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宣言

2024-03-22 11:13郝永平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遵循,在一定意义上说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宣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宣言;二十大报告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1—0005—05

[作者简介]郝永平,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学术和理论文章26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个人专著10部、集体合著20余部。2017年以来,先后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伟大梦想与立党兴党强党》等著作,2023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新奋斗》。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哲学》的编写工作,参与《新大众哲学》的编写工作,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的编写工作。2022年参与二十大议题和二十大报告初稿的征求意见与书面函复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三部分集中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一是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其鲜明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是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四是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即从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论证了为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风险挑战,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除了第三部分,二十大报告其他部分是否都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关呢?回答是肯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首先回顾了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偉大变革时强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历史性变革,在党史上是矢志不渝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十年,在新中国史上是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的十年,在改革开放史上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十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十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十年。可以说无论是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工作,还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都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实践基础,是增强中国人民志气、底气、骨气的坚实实践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十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如果说继续推进新征程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那么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科学指导与行动遵循。一方面,新时代之所以能成功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除了战略上不断完善和实践上不断丰富,认识上不断深化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更好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才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广泛凝聚起磅礴力量,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立足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或提出战略举措。

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宗明义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性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基石,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实现宏伟奋斗目标的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一个全新的设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贡献已载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辉史册,在新征程上推进强国建设必然需要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有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顺利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客观上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巩固发展优势并赢得竞争主动,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与知识创新贡献。

第六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充分体现了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與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在集思广益中凝聚政治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统一思想统一意志;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能够有效维护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靠政治保障。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只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才能不断铲除历史上的人治遗迹,才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才能妥善处理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才能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心铸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价值共识、优化价值取向;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道德根基与文明基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人民谋利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而且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聚焦人民的向往与期盼作为目标追求,把吸取人民的智慧与营养作为重要条件,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要义,把接受人民的评判与检验作为基本遵循。因此,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党对客观规律的充分尊重和长期实践探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明观念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第十一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发展进步的牢固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状态下,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顺利推进。相反,在国家不安全与社会不稳定的状态下,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受到损害,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将会被打断。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各个方面全过程,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第十二部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有了强大的军队与巩固的国防,才能彻底告别近代任人欺凌的历史悲剧,才能争取到和平的环境与有利的时机,才能守护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中流砥柱,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安全的氛围。因此,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和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軍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不断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第十三部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安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条件与必然选择。在祖国没有实现完全统一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也是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制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反“独”促统,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四部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推动世界和平力量增长的同时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赢得新机遇;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从总体上说,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一是党的领导具有定海神针作用,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是走向光明前景、繁荣兴盛还是偏离航向、丧失灵魂;二是党的领导具有战略引领能力,确保锚定现代化奋斗目标扎实推进、行稳致远;三是党的领导具有攻坚克难能力,通过改革创新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四是党的领导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因此,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政治保证。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党引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动力源泉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道路与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县域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