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汽车领域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2024-03-22 14:17张绚玮王俊娴
时代汽车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张绚玮 王俊娴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旨在培养有着更高职业素养的技术专业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汽车领域1+X证书标准对应岗位多,覆盖专业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结合职业院校现状,分析探讨“1+X”证书制度下汽车领域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现阶段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1+X” 汽车领域 职业素养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飞快,汽车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升级。如今的汽车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能不能获得社会认可,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要使学生满足生产需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因此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迫切需要进行汽车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应注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需要具备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通过“1+X”证书制度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妥善处理工作,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1+X”证书制度概述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了“1+X”制度试点工作[1]。“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个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1”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学会学习;“X”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确保学生获得更强的实操能力、动手能力。“1”与“X”的结合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等级证书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汽车领域作为首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现已发布三个模块证书,分别为:汽车运用与维护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当经过多次培训考核,取得相应模块多个证书后,学生便能掌握各模块知识技能要点和实践操作技能,逐步成为技术技能人才。

3 汽车领域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1+X证书制度下,各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越来越明确,其中素质主要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职业领域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对于汽车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职业知识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汽车领域学生的职业知识素养可以具体体现在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发动机、底盘、电器等部件的结构与原理的掌握;对汽车维修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的种类功能的掌握。

职业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汽车领域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包括具备汽车专业岗位所需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具备填写工单、任务记录单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等;具备检测、保养、维修汽车各部件的能力等。

职业道德素养:指在工作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这包括遵守职业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保护客户隐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职业态度等。

职业关键能力素养: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起到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对职业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常见的职业关键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等。

职业理想信念素养:是指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追求。汽车领域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主要表现在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兴趣;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专业人才;希望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就等。

4 “1+X ”证书制度下职业素养培养现阶段问题

4.1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困难。例如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当部分课程采取创新模式邀请企业导师授课时,企业导师会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难真正地被“请进来”。校内专任教师也因为时间有限,无法深入进入车企实践,更难去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动态,无法将在企业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整合到实際的课堂教学中。

利用企业场地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也往往流于形式,没能真正派上用场。汽车专业学生在汽车专业课程技能培养中还只是利用学校里设施陈旧、硬件不足的实训基地,实训过程往往更注重完成理论教学的需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工学交替、跟岗实习等环节也会因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发展理念和利益的冲突,而变为顶岗实习环节。让没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降低实习有效性。

4.2 人才培养方案老旧

在这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益更迭。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需求也来越多样化。现在的汽车有着更复杂的系统,更先进的技术,因此汽车企业需要更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汽车专业学生只是学习汽车生产制造、汽车销售、汽车后市场这些专业基本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还需要学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一些新科技、新技术[2]。而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往年的人培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更改,已经滞后于现在的汽车产业。并且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都是提前编写的,当学生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校内学习时间更是无法与行业新动向紧密联系。

4.3 教育理念落后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学历高于技能,理论重于实践,而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要求应该侧重于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从传统往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因为转化衔接不当,造成学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过硬的技能水平。

重视理论知识忽略技能训练,会使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再加上职业院校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企业发展动态,限制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过于陈旧,不能对汽车相关领域的有全面职业认知。但若果在硬件设置和师资水平还不够的情况下增加实践课程,又很难做到“岗、赛、课、证“”融通。会出现技能等级考试只为一纸证书不为提高专业技能的现象。技能等级训练变为填鸭式教学、机械式训练,技能证书考试也成为应试考试,学生无法独立思考,完全缺乏创新能力。

4.4 学生负担较重

职业院校学生入校时年龄偏小,整体的思想素质相对偏低,心理特征不够成熟,思想观念发展仍不稳定,主体自觉意识不足,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

然而1+X证书制度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要求却更为严格。一、考试难度较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通常比单一的学历考试更具挑战性,因为它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考试科目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通常包括多个科目,每个科目的学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学生在参加学历考试的同时,还需要学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时间紧张,难以平衡学业和生活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4.5 教学资源投入较少

大多数职业院校近些年不停调整学校实训基地,扩大实训基地规模。但由于学生数量一直增加,各类汽车实训台架有限,无法让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同时训练,只能分组分批使用,耗时耗力。还可能存在设备老旧与市场脱节严重,实验设备老化无法使用,耗材经费过高学生只能观看无法真正动手实操等问题。因此当学生上实训课程进入实训车间后上的仍然只是有道具的理论课,学生得到的训练有限。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训。

职业院校教材虽然每年都会重新选定,但教材的选用往往会根据上一年的教材来选择,再加上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就算选用最新的教材也常常会跟不上市场变化。且教材编写人员往往着眼于汽车专业知识点的讲解,与“1+X”证书制度体系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相关的最新知识。

5 “1+X ”证书制度下职业素养培养实施路径

5.1 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在模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将科教、产教、产研全面融合,其中“请进来”和“走出去”仍然是校企合作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请进来”学校可以邀请汽车相关企业的优秀人才走进校园,给学生讲授理实一体课程、指导实训课程,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或者邀请优秀校友回到校园给学生上课、培训,以自身成长过程为例讲解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方法。加快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熟悉,培养其职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走出去”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情况,掌握最新专业技能和岗位要求;选派教师参加企业举办的线上线下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等师资相关培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以此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并保证教师所教专业知识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使更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5.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现有的课程体系,紧扣职业等级技能标准,融入“X”证书培训内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汽车构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新增汽车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汽车领域人才。

邀请企业导师进校与专业教学团队共同修改。根据现汽车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强化动力系统、驱动系统、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等模块技能知识点,细化并提高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标准的先进性。有利于培养职业适应性强、有创造力的复合性人才。

积极构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模式,将爱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有利于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的爱国主义青年,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信念。

5.3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1+X”认证体系下的教学和培训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职业导向,引进新的教材、教法、教具。

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编写符合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紧贴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校本教材。

优化教学模式,拒绝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拒绝以证书为目的的应试式教学。积极探索教学路径,对传统汽车领域教育进行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重难点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安排集中实训。通过汽车结构认知或动力模块实操等,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校内,除了汽车、发动机、工作台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配件尝试虚拟技术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将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使基地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技能鉴定等不同功能。校外,联系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将利用企业场地作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企业先进设备的同时,可以及时更新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5.4 升级学生管理模式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学校应响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缺乏社会实践等特点,升级管理学生的模式。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制定班级公约,实行考勤制度等培养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克服惰性等良好的行為习惯,提高职业基本意识,能更好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分组分工学习,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实训课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车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提高职业操守。

6 结语

“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培养技术专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可能会因为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培养问题。要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让学生成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真正的高职业素养的技术专业型人才,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要多措并举,多维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落实“1+X"证书制度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理想信念。为竞争激烈、需求多样的汽车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课题项目: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B2023004)。

参考文献:

[1]康昌盛.“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2(09):134-135.

[2]王力.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6):172-174.

[3]胡号.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20(08):283-285.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职业院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