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焦团体对道孚县初中生厌学干预的实效研究

2024-03-20 04:48罗艾琼程科杨月明仁真米朵次仁志玛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4年2期
关键词:厌学初中生

罗艾琼?程科?杨月明?仁真米朵?次仁志玛

摘 要|目的:对道孚县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并基于文化背景,进行厌学干预研究。方法:采用厌学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对甘孜州—藏族自治区道孚县两所中学582名初中生进行厌学现状调查;筛选22名初一厌学学生,采用短焦团体辅导进行随机对照组前后测干预研究。结果:(1)厌学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厌学总分(2.40±0.75),厌学认知(2.25±0.83),厌学情绪(2.69±0.94),厌学行为(2.42±0.79);(2)两所中学厌学总人数为129,厌学检出率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厌学人数70,厌学检出率为32.6%;(3)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厌学总分、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厌学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4)在性别上,初中女生厌学情绪显著高于女生男生(p< 0.05),厌学其他维度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别;(5)在年级上,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在厌学总分、厌学情绪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初一学生厌学总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初一、初三学生厌学情绪显著高于初二学生;(6)在学习成绩水平上,成绩处于下游学生厌学认知得分显著高于上游、中游学生(p<0.05);(7)干预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厌学总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01),实验组前后测厌学总分差异显著(p< 0.001),实验组厌学总分显著降低;(8)干预后,实验组厌学行为、厌学情绪、厌学认知得分都显著降低(p<0.05),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结论:康巴地区初中生厌学问题较为突出,其中留守学生厌学检出率较高;短焦团体可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有效改善初中生厌学心理。

关键词|康巴地区;初中生;厌学;短焦团体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2022年中国教育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厌学人数约为20.1万人。大量研究显示中学生厌学比例较高,尤其是农村初中生[1,2];具有留守经历的儿童较一般儿童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更严重[3],其中,民族地区留守现象更为严重[4]。2017国务院办公厅调查明确指出厌学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尤其是初中阶段。因此,关注民族地区初中生厌学问题,控辍保学,探寻有效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厌学是指在情绪上厌烦学习,在行为上疏离学习,在认知上否定学习,此学习包含学习活动和学习场所[5]。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主观能动性、自我监控能力、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可改善厌学问题[6,7]。

此外,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8,9]。

傅安球研究表明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和较好的途径[10],焦点解决团体作为较新的一种团体模式,多在学校教育及社会工作被使用[12,13],其优点是能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利用成员自身的心理资源,寻找并获取个人与团体的共同目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赋能,形成相互支持、鼓励的关系,从而达到个体成长的。研究表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的行为[14,15],改善初中生考试焦虑、学业情绪[16-18]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在厌学干预领域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将短焦团体模式用于道孚县初中生厌学心理干预,旨在丰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厌学问题现状调查和干预的理论与实务经验,从现实途径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从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两所中学进行整体抽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抽取2个班级,总共抽取62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82份,其中藏族学生占比97.6%。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自愿原则,选择厌学心理较为突出的22名初一学生进行厌学干预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干预,控制组不做干预,排除不符合要求和不适合参加干预的学生,被试均无身心疾病,且干预期间无重大事件发生。有效被试样本总体分布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1)人口学资料统计,编制相关人口学问题,涉及学生家庭成员组成、留守情况、家庭经济情况。

(2)初中生厌学量表,由赵玉芬等人[5]编制,共17个项目,包含厌学认知、厌学行为和厌学情绪三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法,总均分在1~5分之间,以3分为界值,将厌学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无厌学症状(1~2.99分),轻度厌学(3~3.99分),重度厌学(4~5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94。

(3)自我效能感问卷,由王才康等人翻譯,一共有10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所有题目都采用正向计分,问卷总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19]。在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765。

2.3 研究程序

2.3.1 厌学现状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调查民族地区留守初中生厌学现状,发放中学生厌学问卷,收集数据。

2.3.2 团体辅导干预

干预为期一个月,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制定团辅方案,每周一次,要求每两次活动时间间隔3~5天,共四次完成,每次团体活动时间90~120分钟左右,每组11人。

2.4 研究设计

干预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通过前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2名厌学初中生,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人。实验组被试接受短焦团辅,控制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将前测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行组内以及组间的比较。

2.5 朋辈心理辅导员

本研究中的团辅领导者为应用心理咨询方向在读研究生,接受过全面的团体辅导培训,有扎实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历。为保证研究的标准化,本研究的团辅方案由指导老师、朋辈心理辅导员共同制定。整个研究始终遵循团辅方案执行,所有研究流程均按照伦理道德的标准实施,朋辈辅导员与团辅成员都是自愿参与,并签订保密协议与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于2023年6月开始,于2023年7月中旬正式结束。团辅结束后,接受高校专业老师督导。

2.6 统计方法

发放中学生厌学问卷收集数据,对问卷进行筛选获得有效问卷,采用SPSS 26.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筛选出得分较高且自愿参与干预的22名厌学初中生。干预结束后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检验干预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厌学现状分析

3.1.1 初中生厌学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厌学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厌学总分(2.40±0.75),厌学认知(2.25±0.83),厌学情绪(2.69±0.94),厌学行为(2.42±0.79)。两所中学厌学检出总人数为129,厌学检出率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厌学人数70,厌学检出率为32.6%。

3.1.2 厌学心理在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对被试厌学问卷得分进行处理,从学生性别、是否留守、年级、成绩水平对厌学各维度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在性别上,男女在厌学总分上、厌学认知、厌学行为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厌学情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厌学情绪显著高于男生。

在留守与非留守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厌学总分、厌学认知、厌学行为、厌学情绪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留守学生在厌学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

在年级上,不同年级学生厌学总分差异显著,初一年级得分高于初二年级(p=0.018<0.05),而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学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在厌学行为上各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F=1.784,p=0.169>0.05);厌学情绪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显著(F=15.001,p<0.001),呈现初一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得分(p<0.001),初三显著高于初二(p<0.001),初一、初三学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575>0.05)。

在成绩上,成绩不同的学生,厌学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4.603,p<0.001),成绩处于上游、中游厌学认知显著低于下游的同学(p<0.001)。

3.2 厌学干预结果检验

3.2.1 干预前后厌学总分及各维度比较

研究对厌学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进行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2(时间:前测/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厌学总分组别主效应显著(F=13.61,p<0.05),时间主效应显著(F= 23.000,p<0.05);组别×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F=8.33,p<0.05),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组别简单效应显示:实验组厌学总分前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控制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105>0.05);前后测简单效应显示: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189>0.05);在后测中,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p<0.001)。

对厌学各因子前后测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别×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显著,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组别简单效应显示。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在厌学认知、厌学行为、厌学情绪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于控制组,厌学情绪前后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厌学认知、厌学行为维度上得分显著上升(p<0.05);前后测简单效应显示,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厌学认知、厌学情绪、厌学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后测中,由此表明,相对控制组,实验组成员经过短焦团辅干预后,厌学初中生厌学问卷得分显著降低,进而本研究中的短焦团辅对改善初中生厌学心理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此外,在时间的各个水平上对组别两个水平进行显著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后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厌学认知、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得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该结果表明,在干预前,两组被试的厌学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厌学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组,这说明相对控制组,实验组成员受到团辅的影响,其厌学问卷得分显著下降。综合简单效应分析结果,研究得出短焦团辅对具厌学初中生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即此次团辅能够显著改善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3.2.2 自我效能感的方差分析結果

自我效能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0.06,p= 0.813>0.05);前后测的主效应显著(F=29.61,p=0.011<0.05),前后测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4.22,p=0.067>0.05)。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但较前测还未达到显著水平。

综上所述,在没有外界的干预下,短焦团体辅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巴地区初中生厌学现象,表明参与短焦团辅,对被试的厌学心理、自我效能感有改善。

4 讨论

4.1 厌学现状分析

从整体而言,道孚县厌学问题较为严重,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两所中学厌学检出总人数为129,厌学检出率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厌学人数70,厌学检出率为32.6%,道孚县初中生厌学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留守初中生问题较为突出。

男女在厌学总分、厌学认知、厌学行为无显著差异,但在厌学情绪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生情感要比男生丰富,发展水平更高,这种情况在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调查中也得到验证[20],由于女生情感发展更高一点,所以一旦出现厌学心理,在情绪上体验会更加强烈。

留守学生在厌学总分、厌学情绪、厌学认知、厌学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留守学生厌学心理更为严重[11]。首先,当地主要以游牧为生,为了生计,大量的父母选择了外出打工,儿童留守现象突出,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以隔代教育为主,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学生会产生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态度。此外,为保障防辍保控的工作有序进行,道孚县当地实行“9+3”的教育政策,如果未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引导,会使其产生反正都可以有书可读,也就不需要认真学习的心理。其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地陪伴,而父母比较关注学习部分,因此部分学生通过厌学表现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初一学生厌学总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初一、初三学生厌学情绪得分均高于初二学生,而初一和初三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与初一、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从小学迈向初中的适应问题,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22],学习环境发生改变,初中的学习内容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习习惯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也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若无法适应就很容易出现厌学问题。而初三的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初三的学习安排比较紧张,面临大量的考试、作业,这种紧张的考前氛围,会诱发学生的焦虑情绪;面临频繁的考试失利、时间紧迫感越来越强,也会让部分同学因为习得性无助产生更强烈的厌学心理。

厌学认知上,成绩处于上游、中游、下游的同学得分逐渐增高。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对自己产生较低评价,周围的同学也可能会因为成绩的高低来选择要不要交朋友,成绩好的同学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批评,表现低自尊,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厌学认知会更为突出。

4.2 厌学干预效果

本研究在厌学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为主题的厌学干预团体方案。根据被试在厌学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上的前后测得分,结果呈现,实验组被试厌学得分显著降低,与控制组被试厌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但还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被试厌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说明团体辅导显著改善了实验组被试的厌学心理。可能原因:(1)道孚县学生多为藏族学生,大部分为寄宿学生,本次参与干预的学生都为藏族学生,部分学生厌学是因为家里有很多兄弟姊妹,存在通过厌学表现来引起父母关注的心理。本次干预采取了短焦模式,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对成员进行积极关注、使用奇迹提问、积极共情等技术,为团体成员营造一个温暖互助的氛围,从而帮助改善了学生厌学心理。(2)本次干预开展的时间是临近期末,所以在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成员都有比较多的焦虑情绪,团辅建立的积极温暖的氛围可以缓解一定的焦虑,从而改善成员的厌学心理。(3)研究者是在读研究生,作为团体领导者的言行更容易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增强成员改变的动力。

自我效能感得分在实验组控制组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被试自我效能感得分提高,可能自我效能感是特质,需要长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次干预仅进行4次,共8个小时,所以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仍然需要通过持续性的工作达成。

5 结论

本研究进行了道孚县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并基于文化背景,开展了短焦团体进行干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道孚县初中生厌学问题较为严重,在留守学生中厌学问题较为突出。

(2)初中女生厌学情绪高于男生,初一、初三学生厌学程度高于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也影响学生厌学心理,下游厌学程度高于上游、中游学生。

(3)短焦團体可以提升民族地区厌学学生自我效能感,改善厌学心理,但无法完全消除。

参考文献

[1]关明杰,徐能义.包头市昆区中学生厌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2(6):492-493.

[2]赵映雪,陶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31(3):76-80.

[3]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0-65.

[4]周弢.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

[5]赵玉芬.初中生厌学量表编制及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9(10):27-30.

[6]王志堂,罗志新.论发展性辅导视角下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干预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4):114-116.

[7]李雪.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92.

[8]胡萍,王志中.留守高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65-1367.

[9]赵丽丽,许华山,焦东亮,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72-74.

[10]傅安球,聂晶,李艳平,等.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3,22-23,125.

[11]郭志芳,盛世明,郭海涛.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9):58-60.

[12]梁明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干预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7.

[13]江俊红.现代学徒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2):46-47.

[14]黄桂仙,李辉,李芳燕.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708-1710.

[15]Fry J S.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lung cancer to amount smoked, duration and age starting[J].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13,1(2):57.

[16]Rumberger R W. Dropping Out of Middle School: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School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5,32(3):583-625.

[17]Carli V,Srchiapone M,Wasserman C,et al.P-1413 - Working in Europe to stop truancy among youths(WE-STAY)project[J]. European Psychiatry, 2012:1.

[18]倪榮华.焦点解决取向考试自我效能感团体辅导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9]周丹.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改善学业不良高中生课堂学业情绪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20]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1):37-40.

[21]张敏,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科学,2013,36(2):378-382.

[22]孟四清,陈志科,李强,等.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46-49.

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hort Focus Groups in Intervening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orexia in Daofu County

Luo Aiqiong1 Cheng Ke1 Yang Yueming1 Renzhen Mido2 Ciren Zhima2

1.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2 Daofu Middle School,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orexia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aofu County and to conduct an anorexia intervention study based on cultural background. METHODS: The anorexia questionnaire and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orexia status of 58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wo middle schools in Daofu County, Ganzi-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22 junior high school anorexics were screened, and short-focus group counselling was used to conduct a randomised control group pre- and post-test intervention study. Results: (1) Th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and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wer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2.40±0.75), cognition of anorexia (2.25±0.83), emotion of anorexia (2.69±0.94), and behaviour of anorexia (2.42±0.79); (2)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anorexia in the two middle schools was 129,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was 22.2%, of which the number of students left in middle schools with anorexia was 70,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was 32.6%. detection rate was 32.6%;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eft-behind and non-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otal anorexia score, anorexia sentiment, anorexia behaviour, and anorexia behaviour (p < 0.001); (4) in terms of gender, junior high school girls anorexia senti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and boys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dimensions of anorexia in terms of gender; (5) in terms of grade level,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irst-years,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year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hird-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rms of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anorexia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6) at the leve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anorexia cognitiv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perform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performance (p < 0.05); (7)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pre- and post-tests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and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8)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norexic behaviours, anorexic emotions, and anorexic cogn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anorexia is more prominent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mba region, among which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among left-behind students is higher; short-focus groups can enhanc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orexia psycholo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Kamba reg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orexia; Short-focus groups

猜你喜欢
厌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大学生厌学情绪浅论
写给厌学的孩子们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