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住培人文教育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

2024-03-21 07:25王轶杨洋徐仰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住院医师医患

王轶 杨洋 徐仰龙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提出了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1]。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简称“住培”)是口腔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医学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生的必备素质[2]。在住培时,口腔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口腔相关知识,还需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优秀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口腔医生获得患者的认同,促进患者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更利于自身以后的医学道路发展。文章总结了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客观审视了目前口腔医学住培的人文教育现状,思考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口腔医学住培人文教育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口腔住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完成口腔住培的目标,更好地助“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1 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

1.1 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种“实践出真知”的训练模式

口腔医学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口腔医师具备临床思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诊断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等。在口腔的住培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治。但是患者的口腔可操作空间有限,对医师操作的灵巧性和精细度要求较高。基于此,在日常的培训中应要求住培医师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训练进行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以口腔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纲领,规范操作。

1.2 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口腔医学生和口腔医师搭建沟通桥梁

口腔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它是口腔医学生走向临床,成长为优秀临床医生前的重要学习阶段[3]。经过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轻的临床医师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水平,还可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防范医患纠纷、保障医疗安全,并从根本上为人民群众解决看病难的民生问题[4]。

2 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现状

2.1 住培基地设置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比例低

1993 年,国家开始提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先进行试点,进而全国推广。在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的教育对象中,住培医生仅占5%[5],住培基地人文素质培养课程设置比例低[6]。同时,在开设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的住培基地中,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住培医师对于授课内容无切身体会,不知所云,效果欠佳[5]。

2.2 住培带教老师缺乏针对口腔住培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意识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其主要是由后天的教育、个人成长、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积累而成的。然而,当前口腔住培基地大多数带教老师还处于传统认知中,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可有可无,思想上未予以重视[7]。教师仅教授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或者强调加强医患沟通[8],改善服务态度,避免医患矛盾。而真正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深刻认识与把握“医乃仁术”和“以人为本”的本质,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健全口腔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口腔住培带教老师是口腔医学生进入社会、未来进入工作阶段的领路人和启蒙人,若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认识的不到位,缺乏针对口腔住培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意识,将直接导致口腔医学生在人文教育认知、工作态度、责任心上的偏差。

2.3 口腔住培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

人文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或灌输,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和尊严意识。同时,人文教育也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公共事务讨论能力、说理能力和对话能力。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理性教育,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人与他人交谈、对话、说理的意愿与能力。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在医疗环境中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责任感,培养其沟通能力,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由于口腔住培的过程是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完成的,口腔住培生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心性不定,容易受到外界追名逐利的影响[9],只希望提高临床操作技术以利于后期就业,而忽略了如何成为一名受人爱戴、有温度的医生的重要性。口腔住培因其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医学生在医疗服务实践过程中只专注于自己的操作,进行医患沟通和解释疾病和治疗方案时过于生硬和专业,导致某些患者在未能理解所患疾病和相关的治疗方案前已经开始治疗。一旦出现医患矛盾,口腔住培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会导致住培医师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对未来的口腔医师职业生涯失去信心。

3 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现状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口腔住培基地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建立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体系

口腔住培基地是口腔住培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其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在口腔医学生的住培阶段,让口腔住培生先了解住培医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其后续住培生涯中的一种珍贵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基于此,在口腔住培基地管理层面,首先定期组织口腔住培生学习人文知识[10],例如《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走进临床,融入临床,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关于改进医学人文教学的建议》等内容[11],让住培生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12]。其次开展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讲座为主导,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以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为辅的讲座,适当增加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相关的讲座,如在临床操作中人文关怀的细节,如何保护患者的口角及软组织,如何让治疗更舒适;如口腔接诊过程中医学心理学问题,如何让患者更易于接受该治疗方案并且取得患者的信任;如疾病治疗方案制订中的医患双方沟通,如何使用语言及赋予语言生命力,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如新技术实施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如何进行告知义务;如前牙美学修复中涉及的医学美学、摄影、色彩艺术等的通识教育,以及过度医疗的经济学、法学及职业精神问题等[11],与时俱进,广泛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为口腔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口腔住培基地要丰富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不要过于单一,除了举办相关讲座,还应举办一些文化活动[13]。比如口腔住培基地负责活动的总体规划、评选,各科室策划富于专业特色的人文教育项目,开展小型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可进行比赛给予奖励;定期播放医学人文电影,观影后进行医学人文征文比赛,通过电影和征文启迪口腔住培生的人文精神;每年举办一次医学人文辩论赛,让口腔生积住培积极参与其中,在辩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医院的走廊或者医院休息区,展览相关医学人文故事、名言、名人事迹等;帮助协调口腔住培生利用医院或者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办理图书馆借阅卡,开通电子资源远程访问系统账号,激励学生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充实内心,扩展思维视野。口腔住培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医学生的精神生活、文化修养,以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

3.2 口腔住培带教老师应重视住培生人文素质培养,树立人文教育的榜样力量

在口腔住培的人文教育中,带教老师作为口腔住培生接触和相处最多的人,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自身要重视对住培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为其树立榜样作用。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操作性强,医师和患者沟通治疗方案,制定诊疗计划完成治疗均在牙椅上进行,十分考验住培生的动手能力。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完美的诊疗需要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医技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与紧密配合。因此,住培带教老师要树立榜样力量,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以身试教,为学生做好示范。带教老师以优秀的人文素养、换位思考的态度去真切关爱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而不是一板一眼地去采集病史。在讲解治疗方案的过程中让患者如沐春风,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做到细心、细致,关爱和保护患者。在这些日常诊疗过程中,口腔住培生在现场感受到医学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技能、负责的职业精神,将默默地影响其为人处世,这种榜样力量有利于健全口腔住培生的人格,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培养工作的责任心。

为了激励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需要住培基地管理者和教学组、临床医师三方共同努力[14-15]。目前部分基地采取导师负责制一对一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勤于沟通[16];部分住培基地开设了教学门诊[17],建立住培生工号,实行排班制度。这些政策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当天门诊工作结束后,建议住培生和带教老师进行当日工作的复盘,进行总结,指出住培生在接诊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住培生需要做好相关记录,之后再进行归纳。尤其对于疑难病例,住培基地或科室可定期举行病例讨论,邀请各学科专家一起,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积积极参与病例讨论,提出见解,提升综合思维水平。这些措施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3.3 口腔住培生应重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医学人文教育从本质来说乃是“育人”教育,它旨在通过文化的理想来激励和提升人,文是支撑,人是根本,人文素质修养必须落实为个体实践、提高的过程[18]。目前,住培基地的医学人文教育以课堂或者单向性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未能充分调动住培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住培生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口腔住培生应重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途径来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有学者提出了个体人文教育途径:一是人文知识的学习;二是人文知识的转化;三是人文兴趣的培育与人文学习的持续[18]。因此,口腔住培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一是去学习何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学习医学人文教育前可以先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在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新型的健康医学模式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关爱和同情患者,并培养医学伦理精神。这种转变强调了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和患者中心的原则,要求医生在关注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口腔医学住培生应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阅读医学伦理学的书籍或者观看关于生命意义讨论的电视剧,以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和生命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口腔医学住培生应了解医学的本质,回归医学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反思。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才能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是在医疗服务中转化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应不仅仅满足于完成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还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还应积积极参与在院外进行的义诊、下乡活动[19],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展示人文关怀精神,自觉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换位思考,学会共情[20],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达到医患双方的信息传递和爱心传递,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去延续,把医学人文素质修养转变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从医学生、住培生到医生,如何能够坚持完善自身人文修养,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塑造理想信念。医师的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敬业精神、仁爱之心和坚定的从医信念,持之以恒,仁心仁术[21],终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4 展望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医学绝不是攀登生物学高峰,解决疑难杂症的冰冷技术,而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温度、有仁心的医师汇聚而成。毕业后,医学院校的教育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漫漫医学路的开端,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必经之路,加强对住培医师的人文教育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22],也是提高住培生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多途径培养口腔住培生的人文修养,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口腔住培的培训目标,更好地助力口腔住培生的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口腔医生,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住院医师医患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