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

2024-03-21 02:23姚中兰
建筑与装饰 2024年3期
关键词:墙板吊装装配式

姚中兰

费县城乡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3400

引言

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可能,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无论是施工理念、管理模式还是施工技术,都有一定的创新。传统的住宅建筑在建设期间更为追求工程的质量与效益,对能源利用的关注度不高,导致施工建设与项目运营阶段的能耗较高。而在当下住宅建筑建设中除了需关注质量安全、功能效益方面,还需考虑能源消耗情况,在此条件下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应运而生,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未来的建筑行业内需继续创新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构建科学的技术体系与路径。

1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特点

1.1 节能环保性

传统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受限于施工技术水平,在应用大部分施工技术时都伴随着较大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在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时的资源投入较大,如水泥、钢筋等为建筑项目中的常用材料,在传统的条件下因为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在同一发展阶段我国这些材料的消耗量远高于发达国家,高耗材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出现后,住宅建筑中应用该技术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施工建设期间的材料、能源消耗少,更能体现施工作业的节能环保性特征。依据大量的施工经验,相同规模的建筑施工任务下,混凝土装配式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大钢模的实际用量大大减少,减少量达到了25%左右甚至更多,木材的减少量达到了45%[1]。另外,一些住宅建筑在利用混凝土装配式技术时,其现浇混凝土、外墙涂抹等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简化了施工步骤,可避免这些环节产生的废水与废料,可减小施工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经济合理性

住宅建筑项目中应用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因为是预制工艺、现场组装方式,可保持构件制造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由专有工厂依据设计规定预制构件,严格控制构件的尺寸等指标,有利于保障构件质量,为施工建设提供保障,避免了频繁修改构件导致的工期延误、造价增加现象。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具备构件大批量预制条件,能凸显流水作业的优势,使有关技术人员熟悉作业过程,应用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辅助生产与制造,保障构件生产效率与质量。总体来看,这种预制生产、现场组装的方式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也就能降低施工成本,体现混凝土装配式技术的经济性优势。

1.3 缩短施工周期

以往的住宅建筑项目中,因为主要为现浇工艺,整个施工作业期间的资源消耗大、耗时长,当完成了基本的封顶操作后,还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屋顶、窗洞等关键部位的防水施工。而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拼装工艺,要求相关人员需按照规定预制墙体构件,前提预留空隙,如木砖、框架、防水沟渠等,为后续的安装作业提供有效保障,促进周边封闭作业的高质量实施,施工期间的耗时短,能在合同工期约束下提前完工。另外,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下的外装修、隔热层施工流程等大大简化,几乎无二次开槽作业,也能缩短工期。

2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总面积78568m2,涉及3栋16层、5栋7层、7栋6层施工作业。施工建设过程中有严格的工期要求,考虑到工程进度、成本、质量等要求,最终选择了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具体的施工作业中需做好外墙、内墙、阳台板等的施工任务。结合本项目的建设规划要求,预制率达到了50%,选择的是C30混凝土。

3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3.1 材料加工技术

本项目中混凝土装配式技术为关键,在此技术中应做好材料加工工作。由于项目规模庞大,涉及了多种材料及设备,为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必须制定完善的材料加工方案,在其中清晰规定每一种材料的加工要求,保障生产厂家在加工构件时可参考材料加工方案,提高构件生产与制造水平。在加工材料时焊接工艺多次使用,因为焊接频繁,材料规格、尺寸有明显变化,很难达到施工的精度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厂在预制构件时可采用BIM技术和CAD制图软件来完成材料加工,使每一种材料能在特定的工艺下被加工成所需构件。

3.2 预制件的运输与堆放

本工程中涉及了大量的预制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的情况下方可进入运输环节。在运输各类预制构件时,工程企业需安排专业人员来记录构件的类型、数量、每一构件的尺寸等基本信息,参考行业内关乎预制构件的运输标准,制定与本项目情况完全相符的构件装卸、运输方案,在其中规定装卸方法、运输路线、工具、防护措施等,保障有关人员可执行此方案,将全部构件按规定运往工程现场[2]。当构件被运输到工程现场后,往往要在现场分类堆放。考虑到工程场地较大,正式施工作业之前有关人员必须预留构件存放场地,在构件到达现场以前,由专人清理预留场地的杂物,保障场地内的整洁性,并做好平整工作;构件到达现场后管理人员需依据掌握的信息,分配堆放构件,对于特殊构件应做好支撑工作,并合理设置垫木与标识;构件堆放场地需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相关人员在前期的工作中也需结合场地特点,布设各种排水设施。

3.3 墙板施工

3.3.1 测量定位。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期间,墙板施工的难度较大,为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本工程的墙板施工要求,借助专业化工具测出作业场地的主轴线,在此项工作结束后,再依据局部位置的精度标准建立方格网。测量定位工作对精度有严格标准,为避免施工问题,企业需安排专业的测量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这些人员不仅需熟悉测量定位要求,还需熟知每种测量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在现场相关人员可利用钢板标记建筑墙板吊装、辅助钢筋的方位,将位置偏差控制在正常范围。墙板吊装、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需检查每一构件的位置,只有当位置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施工。

3.3.2 吊装。由于本项目的结构体系庞大,涉及了很多大型构件,现场施工中吊装作业十分关键。由于吊装期间需借助专业化设备来实现,为保障安全性,施工人员需结合构件特点,选择恰当的吊装方法。如根据墙板重量、外形、尺寸等,配备符合要求的吊具与起重装置,并从整体和细节角度优化吊装方案,在其中确定每一构件的吊装方法、吊点数量、操作规范等[3]。现场的吊装作业中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和指挥,正式起吊之前应开展试吊,保持0.5m的起吊高度,暂停起吊,观察构件的状态,如存在倾斜等情况,需立即调整相关参数,在无异常时继续起吊,匀速起吊,降低吊装风险。

3.3.3 设置斜支撑。墙板施工期间需利用螺栓连接件,为发挥螺栓连接件在结构体系中的作用,施工人员需根据结构特点,在恰当的位置设置斜支撑杆,利用此杆件起到支撑作用,保持墙板组装角度的正确性,最后通过螺栓杆完成不同构件之间的固定。当然,施工现场有关人员也需结合结构效果,合理布设短杆斜支撑,以保障墙板安装角度,为墙板安装作业提供便捷条件。考虑到现场作业的复杂性,施工人员需关注支撑的安全系数,规范化安装有关构件,测定承载力,当承载力与施工要求相一致后,再拆除支撑构件。

3.3.4 钢筋绑扎。墙板施工作业中预留有大量的钢筋,从结构整体性角度分析,施工前应由专人负责绑扎钢筋。对不同位置、不同型号的钢筋在绑扎期间所采用的方式各有不同,如纵向、水平钢筋应错开搭接,纵向钢筋端头位置则需采取特殊化处理方式[4]。在绑扎钢筋时施工人员也需调整钢筋角度,给钢筋表层涂抹防锈漆,形成防护层,避免钢筋锈蚀等问题。当现场按照相应要求完成绑扎操作后,需有专人进行验收,在无质量问题的条件下再进入后续的施工环节。底板钢筋施工一般需在垫层面完成定位放线,依据放线结果组织施工作业,两层钢筋之间应用马镫隔离开,控制间距。

3.4 灌浆施工

本项目中灌浆施工为关键步骤,施工期间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①正式灌浆之前施工人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检查浇筑区域钢筋预埋是否符合要求,在与施工标准相一致的情况下再清理构件、灌浆料接触面的杂物。如施工期间遇到高温天气,二者接触面应通过洒水方式来保障湿度,但需控制洒水量。②拆除构件中的灌浆孔封堵材料,清理灌浆孔,避免孔内有灰尘、杂质。③按照灌浆施工要求配备灌浆设备,主要包含搅拌机、灌浆泵、搅拌桶等,每一种设备的各方面性能都需符合要求。④检查灌浆材料的质量,粉料与骨料应完全混合,且无受潮结块现象。参考产品检验报告中的加水率,进行一系列分析与计算,控制加水量,整个过程中应分次加水,先加80%再加20%,前后两次加水后的搅拌作业,应遵循匀速、缓慢与同向要求,在搅拌作业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保障浆液性能。⑤当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封堵好每一孔洞后,才可开始灌浆施工,由注浆设备通过套筒灌浆孔,再经由压力灌浆工艺实施接头灌浆作业。因为灌浆施工中有温度要求,施工人员需密切关注温度情况,一般将灌浆温度维持在5~30℃之间。⑥灌浆作业全面结束后,如墙面部分有超出的灌浆孔,应将其切除。

3.5 安装阳台板

本次混凝土装配式施工中,涉及阳台板这一构件,为规范、高效安装阳台板,在施工作业期间应根据需求建设阳台支撑结构。综合本项目的各方面情况,可利用碗扣架结构,参考阳台板的标高数据,调整阳台支撑结构的顶托位置,以促进拉结点、外墙板之间的可靠连接,增强结构完整性、稳固性。阳台板的吊装要求高,为避免吊装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主要工作需选定吊点,确定吊装方法,在这些工作中有关人员需分析阳台板的结构特点及尺寸大小。本项目中的吊环数量为4个,因为不具备一次吊装条件,在与作业面相距0.5m的位置应适当停顿,现场人员可按照时情况适当调整。当阳台板被吊装到指定位置上方时,操作人员需操作设备使设备缓慢下降,在此过程中利用U型托,调整构件高程、水平方位。

3.6 墙体混凝土浇筑

墙体混凝土浇筑影响最终的结构性能,在正式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之前,有关人员需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与施工要求相一致,只有如此,在后续规范化操作下才能提高成型效果。以墙体底部的浇筑作业为例,施工人员必须参考技术方案,合理管理石子水泥浆,控制浇筑厚度。随后的墙体浇筑作业中,应遵循分层浇筑要求,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施工人员需关注混凝土的初期凝固时间。浇筑的过程中也需由专人负责振捣工作,控制振捣时间,保障振捣的充分性和均匀性,一旦出现浮浆,需借助振捣操作。

3.7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装配式技术下,混凝土养护必不可少,通过养护作业可避免裂缝问题。养护工作中有关人员需根据混凝土情况,做好保温与保湿工作,确保混凝土表面湿度符合要求。因为混凝土本身的结构特性,在高处区域水分流失迅速,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应处在压平条件下,由专人负责洒水养护,并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

4 结束语

当前许多住宅建筑中都应用了混凝土装配式技术,此项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虽当下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有所发展,但其尚未大范围推广,未来的工作中还需继续研究该项技术,以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

猜你喜欢
墙板吊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石材反打外挂墙板应用技术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再谈液压吊装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铁路客车侧墙墙板切割直线度控制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争分夺秒的吊装
空调器室内机弹性张开功能的挂墙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