除粗放发展思想,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反对盲目扩张、低质量高风险经营”。通过北投集团资金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资金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将风险管理意识以直达的方式传导到企业,切实了解风险管理的价值,将风险管理对企业的使命、愿景的重大保障作用时刻铭记于心,以实际行动倡导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三)构建良好企业内控环境

北投集团通过司库管理体系,结合资金风险监管系统,嵌入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线下资金风险监管方式,简化监管流程,有力提升资金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全面性,提升监管效率,并且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形象的数据参考。

(四)建立风险控制模型体系

通过对风险场景的具体分析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北投集团数据中台的强大信息化能力,全方面获取集团管理过程中涉及风险的数据,搭建符合北投集团自身特色的资金支付模型,进一步将资金风险的预警机制前移,提升风险监控的覆盖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风险拦截前后的审批有效性数据进行分析,对风险识别规则进行测评,建立更精准完善的风险识别规则,进一步形成“北投特色”的风险控制模型,有力提升北投集团风险管理水平。

(五)推动信息科技在企业资金风控领域的运用

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随着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经济形态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逐渐成为业态新趋势。在当前经济信息时代庞大的企业内部经营信息流、客户信息流、资金信息流背景下,传统的人工查找、人工识别的风险管控模式局限性与成效愈发弱化。只有转变传统的企业风险控制理念,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智能化、智慧化管控,才能顺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国大型企业的业务正逐步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时常发生,二级集团之间的规模不同、业务不同,导致集团总部的管理趋于复杂化。

北投集团通过构建资金风险监控系统,着力于解决大型复杂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新风险、新问题,深化企业司库管理建设体系,为企业资金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亮点。

猜你喜欢
监控资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你被监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