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比较分析

2024-03-22 01:08张瑞安雪姣李建烨卢曾奎牛春娥徐振飞张金霞耿智广岳耀敬杨博辉
草业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湖羊胴体南湖

张瑞,安雪姣,李建烨,卢曾奎,牛春娥,徐振飞,张金霞,耿智广,岳耀敬*,杨博辉*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2. 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3. 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50;4. 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杂交是新品种培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从而获得比亲本更强或表现更好的新品种[1]。目前我国肉羊新品种培育以杂交方式为主,通过引进国外优秀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能够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长远看,培育适合我国农区特点的自主肉用绵羊新品种是提高地方品种生产性能,填补当地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空白的关键手段。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引进杜泊、萨福克、陶赛特等肉用绵羊品种,通过杂交改良本地绵羊品种的生产性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2]。我国也通过杂交育种培育了很多个畜禽新品种,例如,黄淮肉羊是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通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3个阶段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是适合规模化养殖的肉用绵羊新品种,其经济效益较现有地方品种每只羊年增收超过20%[3]。该品种对河南省乃至整个黄淮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鲁中肉羊则是以南非白头杜泊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利用杜泊羊肉用性能佳和湖羊繁殖率高的种质特性,采用常规育种和FecB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继代选育与扩繁培育而成的[4]。研究发现,断奶后利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喂60 d 后,鲁中肉羊的平均日增重为317 g,而湖羊为292 g;前者的饲料转化率为6.61,后者为6.97;育肥鲁中肉羊比湖羊高出72.4 元的经济效益[5]。此外,寒泊肉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进行杂交,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A746G)基因分子标记作为提高种群产羔数的辅助手段,经过多年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而成的农区肉用绵羊新品种[6]。关于二元杂交在我国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而三元杂交主要以国内地方品种为主,或将小尾寒羊作为第一父本,引进品种作为终端父本,但关于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均为引进良种的相关研究尚属起步阶段[7]。相比二元杂交,三元杂交能更充分发挥杂种母羊的优势,有效利用三元杂种个体的杂种优势,使3个亲本品种的优点都体现在三元杂交后代身上。一般来说,三元杂交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二元杂交,因此,在肉羊生产及新品种培育中被广泛使用[8]。甘肃是全国的牧业大省,2021 年底羊存栏数为2439.5 万只,约占全国总存栏数的7.6%,仅次于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三;羊肉产量为33.5 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仅次于新疆、内蒙古、河北,位居第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其次,甘肃省牧草资源丰富,全省境内有0.18 亿hm2的天然草地,147.67 万hm2的人工草场,为我省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9]。目前,甘肃省内舍饲养羊以湖羊为主,甘肃省内仍缺乏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肉质好的本地肉用绵羊品种。“中环肉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以湖羊为母本,引进南丘羊和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联合创新基因组选配、基因编辑和干细胞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肉用绵羊新品种,旨在填补当地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的空白。湖羊是由蒙古羊南迁,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化和选育形成的,具有性成熟早、四季发情、产羔多胎、繁殖力强、耐粗饲、宜圈养的特点,在我国农区舍饲养羊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国外进口肉羊相比,出肉率低,屠宰率较低[10]。无角陶赛特羊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由雷兰羊和有角陶赛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羊再与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无角陶赛特羊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全年发情的特点,是我国肉羊杂交改良的主要父本来源[11]。南丘羊是英国著名的肉毛兼用短毛品种羊,属于丘陵型羊品种,体格较小,但肌肉丰满,后躯发育好[12]。具有成熟早、羔羊易肥育、胴体品质好、屠宰率在55%以上等特点,被很多国家引入用作生产肥羔的父本。新西兰在19 世纪40 年代最早引进,在特级羔羊生产中曾居首位[13]。南丘羊和无角陶赛特都属于小型肉羊品种,前期生长速度较快,适合生产高档肥羔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繁殖力高的湖羊为母本,肉质结构优秀的南丘羊和生长发育快的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进行三元二次杂交,以培育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质高效肉羊新品种。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湖羊及其与南丘羊和无角陶赛特羊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以及肌肉品质,为“中环肉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饲粮及饲养管理

本试验以“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过程中产生的F1代杂交群体和湖羊为研究对象。饲喂试验于2022 年10 月17 日-2023 年1 月4 日在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进行。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单栏饲养有系谱记录的3 月龄左右体况良好的湖羊(♂湖羊×♀湖羊,HH)、陶湖F1代羊(♂无角陶赛特羊×♀湖羊,TH)和南湖F1代羊(♂南丘羊×♀湖羊,NH)公羔各16 只,初始体重分别为(23.36±0.80) kg、(23.64±0.85) kg、(24.21±0.76) kg。预试期15 d,正试期80 d,每天分别在08:00 和17:00 投喂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 TMR)一次,自由饮水。TMR 日粮通过AMTS 软件,以日增重350 g·d-1为目标设计配方,具体的原料成分和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期间内圈舍的温湿度见图1。每天记录每只羊的采食量,饲喂量在预试期内根据每天采食量随时调整,确保每天的剩料量在10%左右;正试期内每20 d 测定一次体重及体尺指标。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Table 1 Ingredient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dry matter basis, %)

饲喂试验结束后,每个群体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的7 只试验羊,禁食24 h,禁水2 h 后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宰后30 min 内取第12~13 肋骨之间的背最长肌样品100 g,用于测定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生长性能测定 生长性能指标参照张小雪[14]的方法进行测定并计算。预试期第1 天晨饲前空腹称重,即为试验羊初始体重(initial body weight, IBW),正试期第1 天晨饲前空腹称重,记为第0 天体重,正试期内每20 d 测定并记录体重,试验结束后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正试期内,每天记录每只羊的给料量,第2 天晨饲前对剩余料进行收集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DFI)、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 DMI)以及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体尺指标的测定参照赵有璋《羊生产学》[15]的方法。体高:用测杖(耐尔尼,石家庄冠江商贸有限公司)测得的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以cm 表示;体长:即体斜长,用测杖测得的肩端前缘至臀端后缘的直线距离,以cm 表示;胸围:用软尺测得的肩胛后缘处躯体的垂直周径,以cm 表示;管围:用软尺测得的左前肢管部上1/3 最细处的水平周径,以cm 表示。

1.2.2 屠宰性能测定 屠宰性能参照赵有璋《羊生产学》[15]的方法测定。宰前活重:待测羊只宰前禁食24 h、禁水2 h 后称得的羊只活重;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1.2.3 胴体性状测定 胴体性状的测定参照赵有璋《羊生产学》[15]的方法。胴体重:将待测羊只屠宰后,去皮、头、蹄以及内脏,保留肾脏及肾周脂肪,静置30 min 后称得的重量为胴体重;净肉重:将胴体上的肌肉、脂肪、肾脏剔除后称量骨重,并以胴体重与骨重差值作为净肉重。要求在剔肉后的骨上附着的肉量及耗损的肉屑量不超过1%;净肉率:净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净肉率=净肉重/宰前活重×100%;眼肌面积:指胴体第12~13 肋骨之间眼肌(背最长肌)的横切面积。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眼肌宽度×0.7;胴体脂肪含量值(weightadjusted fatness value, GR):指胴体第12~13 肋骨之间,距背脊中线11 cm 处的组织厚度;背脂厚:指胴体第12~13 肋骨之间眼肌中部正上方脂肪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

利用台称(MJJ003,Meilen,深圳)对头、蹄、皮、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睾丸进行单独称重。

1.2.4 肌肉品质测定 肌肉品质的测定参照张瑞等[16]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pH 值:利用胴体肉质pH 值直测仪(pH-STAR CPU, MATTHAUS,德国)直接在肌肉表面刺孔测定,肌肉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3.0 cm,不同位置重复测定3 次,取平均值。

失水率:切取约2.52 cm×2.52 cm×1.00 cm 的肉样称重(W1)后用单层纱布包裹,置于上下各18 层滤纸的铁板中,用压力仪(RH-1000,广州润湖仪器有限公司)压至35 kg 后保持5 min,取下肉样称重(W2),失水率(%)=(W1-W2)/W1×100。

熟肉率:取约30 g 左右肉样,称重(W1)后于100 ℃蒸锅(1500 W)中蒸30 min;取出肉样冷却至室温后吸干表面水分准确称重(W2),并按公式计算:熟肉率(%)=W2/W1×100。

剪切力:肉样去除筋膜、可见脂肪后放入80 ℃恒温水浴锅加热,待中心温度达到70 ℃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直径为1.27 cm 的圆形取样器沿与肌纤维平行的方向钻切肉样,在嫩度仪(C-LM3 型,北京布拉德科技公司)上测定剪切力值,测定样品数不少于3个,最后取平均值。

1.2.5 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肌肉中水分的测定按照《GB 5009.3-2016》[17]、蛋白质含量按照《GB 5009.5-2016》[18]、脂肪含量参照《GB 5009.6-2016》[19]、灰分含量参照《GB 5009.4-2016》[20]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Excel 软件初步整理数据后,采用SPSS 21.0 软件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组间差异性,运用Duncan 多重比较检验组间显著性,P<0.05 表示差异显著,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不同阶段体重变化如图2A 所示。初始体重在不同群体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式试验开始后,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的体重一直显著高于湖羊(P<0.05),而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个群体绵羊日增重结果如图2B 所示。试验前60 d,南湖F1代羊日增重显著高于湖羊(P<0.05),与陶湖F1代羊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试验60~80 d,陶湖F1代羊的日增重开始显著高于湖羊(P<0.05),而与南湖F1代羊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比较分析结果如图2C 所示,仅在试验0~20 d 和40~60 d,南湖F1代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而与陶湖F1代羊在整个育肥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采食量比较分析结果如图2D 所示,仅在试验第40~60 天,南湖F1代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饲料转化率结果如图2E 所示,在试验第40~60 天,南湖F1代羊的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湖羊(P<0.05),而在第60~80 天,陶湖F1代羊的饲料转化率为6.69,显著低于湖羊(8.14,P<0.05)。

图2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比较分析Fig.2 The growth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体尺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见图3。体高方面(图3A),试验前40 d,湖羊的体高显著高于陶湖F1代羊,而试验后期则表现为湖羊显著高于南湖F1代羊(P<0.05),与陶湖F1代羊无显著差异(P>0.05);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在体长方面无显著差异(图3B,P>0.05);胸围方面(图3C),试验前20 d,南湖F1代羊显著高于湖羊,而从试验第40 天开始,南湖F1代羊和陶湖F1代羊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南湖F1代和陶湖F1代羊管围在整个试验期均显著高于湖羊(图3D,P<0.05)。

图3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体尺比较分析Fig.3 Body siz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2.2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屠宰性能比较分析

屠宰性能方面(表2),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宰前活重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南湖F1代羊屠宰率显著高于湖羊(P<0.05),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宰前活重和屠宰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屠宰性能比较分析Table 2 Slaughter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2.3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胴体性状比较分析

胴体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胴体重和净肉重显著高于湖羊(P<0.05),且胴体重比湖羊分别高出12.63%和10.54%,而净肉重比湖羊分别高出17.24%和16.28%;南湖F1代羊GR 值显著低于湖羊,陶湖F1代羊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P<0.05);陶湖F1代羊皮重显著高于湖羊,而肺重显著高于南湖F1代羊,睾丸重显著高于湖羊和南湖F1代羊(P<0.05),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在其他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胴体性状比较分析Table 3 Carcass tra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2.4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品质比较分析

肌肉品质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南湖F1代羊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湖羊,而熟肉率显著高于湖羊和陶湖F1代羊(P<0.05);3个杂交组合绵羊肌肉pH 值和剪切力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品质比较分析Table 4 Meat qualit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2.5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肌肉中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

表5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Table 5 Meat nutrition ingredien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

2.6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育肥效益比较分析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育肥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见表6。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全期干物质采食量和全期增重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根据当时当地的原料成本和活羊市场价格计算得出,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试验结束后育肥效益比湖羊分别高出71.39 和68.72 元,平均每天的育肥效益比湖羊分别高0.89 和0.86 元。

表6 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育肥效益比较分析Table 6 Fatting benefi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 sheep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3 讨论

与本研究的预期一致,杂交提高了后代的生长性能。众所周知,体重、体尺和饲料效率受基因、营养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杂交组合之间体况、采食量的不同可能反映的是纯种之间的差异[21]。南丘羊成年公羊体重约为80~88 kg,成年陶赛特公羊约为90~110 kg,而成年湖羊公羊体重约为60 kg。本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未采集到纯种南丘羊和陶赛特羊6 月龄的体重、体尺以及饲料效率相关指标。但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南湖F1代和陶湖F1代羊体重均显著高于湖羊;试验前60 d,南湖F1代羊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湖羊,南湖F1代羊饲料转化率在试验第40~60 天显著低于湖羊;试验后20 d,陶湖F1代羊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湖羊,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湖羊。说明从出生到大概5 月龄,南湖F1代羊的生长速度高于陶湖F1代羊,而5 月龄之后陶湖F1代羊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且两个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湖羊,这与3个纯种之间的体重差异变化规律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南丘羊属于小型肉羊品种,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当体重达到50~60 kg 时,则会放慢生长速度,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肌肉和脂肪的沉积,为高档肥羔肉的生产做准备。此外,本研究发现体重、体尺和饲料效率还受圈舍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根据对整个试验周期内圈舍温湿度的监测,温度对试验动物日增重的影响较大。例如,在整个试验周期内(10 月-次年1 月,温度为-2.80~11.45 ℃),湖羊的日增重由221.43 g·d-1上升为233.57 g·d-1,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张小雪[14]在相同地方,5-8 月(温度为18.0~22.5 ℃)饲喂3 月龄的湖羊至6 月龄时,日增重由250 g·d-1上升为300 g·d-1,相同的试验周期内后者的日增重增加了50 g,这可能与饲养管理水平、遗传背景有关,但也说明了环境温度对日增重的影响。本试验中,试验后期由于圈舍温度降低,试验动物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抵御寒冷,因此日增重与试验前期没有多大差异。同时,本研究发现陶湖F1代羊的日增重由242.14 g·d-1上升到290.71 g·d-1,这可能是由于试验后期陶湖F1代羊生长速度快,较大的形体结构能够抵御寒冷的侵袭,因此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促进生长。

体尺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生长情况、生产性状以及遗传特性。在动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身体不同部位按照不同的比例发生改变,因此在评价动物生产力时,体尺常被用来作为体重的补充指标[22]。此外,动物体尺还可以用来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来评估生长率、饲料效率、胴体特性,进而根据体尺指标来预估未来羊群的性能[23]。在动物新品种培育过程中,体尺指标也是评估育种效果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月龄相同,体型较大的动物性成熟相对较早,繁殖成功率较高[24]。本试验中,除体长在3个群体中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包括体高、胸围和管围均差异显著。湖羊的体高在试验第20~40 天时高于陶湖F1代羊,而在试验60~80 d 时显著高于南湖F1代羊;胸围方面,试验前20 d,南湖F1代羊胸围显著高于湖羊,而试验第40~80 天,南湖F1代和陶湖F1代羊均显著高于湖羊;整个试验周期内,南湖F1代和陶湖F1代羊的管围均显著高于湖羊。说明试验前期南湖F1代羊的骨骼以及肌肉的发育速度快于陶湖F1代羊,而试验后期陶湖F1代羊的生长速度快于南湖F1代羊,这与体重和日增重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也验证了体尺是体重的补充,是评价动物生长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肉品质也是本研究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关注的关键点。本课题前期对6 月龄湖羊和南湖F代羊的屠宰性能1和肌肉品质做了比较,发现南湖F1代羊的胴体质量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而背膘厚和GR 值显著低于湖羊;熟肉率显著高于湖羊,而剪切力显著低于湖羊;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湖羊[25]。此外,本课题针对12 月龄湖羊和南湖F1代羊的肌纤维特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南湖F1代羊的肌纤维直径、纤维面积、MyHCⅠ和MyHCⅡb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湖羊,而胶原纤维含量、MyHCⅡa和MyHCⅡx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湖羊;肌肉中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集中在醛类和酮类,其中南湖F1代羊的苯甲醛含量显著低于湖羊,而3-甲基丁醛含量显著高于湖羊,该物质主要赋予羊肉黄油味和坚果味[26]。进一步通过组学分析发现,湖羊和南湖F1代羊肌肉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是MYH8、MYLK3、MYL10、FIGN、MYOM3,主要参与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而差异的代谢物也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通路[27]。这说明通过杂交改善了后代的产肉能力和肌肉品质,并通过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改变了肌肉中脂肪酸组成,进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风味组成,也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接受度。本试验中,考虑到“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的需要,同时将南湖F1代、陶湖F1代羊和湖羊进行比较,且主要的关注点也集中在肌肉品质方面,发现前两个杂交组合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湖羊,这与本研究前期的结果相一致,也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相一致。而南湖F1代羊的屠宰率为55.37%,显著高于湖羊(53.47%),这与纯种南丘羊的品种特性相一致,说明通过杂交提高了后代的产肉能力。南湖F1代羊的GR 值显著低于湖羊,说明前者的胴体脂肪含量低于后者。陶湖F1代羊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眼肌面积是评价肌肉发育和胴体肉用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说明陶湖F1代羊肌肉发育和胴体产肉性能较好;此外,在牛肉分割中,通常将里脊、外脊、眼肉和上脑部位归为高档肉,而陶湖F1代羊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也说明陶湖F1代羊具有更高的生成高档肉的潜力[28]。陶湖F1代羊的皮重和睾丸重显著高于湖羊,而肺重显著高于南湖F1代羊。从侧面反映了陶湖F1代羊较好的产肉性能和作为父本在繁殖性能方面的优势。肌肉品质方面,南湖F1代羊的失水率显著低于湖羊,而熟肉率显著高于湖羊和陶湖F1代羊。肌肉中的水分大部分是存在于肌丝、肌原纤维和肌原纤维膜之间的不易流动的水。一般认为,肉的失水率越低,系水能力越高,肉的保水性就越好,进而改善肉的品质和风味,增加肉的出品率[29]。本研究中,南湖F1代羊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湖羊,说明南湖F1代羊的保水性更好,肌肉的适口性更好。熟肉率反映的是肌肉烹饪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和水分流失的程度,蛋白质可通过美拉德、热降解等反应影响肉的滋味和香味;水分流失可以影响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适口性,一般来说,水分流失越少,肉的营养越丰富,口感越好,同时,肉出品率越高,进而表明肉的加工品质越好[16]。本研究中,南湖F1代羊的熟肉率显著高于湖羊和陶湖F1代羊,说明南湖F1代羊的出肉率更高。因此,单从肌肉品质方面来看,南湖F1代羊的肌肉品质优于陶湖F1代羊和湖羊。

反刍动物肌肉营养成分是反映肌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是肌肉组织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水分含量与肉的多汁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0%~77%[30]。本研究中,3个杂交组合绵羊肌肉中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蛋白质是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按溶解程度不同,肌肉蛋白质可以分为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肌基质蛋白,它们与肌肉的嫩度、色泽、风味、口感和质构特性等品质密切相关[31]。本研究中,南湖F1代和陶湖F1代羊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湖羊,这与本课题前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南湖F1代羊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湖羊[25]。这也说明前两种杂交组合绵羊肌肉能够提供更优质的蛋白和营养价值。肌肉中粗脂肪多与肌肉的适口性、嫩度、肉色等相关。在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的沉积顺序为内脏脂肪、皮下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粗脂肪包含了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本研究中,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这与水分含量、剪切力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在6 月龄时,湖羊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肌间和肌内脂肪沉积速度差异不大。灰分代表了肌肉中的无机盐成分,灰分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构成机体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中灰分含量直接影响肌肉品质。本研究中,灰分对3个群体肌肉品质的影响不大。

肉羊养殖过程中,育肥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户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育肥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品种选择是根本因素[32]。养殖户和企业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品种,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研究中,湖羊是我国的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但出肉率不足的特点,而南丘羊和无角陶赛特羊是由国外引入的优质肉羊品种,通过杂交改良,陶湖F1代羊(320.72 元)和南湖F1代羊(318.05 元)育肥效益分别比湖羊(249.33 元)高出71.39 和68.72 元,这主要得益于前两种杂交组合绵羊体重不同程度的提高,导致新增产值较高,育肥效益更好。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湖羊通过与南丘羊、无角陶赛特羊杂交,促进了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降低了饲料效率,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肉羊养殖的竞争力;此外,杂交改善了杂交后代的肌肉品质和产肉性能,主要通过提高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熟肉率等增加产肉率;而通过降低失水率和增加蛋白质含量来提高肌肉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且在试验结束时,陶湖F1代羊生长速度优于南湖F1代羊和湖羊。

猜你喜欢
湖羊胴体南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南湖之春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南湖早春(节选)
内洛尔公牛的饲料转化率及其与胴体品质、非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关系
湖羊巴氏杆菌病诊治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