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蕴涵、风险挑战与实现路径

2024-03-20 02:58李程程
教育研讨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李程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数智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智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赋能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机遇,带来了多种价值,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了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和智能推广;但同时由于面临受教育者主体性消解的风险,存在教师地位相对隐居以及师生信息泄露等情况使得这一赋能过程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应通过提高主体素养、打造高质量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以及保护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数据隐私等措施实现数智化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赋能。

关键词|数智化技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蕴涵;风险挑战;实现路径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1]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思考,数智化技术所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将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但同时由于数智化技术自身局限存在一系列风险。因此,需要明确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利与弊,积极探索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1 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蕴涵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仅靠单一的媒介形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价值观和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人工智能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互动模式等进行变革,有助于整合不同资源、优化方法措施,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分彰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价值蕴涵。

1.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在大多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作用的教育,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核心,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教育、党性教育、学术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教育理念教育以及實践拓展教育等。很多学校往往只注重知识点传授,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一直以来,图像、数字、符号等具有记载历史、反映现实文字和洞察时代走向的功能。它们有别于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可以通过图像资源与话语符号的唤醒公众的思想觉悟并实现情感塑造[4]。用数智化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数智化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新改革,增加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5]在数智化技术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吸引人,还要在教育的方式上与时俱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数智化技术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中介载体促进了线上与线下全面贯通,网络上有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线上学习让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6]。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优势,通过数智化技术,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渗透性、影响力,有助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增加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数智化技术能够个性化配置信息,标签化处理信息,多元化呈现信息并精准分发信息。这些优势使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3 实现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与智能推送

依托云计算等技术,数智化技术可以全面采集和抓取教育对象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场景中的数据痕迹,从师生心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多维度进行“数字画像”,实现教育对象思想嬗变的全过程可视化,进而实现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与智能推送[7]。

运用数智化技术可以捕捉大学生真实需求,实质性地解构与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存在场域与实践样态,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下依循经验判断而缺乏定量分析的局限。一方面教育者能够基于数据挖掘、高频处理机制动态辨识和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轨迹、心理状况以及发展期待等倾向性特征,准确细致地呈现大学生复杂社会网络的关联性与交互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专属数据库与内容池。另一方面教育者基于运算推测机制对各要素数据资源进行必要的分析、过滤以及建模,准确研判大数据流背后的供需矛盾,厘定供给目标[8]。教育者利用人机协同的内容分发机制对数据进行高频处理,实现了在超级计算能力的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他们不断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供求规律的理解,采取菜单式服务和叠加推送策略,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

2 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挑战

唯物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成熟到消失的过程,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矛盾体。在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嵌入了诸多技术价值的优势与红利,同时也会带来技术自身的内在缺陷。

2.1 受教育者主体性消解风险

当前,随着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技术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工具,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主体消解的可能性。

“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本质内涵就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主体,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人”的本质特征的彰显[9]。人的主体性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自主选择、能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我得以实现,是人的本质特性。主体消解指的是由于数智化技术的过度应用,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主体性会被淡化甚至丧失。这一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智化技术在为个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个体在长期依赖于技术的指导和帮助后,过多依赖人工智能的决策而忽视人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情感体验淡薄。还会无法独立思考和评估信息,学生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自控制导向机制使得人输入较少的语言或行动指令完成目的性操作,极易使学生养成浅层思考习惯,这种便利的信息获取可能让学生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10]。

2.2 教师主体地位相对隐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价值追求、精神旨趣和思想智慧,能够滋养教育对象心灵与厚重人格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1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贯穿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但是在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无形地降低新时代教育者的地位。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受教育者可以自主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可能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地位被相对削弱。而且,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网络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所需的知识,这可能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

同时随着数智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与深度介入虽促进了学生真实与潜在需求的精准绘制、供给内容的精准分发以及开放沉浸式的虚拟互动,为实现供需互契提供技术支持,但教育者往往也会因为沉浸于智能算法软硬件带来的技术优势而过度依赖算法,造成技术崇拜、技术至上、唯数据论的工具理性与物化逻辑的过分张扬和渗透,陷入“技术利维坦”陷阱和“机械主义”窠臼,偏离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向度,弱化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观照[12]。

2.3 师生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尽管会产生诸多积极作用,但始终伴随着数据泄漏的潜在风险。数智化时代师生隐私被侵犯的问题逐渐放大化,公民的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一直以来受到法律的保护。进入智能时代,师生的隐私在各种智能软件平台、移动电子设备运行中被泄露和窃取,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逐渐呈现“透明化”状态,师生隐私在数据收集者面前暴露无遗,人的意识主体性在“透明”的数字环境中逐渐被消蚀[13]。海量信息被大数据所捕捉,并在深度分析的云计算环境下被掌握,师生的各类信息(尤其是涉及隐私的信息)被“无限制性”摆上数据平台,师生的财务状况、行为习惯、活动轨迹乃至性格特点、爱好喜好和日常作息都被纳入收集与分析的轨道中。面对智能技术在数据控制方面日益强大的力量,各大科技公司不遗余力地通过智能技术在互联网上收集、处理和竞争个人隐私和数据。甚至一些极端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回报,将智能技术作为窃取和垄断数据的“利器”,利用系统漏洞和技术控制任意控制和买卖私人数据。智能时代师生隐私的有效保护已成为时代难题,隐藏在隐私侵犯背后的则是更为严重的人的意识主体性的破坏,这成为意识形态安全与否的关键命题。

3 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数智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华丽丰富、包罗万象的数智化技术在提供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数智技术的嵌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出主体消解、降低教师地位、师生信息泄露等现实隐忧,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新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现实际遇,转换视角,从理念导引、机制优化、关系重构、方法革新等维度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数智时代的全新时空境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14]。

3.1 提高受教育者数智化运用的素养,增强人文关怀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智化教育环境和崭新的时代特征,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和培育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极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方面是从高校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教育者运用数智化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从教育者层面强化自我提升,主动适应数智化技术环境下的新教育环境。客观理性地看待数智化技术给人类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合理、恰当地通过数智化技术开展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理想有机结合,为实现崇高的“中国梦”做出努力,即使在数智化技术背景下这些育人任务也不会改变[15]。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技术,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即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数智化技术等创新技术,也会失去其本质作用,甚至对人文教育产生反作用。

3.2 打造高质量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面对数智化技术高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目的在于打造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能夠“充分的存在”,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过去的老师引导,从知识权威到情感共鸣转化,使受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安排学习内容和过程,弥合过度数智化技术带来的道德冷漠和情感消解。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也对教育者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养,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形成辩证思维,理性看待和应用数智化技术。

数智化技术背景下,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树立数智化技术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将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和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16]。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面运用核心教学技能,把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好,形成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领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教育学习平台等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赋能。高校教师还应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服务课堂教学实践,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紧密结合,与时俱进。

3.3 保護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数据隐私

数智化技术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使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构建新场域成为可能。但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监管的缺失,导致了隐私泄露、技术霸权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运用数智化技术时,必须加强监管[17]。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高校范围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够将该价值理念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分析的基本原则且严格遵守,牢固树立“再强大的工具也要服务育人”的宗旨,强调在发挥数据价值的同时也要充分保障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18]。其次,高校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规范数智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全过程应用。规范教育主体利用数智化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建立自由出入机制、异常预警机制、开源流通机制等,将数智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纳入管理机制框架,运用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确保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学习过程的算法分析始终能够在公平透明的程序中进行。最后,数智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任何触及隐私的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也必须根据教育主体的真实意图,及时向教育主体提供异常预警,指导实际决策,或继续使用,或安全搁置,或彻底消除。高校需加强对技术的监督,在学生生活、学习和家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中进行全过程控制,防止技术滥用导致学生隐私泄露,最终实现技术以人为主导的理想状态。技术本身没有对与错和善与恶的概念,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技术。因此,数智化技术的开发者和用户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正确合理地应用技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2-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3]袁周南.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依据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8):94-99.

[4]栾淳钰.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价值困境举措[EB/OL].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11-26].http://marxism.cass.cn/zzjy/202401/t20240125_5730733.shtml.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6]周权,冯松,佘慧娟.人工智能时代湖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风险[J].湖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0):149-151.

[7]崔楠,崔龙燕.数字技术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逻辑理路[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文社会科学版),2023.

[8]刘章仪.推荐算法介入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学术探索,2022(8):151-156.

[9]门超,樊明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主体性维度的哲学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20(4):18-23.

[10]王强,王英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三重理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11]贾建锋,乌日罕,丁义浩.课程思想政治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提质增效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14-124.

[12]周明鹏.智能算法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互契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3.

[13]张晋铭,徐艳玲.智能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研究:现实审思、赋能忧患与恰切进路[J].兰州学刊,2023.

[14]黄河.数智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隐忧与进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5):49-58.

[15]许欢,贾婷宇.数智化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

[16]樊荣.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智慧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3.

[17]王怡娜.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旨归与创新路向[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3.

[18]卫承霏.大数据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风险与纠偏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3.

The Value Connotation, Risk Challen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mpow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i Chengcheng

School of Law,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ag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extremely broad opportunities, brings various values,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s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s precise supply and intelligent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risk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educated, the relatively reclusive status of teachers, and the leaka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risks in this empowerment process. Therefore, effective empower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sh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subject literacy, building a high-quality new 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and protecting data privacy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s; Risk challenges; Implementation paths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