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要点分析

2024-03-21 03:42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煤化工储罐排查

谢 静

(宁夏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0)

引言

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旨在指导以及规范监管单位建立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污染隐患,并对其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隐患[1]。这使得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对促进国内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煤化工及下游产业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污染特征

1.1 工艺流程

煤化工行业在开展生产作业时,大多需要使用到原煤,工人要将部分检验合格的原煤投入至炭化炉中,一般都会运用内热直立型炭化炉,采用自上而下的干预措施使其与燃烧室内部的高温气体产生逆流接触效果,以此使原煤在燃烧过程中逐步转换成兰炭[2]。在获取到兰炭之后,需要再对其实施冷取筛焦处理并放入相应的存储仓中。在整个炭化期间所产生的荒煤气将会直接流通至炭化室,和其他废气混合处理之后,再将其输送至煤气净化流程。对于荒煤气的处理,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循环氨水使其快速冷却,而在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液会自流至焦油氨水澄清池,完成分离操作,部分氨水还需要回喷至炉内进行气化处理。实施冷却处理后所获得的粗煤气会被输送至电捕焦油器中收集焦油雾,并针对煤气实施净化处理,使其成为碳化燃料。

此外,还有部分原煤会在经过磨碎处理之后加水以及其他添加剂制作水煤浆,再对其实施加压、气化等多项处理流程,以此制作出粗合成气,并在实施耐硫、耐油等多项变换处理后,将CO转换为H2,再将未发生变换现象的粗合成气和变换气进行混合处理之后,一并放入低温甲醇洗设施当中,以此将其中的H2S、CO2完全脱除,进而成功获取到精合成气[3]。原料油田气需要在高温烟气的加热作用以及联合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够转化成CO、H2,再将其和合成气进行混合处理之后,输送至甲醇合成环节。经过合成、压缩等相关机械设备的处理之后,即可生产出甲醇(图1)。在获取甲醇后,还可以以此为原材料生产出丙烯、乙烯等,而其中会有部分丙烯、乙烯输送至聚烯烃设备当中,用以生产聚丙烯、聚乙烯材料。

图1 甲醇加工流程图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毒性废气,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烟气、废气等,而这些气体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铅、甲醇等,极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产期间还会产生大量废水,主要有煤气化灰水、含油废水等多种类型,污染物一般是氨氮、酚类等物质;废渣主要是废弃活性炭、污油泥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废弃物质,这些物质若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将会严重影响附近的生态环境。

1.2 主要污染特征

本研究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在煤化工行业生产作业中识别了大量的污染物质。此外,根据煤化工厂实际的危害状况,本研究还针对在该标准以外的相关危害物质、污染设备进行了判断。经分析得出,酸碱物质的侵袭会对土壤养分、粘结性等多项理化性质造成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土壤吸附能力、自净能力,因此应当将盐酸、氨水等多种酸碱物质纳入有害、有毒物质当中。甲醇具有较高的水溶性,自身挥发速度相对较快,在出现泄漏时会快速侵入土壤环境当中,从而造成土壤污染,因此应将其纳入危害物质当中。此外,由于部分有机气体自身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煤焦油、粗煤气含有较多的苯、氰化物等污染物质,也可将其一并纳入有毒有害污染物质中。而部分具备较快的挥发速度、难以溶入水中、不会产生沉降现象且对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物质,不需要纳入该标准当中。

2 煤化工行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的主要对象

煤化工行业在开展生产作业时,需要运用大量原煤材料,通常会占用极大的储存场地,其储存部分则是煤化工行业最重要的一个工业场地。原煤当中存在大量重金属物质,一般都会在封闭煤矿内部完成储藏及运输工作,能够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在进行储运时,煤作为固块状的物质,自身的污染物主要为粉尘,而在进行封闭运输时,不会出现其他的污染物质。在将原料投入煤化设备、锅炉处理之后,内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会快速挥发,进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焦化废气、含有重金属物质的飞尘等多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煤在多个生产流程中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原煤在进行运输处理时,在完全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不用将其纳入有毒有害的物质范围内,所以此阶段的储运设备不须作为重点场所。在煤化工行业中,土壤污染风险相对较大的区域可以详细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2.1 储罐区

在煤化工行业当中,储罐类存储设备包含离地、地下等不同储罐。该区域一般存储了大量废水、生产原料等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物质。该区域的污染现象一般都是由于罐体内部或外部发生腐蚀情况,进而出现内部存储液体的渗漏、泄漏现象。通常情况下,地下储罐以及接地储罐具有较高的隐蔽性,若发生泄漏现象将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而离地储罐若出现泄漏现象极易被相关工作人员识别,其泄漏预警系统能够对污染防护起到显著作用。

2.2 池体区

该区域包含地下、半地下等多个区域的储存池,一般存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该区域发生土壤污染一般有以下情况:一是池体自身出现破损或老化而出现的泄漏、渗流现象;二是在满溢的情况下所引发的土壤污染现象。通常情况下,半地下以及地下储存池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在发生破损或满溢的情况下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

2.3 液体的转运及厂内运输

该环节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场所:厂区外渣油运输管道、油品装卸管路、液体装卸桶、液体装卸泵、聚合物传送管道、储罐油品导淋罐、硫铵导淋罐等。

2.4 生产作业区

生产加工设施一般包括半开放型、开放型以及密闭型设施。密闭生产的加工设备主要为反应塔,通过使用管道的操作模式朝向生产设备进行加料操作。该设备完全处在封闭的厂区环境中,建设了较强的防渗、防雨设备,一般情况下在开展生产作业时不会出现泄漏现象。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开展对设备性能、运行情况的监测工作,并且对每个设备都设置对应的维护制度,因此产生泄漏的概率相对较低。而运用半开放式设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打开,并参与加料、加注等多种生产活动,这需要企业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操作流程及预防土壤污染的处理流程。开放式设备主要包括清洗设施等,很难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物料泄漏现象。

2.5 固体废物贮存场及危险废物贮存库

对于企业开展生产作业时所形成的一般固体废物,应当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比如,在储存区域针对地面实施硬化处理,能够有效提升防渗透、防腐效果,同时还可以运用洒水、覆盖等多种干预措施达到防尘效果。固体废物贮存模式应充分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文件标准以及相应修改单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此类工业固体废物能够得到良好管控,不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对于危险废物的贮存而言,应当为其准备专用容器实施存放。贮存库需要具备防渗措施、渗漏收集措施,并充分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还要在废物包装外表粘贴或悬挂相应的危险废物种类信息标识,避免出现扩散、渗漏等不良现象。

3 隐患场所的整改措施

3.1 罐区及生产区域的重点设施整改

在煤化工行业中,从运输到生产的每个操作环节都会涉及许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和生产设施。因此,在开展土壤污染预防工作时,相关人员要从源头做起,使工业生产管理、厂区安全消防管理等多个环节充分联动,积极开展针对重点区域的管理工作,使得各种危险物质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和管控。针对重点设备实施分类管理,并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以此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隐患。

在整改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报警设施和罐体液位计与企业内部的监控平台紧密连接,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及时了解储罐的实际状况;每周安排工作人员针对储罐情况展开检查、针对液位计以及阴极保护器进行核对,避免在开展生产作业时出现泄漏、漫灌等不良现象。此外,还应当设立紧急截止阀、应急储罐连接管道,并在罐区内建设地下事故池。若厂区内一个罐体出现事故,相关工作人员能及时将截止阀切断,并将内部液体充分导流至厂区建设的应急储罐当中;已经发生泄漏的液体在流入围堰区域后,可以将其导流排入事故水池中,以此阻断泄漏废液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该装置的底座,应当使用具备防渗效果的材料进行建设,其余部位可以采用一般硬化措施,并在开展日常检修工作时,针对该区域实施全面的防渗及加固处理。

3.2 隐蔽区域渗漏状况检查的整改措施

现阶段,煤化工企业一般都会在生产区域或废料存储区域的土壤、绿化区域规划处设立采样点,运用相应的监测设备开展自动监测工作,采样范围甚至能够延长至罐体底部,以此实时监测该区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若该区域检测结果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并在后续检测过程中未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变化,则说明该区域拥有较强的密封效果;反之则表明该区域密封效果较差,需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针对该区域展开测试及整改工作,以确保土壤污染隐患能够及时被排除。

在整改中,相关人员可以在年度检修工作中添加对重点区域的防渗检查工作。在开展检修工作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内部的液体完全抽出,以目视的方式检查该区域是否出现裂缝、破损等不良现象,以便能够及时修补、处理损坏部位。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将完全排出液体的水池重新添加清水,并开展相应的检测试验,观察该区域的液位是否产生明显变化,以不高于允许下降量为标准,表明该池体具备较强的密封效果;反之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池体实施加固、防渗处理,以有效消除土壤污染隐患。

3.3 加强对土壤污染隐患的排查

土壤污染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威胁人体健康,所有在生产作业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都应当及时强化对土壤污染隐患的排查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土壤污染的影响。对此,企业应有相关负责人员统一负责本企业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统一组织并领导单位员工积极开展各项排查治理工作,充分掌握企业重大土壤污染隐患的治理状况。此外,企业相关领导还要明确划分土壤污染隐患治理工作的管理部门,并针对管理责任进行详细划分,如依据工段、车间等,合理划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区域,明确所有区域的主要负责人员,逐级建设并全面落实排查工作的责任制度。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建立有毒、有害物质的动态清单、设备清单等,依据自身生产状况,及时对清单内容进行更新,并严格依据清单内容积极开展对土壤污染隐患的排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预防。企业还要及时强化档案管理,对排查报告、日常维护记录等多种资料进行归档,以此提升企业对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处理工作的管理能力,为后续土壤修复及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化工行业中,各种废弃物质都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大多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该行业在建设时存在大量隐蔽工程,其污染隐患也具有分布广、污染区域较多等特点。对此,企业在积极建设相关排查制度之后,若明确监测到土壤或地下水出现污染现象,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排查污染源,查明出现污染现象的原因,还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避免现象再次发生。此外,企业在开展排查工作时还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对地下水、土壤环境的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严格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猜你喜欢
煤化工储罐排查
大型LNG储罐设计计算关键技术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