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旅行之奇事

2024-03-21 21:21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莱姆星际

1.内容简介

《星际旅行日记》以莱姆笔下的常客——太空旅行者伊翁·蒂奇的冒险为主题,通过主人公记录自己冒险经历的十二篇日记,为读者带来诸多极具原创性和预见性的奇思妙想。这些篇目中,除了有莱姆一贯的对人类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反思(《第八次航行》《第十一次航行》),还不乏巧妙的历史戏仿(《第二十次航行》)和尖刻的政治讽喻(《第十三次航行》)以及深沉的哲学思辨(《第二十一次航行》)。

2.推荐理由

我一生都在阅读莱姆,正是他使我成为一名读者和作家。他释放了我的想象力,塑造了我的幽默感。我对他的许多故事几乎烂熟于心。如果我不得不带一箱书去荒岛,其中肯定会有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书。——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莱姆)对当代人类状况、技术进步和其结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波兰共和国众议院对莱姆的纪念词

宇宙仍在努力追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无敌想象。在我看来,它一时半会儿还追不上他。——美国《华盛顿邮报》

请亲自阅读莱姆。他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人物之一。——美国《纽约时报》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們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观照我们的世界。——吴岩

每次我阅读莱姆,都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和会心的快乐。——戴锦华

3.经典书摘

第八次航行

嗯,那件事还是发生了。我成了地球代表,被委派去往联合行星。准确来说是代表的候选人,当然说候选人也不对,因为候选资格不只属于我,全民议会考虑的可是全人类的候选资格。

我这辈子从没这么紧张过。我只觉得舌头打结嘴巴发干,走在通往星际巴士的红地毯上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红地毯还是我的膝盖扭在了一起,让我步履踉跄。演讲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激动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因此当我看见一个大大的、带有铬合金柜台和硬币槽口的闪亮机器时,便赶紧跑过去投了个币,然后把保温杯放在出水口。这是人类在银河系层面外交史上的次星际事件。因为我以为那是台饮料自动贩卖机,可是对方却是干罗星代表团主席,而且身穿全套礼服。非常巧合的是,干罗星人恰好就是此次会议我们的候选资助者,但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当那位大人物往我靴子上吐口水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个坏信号,但其实那只是他的寒暄腺体产生的芳香分泌物。一个联合行星的官员富有同情心地给了我一片信息翻译小药片,我吃了之后,先前的叮叮当当声变成了很通顺的言辞,毛绒地毯那头的方形铝制保龄球瓶变成了仪仗队,那位干罗星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对方当时看上去很像一块巨大的咸味脆饼——仿佛我长得一点儿都不奇怪似的。但我还是很紧张。一辆专门运送我这种两脚生物的交通工具停了下来,干罗星人也艰难地挤进来陪我一起坐车,不仅占了我右边的座位,连左边的座位也占上了。他说:“光荣的地球人,我必须告诉你,目前有少许程序上的复杂事项。我们代表团真正的主席,也是有资格推进你们的候选资格的干罗星人——被我们称为‘地球专家——昨晚不幸被召回首都,所以由我来代替他履职。你是否熟知协议?”

“不知道,我……我没看过。”我小声地说,手推车的椅子无论怎么坐都很不舒服,因为它并不完全符合人体需求。座位像深坑,而且足有两尺深,我的膝盖都碰到脑门了。

“别担心,我们会想办法……”那个干罗星人回答。他那身飘逸的袍子被塞进一个闪亮的长方形金属东西里——之前我以为那是放小吃的地方——那块金属东西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他清清嗓子继续说:“当然,我很熟悉你们人类的历史,这是我的职责之一。真正重要的地方在于,人性!我们代表团将动议(议程项目第83号),接受你们为议会官方成员,并由此给予你们充分的权利和特权……你没有不小心弄丢证明文件吧?”他突然问了这么一句,我吓了一跳,赶紧摇头。他说的那份文件正被我紧紧地攥在手里,浸满了汗水。

“很好,”他说,“那么,是的,我将发表演说描述你们的伟大事迹,就是足以让你们在星际联邦获得一席之地的丰功伟绩……这个嘛,你懂的,是一套古老程式。我的意思是,你们并没有参与任何敌对的……对吧?”

“我……嗯,没有,没有的。”我低声回答。

“当然没有!这就对了!然后,必须严格遵守流程,我需要一些信息。事实,细节,这些你明白吗?你们已经能控制原子能了吧?”

“是的!是的!”我连声称是。

“非常好。但是稍等一下,这里有个东西,主席把他的笔记交给我了。不过他的字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嗯,好……你们是从何时开始利用此种能量的?”

“从1945年8月6日起!”

“非常好。以何种形式?核电站?”

“不,”我忽然脸红了,“是颗原子弹。它炸毁了广岛……”

“广岛?一颗流星?”

“不是流星……是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他有些紧张,“这样的话,嗯,该怎么说呢……”他想了一会儿。“不,还是什么都别说了吧,”他就这么决定了,“好了,好,但是我必须知道一些值得赞扬的事迹。仔细想想,我们马上就要到了。”

“呃……星际航行?”我说。

“这是当然的了,没有星际航行你们就到不了这里。”我觉得他的语气有些不耐烦。“你们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仔细想想,有没有伟大的工程?引力——太阳能发射器有吗?”他提示道。

“是……有的,有这样的工作。”我说,“政府资金有限,大部分都用于防御……”

“防御什么?保护大陆?抵御陨石、地震?”

“不,不是那种防御……是武器、军队……”

“那是什么?某种兴趣爱好?”

“不是兴趣爱好……是内部冲突。”我低声回答。

“这可不行!”他显然对此十分厌恶,“说真的,你们又不是直接从山洞里飞出来的原始人!你们星球上那些饱学之士肯定早就明白,全球的人共同合作远比竞相抢夺霸权和战利品更有利!”

“他们确实明白,确实明白,但是有一些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原因……理由……请你理解。”

“说了半天也没用!”他说,“毕竟我跑到这里来不是帮你们辩护的,你们也不是来接受审判的。我是来推荐,赞美,表扬,列举你们的优点和美德的。你懂吗?”

“我懂。”

我的舌头像是冻僵了一样硬邦邦的,上过浆的衬衣领子让我觉得窒息。我大汗淋漓,衬衣胸前全被汗浸湿了。我忽然看到自己的证明文件上印着一枚军功章,于是赶紧把上面一页撕了。那个干罗星人既烦躁又轻蔑,但同时又显得很冷漠,似乎在想别的事情,接着他忽然以十分平静温和的态度说话了。(啊,真是了不起的外交技能!)

“我就说说你们的文化吧,成就斐然的文化。你们确实有文化的吧?”他补充了一句。

“我们有!很灿烂的文化!”我向他保证。

“很好。艺术方面?”

“有!音乐,诗歌,建筑……”

“那么,建筑好!”他高声说,“太好了。我要做个记录。那爆炸呢?”

“你说爆炸,是什么意思?”

“创造性的爆破,受控的那种,可以用于调节气候、移动大陆与河床的那种——你们有吗?”

“目前为止只有炸弹……”我犹豫地小声补充道,“但是有不同的种类,凝固汽油弹、白磷炸弹,甚至还有毒气弹……”

“我想到的可不是这些,”他冷冷地说,“我们还是谈论精神生活吧。你们的信仰是什么?”

我终于意识到,这个前来推荐我们的干罗星人并不是地球事务专家。我们在泛银河系论坛上的命运竟会被这样一个对我们一无所知的生物左右——这个念头吓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是什么破运气啊,我想到,他们必须去把那个主席、那个地球专家叫回来。

“我们相信宇宙之内皆兄弟,和平终将克服一切仇恨和战争,我们相信人是衡量一切的关键……”

他把沉重的爪子放在我的膝盖上。

“为什么是人?”他说,“算了,别介意。你们列的清单都是消极的:没有战争、没有仇恨——这儿可是宇宙星云啊,你们就没有积极的理想吗?”

这儿真是热得令人窒息。

“我们相信进步,相信明天更好,相信科技的力量。”

“总算有了!”他喊道,“科学。是的,很好……这点我可以用。你们致力于哪方面的科学研究?”

“物理,”我回答,“研究原子能。”

“唉……我跟你说吧。你别说话,我来说。我能处理好。全都交给我吧。高兴点儿!”就在他说话期间,车子停在了一幢建筑物前。

(来源:[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星际旅行日记》,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3月版)

4.精彩书评

喜剧的表象,悲剧的内核

TT

《星际旅行日记》是波兰著名科幻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一本科幻小说。

我是去年才知道莱姆这位科幻小说家。看他的第一本书《机器人大师》就被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与哲学般的语言迷住了。

之后的《完美的真空》等书,又让我受到了一次次智商上的暴击。

看了莱姆很多的书后,我发现莱姆不仅有孩童般的心灵,也有悲悯的情怀,更有对未来的思索。

《星际旅行日记》的主人公伊翁·蒂奇是一位脸上长着疣子的星际旅行者。在这本书中,他一共经历了7次独自一人的太空历险,写下了12篇太空日记。其中一篇讲述了飞船遭遇陨石,船舵被砸坏了。伊翁·蒂奇只能出舱去修理。

在看这个故事之前,我刚看过《爱死机》中的一个类似的桥段。

当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遇到飞船故障,該怎么办?

《爱死机》中的女性宇航员在维修过程中不小心弄断了牵引绳,为了回到飞船,她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毛骨悚然的行为。

这让人不禁思索:为了生存,人类究竟能付出多大的代价?

而在莱姆这里,却变成了一场搞笑的生存游戏。

伊翁·蒂奇没有遇到什么毁灭性的危险,只是发现自己无法胜任维修飞船的工作,甚至连扳手都掉入了太空。

生气之余,他又烤坏了那块最好的肉。伊翁·蒂奇一气之下将这块烤煳的肉扔进了太空。没想到这块肉居然围绕飞船做公转运动,成为飞船的卫星。

读到这里,我真是笑得不行了。

这种描述的方式就像一位老朋友和你说起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接着两人发散自己的想象,拿这件事情打趣。

阅读体验充满了熟稔和天马行空的乐趣,还有一点点的幸灾乐祸。

我们为什么这么爱莱姆?是因为从他的书中得到了和朋友聚会般的乐趣。尤其是他的“星际旅行”系列,包括《机器人大师》也是如此,有一种寓言般的幽默。

库特·冯内古特曾经赞扬莱姆:“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我深以为然。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伊翁·蒂奇无疑是一个喜剧人物,他无论写什么都透出一种不受约束的率真。读者跟着他去体验那种无厘头般的旅行遭遇,也从中感受到喜剧的效果,领悟到的却是悲剧的思考。

伊翁·蒂奇遭遇的那些喜剧事件,往往都是悲剧造成的。比如热衷于举报的赛博王朝,包括在《太空旅行者的回忆录》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疯狂的科学家,表面公平实际固化的星球。

这些固执的、腐朽的星球,是莱姆把看不惯的现实的浓缩,缔造出的都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效果。

虽然如此,我还是愿意把《星际旅行日记》当成喜剧来看待,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何必再去深扒那悲剧的内核呢?

(来源:“豆瓣读书网”)

5.关于作者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波兰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等。莱姆的科幻作品涉及哲学、未来学和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智能的本质、与外星智慧生命的交流和理解,以及人类的局限性,是他经常探索的主题。

莱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获得了多项波兰和国际文学奖。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启发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创作者。莱姆于1996年获颁波兰共和国历史悠久的国家勋章“白鹰勋章”。除波兰一颗人造卫星外,一颗发现于1979年的小行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2021年,为了庆祝莱姆百年诞辰,波兰政府将之命名为“莱姆年”。

猜你喜欢
莱姆星际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星际打劫案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星际奇葩说
星际猎人·跟踪
“穿越星际”去上课
谁投硬币就归谁
沙漠毒井阵
莱姆电子发力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
莱姆电子实验室获权威认可提升优质检测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