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2024-03-23 08:05浙江省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崔佳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鲜菜单经验

浙江省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崔佳佳

菜单式课程是在“项目课程”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其立足班本课程开发,依托“儿童生活”,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菜单式四步走为活动过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见图1)。

图1.“菜单式”课程实施过程

基于儿童生活,捕捉挑战性问题

1.基于游戏中的偶发探索捕捉“问题契机”

大班班本课程“有趣的纸”来源于游戏中的偶发探索。在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对应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纸非常好奇,于是,教师捕捉幼儿的“问题契机”,师幼共同寻找各种各样的纸,并制作成册。在收集过程中,幼儿们对纸有了较为粗浅的认识,进而提出了很多有关纸的问题,形成了初级的“提问菜单”,例如,纸是怎么来的?纸的种类有哪些?纸怕水吗?哪些纸不怕水?为什么有的纸很软有的却很硬?哪种纸最牢固?在偶发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关“纸”的秘密,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开启。

2.基于主题下的问卷调查引发“问题联想”

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通过主题活动“好玩的水”,幼儿对“水”有了极大的探究兴趣。为此,教师结合“水”的话题设计调查问卷,引发幼儿关于“水”的思考,例如,为什么会下雨?水从哪里来?水为什么可以吹泡泡?为什么船可以在水里开?……随后,幼儿在调查中逐渐发现水的颜色、味道、形态等基本特性和作用,以及水的溶解、张力、浮力、三态变化等。可见“提问菜单”的形成是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体现。

3.基于生活中的特殊事件形成“问题菜单”

特殊事件发生时,幼儿们对特殊事件的好奇有着普遍的关注,例如,在幼儿园年度体检时,很多幼儿对检查身高体重的仪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大班年级组选择这个特殊事件,以测量为核心教育价值,从“身高体重怎么量”“还有什么工具可以测量”“用不一样的方式量一量”“视力可以怎么量”等活动生成了关于“有趣的测量”课程菜单。

围绕课程实践,支持持续性探索

一、“菜单式”四步法,构建深度学习活动范式

1.步骤一:自制菜单——依托真实的生活体验

课程实施以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在捕捉“挑战性”问题、形成“问题菜单”的基础上,师幼进一步讨论、生成“课程菜单”。

一是“网络发散式”。以大班“象山海鲜”班本课程开发为例,结合“爱祖国、爱家乡”主题课程和“阿拉宁波”地方课程,捕捉幼儿对“各种各样海鲜”的探索兴趣,从“追寻—畅玩—探知”三个层次梳理幼儿关于班本课程“象山海鲜”的学习经验、生发路径和活动内容。

⑴“追寻”:多“点”感知、丰富经验 围绕幼儿关于“海鲜”的好奇和问题,结合亲子问卷调查去超市、菜场、码头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追寻海鲜的“前世今生”,并挖掘“北仑洋沙山”“舟山码头”“象山渔村”等当地资源,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并积累关于“海鲜”的早期经验,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做好经验铺垫。

⑵“探知”:“线”上联动、扩展经验 以幼儿经验发展为线索,结合“海鲜”的种类、特点、营养以及“禁渔期”“开渔节”等活动,将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线和幼儿的行动轨迹线“双线合并、联动发展”,不断助推幼儿在认知探索、语言表达、交往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⑶“畅玩”:“体”上贯通、整合经验 在探索的基础上,幼儿结合阅读、科探、展演、艺术、生活、建构等多个区域开展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实现“做中学、玩中学”,助推幼儿经验的立体整合、贯通、内化和提升。

二是“项目探究式”。以中班班本课程“水滴畅享”为例,结合幼儿“玩水”的生活经验,从“好玩的水—会变的水—小水滴、大世界”三个单元层层深入,生成项目探究式课程。

⑴“好玩的水”:多感官感知、丰富经验 在项目开启阶段,幼儿对水的波纹、印记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为此,我们在生活中玩洒水、喷水、打水仗的游戏,融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多感官通道,充分感知体验水的“流动”,不断丰富现有经验,为后期幼儿表达关于“水渍”的想象做好了充分的认知准备。

⑵“会变的水”:多情境拓展、扩展经验 在充分感知水的基础上,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自然情景中进一步观察喷泉、雨水的不同“形态”,比较、记录水的不同“印记”,在艺术情境中欣赏艺术家的“水渍”创作……促使幼儿在多情境体验中激发对“水”的兴趣和憧憬,为后续活动积累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情感期待。

⑶“小水滴大世界”:多视角创作、整合经验在充分感知和体验后,幼儿以多元视角再现幼儿对“水”的丰富感知和创作遐想,从“整体观察”到“局部探索”、从“动态流动”到“静态定格”、从“宏观欣赏”到“微观聚焦”、从“平面涂鸦”到“立体造型”等,充分展示了幼儿心目中的“小水滴大世界”。

2.步骤二:自主点菜——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根据“菜谱”按需点菜。教师事先提供“菜谱”中的相关内容供幼儿大致了解该“菜肴”的主要内容和事项,以便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内容。

3.步骤三:分组下厨——提供必要的人际支持

一是按教学内容的多少,分成“单点式”小组和“多点式”小组。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水的秘密”就属于“多点式”小组活动,幼儿们通过自主选择探究内容完成学习;调查活动“阿拉宁波——宁波十大名点”就属于“单点式”小组活动,每位幼儿拿到同一个探究任务,通过自主调查和学习,开展相关探究活动。

二是按互动对象不同,分成“小手拉大手”组和“小手拉小手”组,例如,中班开展“月亮日记”“我的植物朋友”观察记录,分别与爸爸妈妈和同伴结队,合作记录观察内容。

三是按幼儿发展层次,形成对点小组。当全体幼儿选择同一项复杂的探究任务时,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层次提出不同的探究任务,幼儿自主选择适宜难度进行探究。例如,在大班开展“对称美”的探索活动时,教师提供平面的蝴蝶结、半立体披风和立体帽子三种不同难度的材料,幼儿自主选择对点小组进行观察和装饰,从而感受不同形式的“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步骤四:厨艺点评——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

一是过程性评价。那幼儿自我评价、组内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维度,根据学习品质要素,从“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坚持专注、好奇发现、观察推理、想象创作、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运用星星贴纸代表“好”、“较好”、“一般”,并累计计数进行奖励。

二是综合式评价。结合幼儿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探究的动态过程和精彩瞬间,包括活动照片、实验操作、评价手册和教师评语等。

二、“探—说—记—展”形成深度学习过程逻辑

1.“探”:体验探究

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操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为后续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2.“说”:交流分享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幼儿在组内自主交流对话、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分析讨论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通过多形式的“分组下厨”,收集信息、找寻原因,并在小组交流分享中逐步构建新的知识、努力解决现存问题。

3.“记”:表征记录

基于前期的探索和交流,幼儿再次明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用符号、图像、文字等多元表征形式记录探索过程,这个过程是幼儿将内在思维外显的过程,也是促进儿童梳理经验的重要过程。

4.“展”:评价演绎

展示评价环节,既可以在每个单次活动的结束阶段开展,又可以在整个菜单式课程之中时时贯穿;既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又是幼儿反思回顾、分享经验的重要过程。教师始终观察、记录幼儿探究的过程,并用可视化的路径图,通过主题墙、课程路径图、幼儿记录展等形式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同时在整个课程中不断补充、呈现幼儿的阶段化学习成果,从而起到激励幼儿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充足共享”,满足深度学习的物质保障

1.充足的材料

一方面,幼儿在每次开展活动前都会计划、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特定材料,如在“象山海鲜”课程实施中,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海鲜制品”“海洋贝壳”以及相关图书、影像等资源,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幼儿园有专门长期收集和共享各类常用材料的“咪魔仓库”以及丰富的“嘻哈农场”和各类“功能室”资源,为幼儿持续深入探索与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持续的时间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自主意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开展。例如,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灵活实施。一方面,调整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重组他们一日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满足探索与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区域活动中的内容持续开放,既有充分的空间展示未完成部分的作品,又允许幼儿在晨间来园、自主区域、餐后、离园等各个环节满足自主探索的意愿,从而支持幼儿不断深化自主探究活动。

3.共享的氛围

首先,营造愉快、轻松的和谐氛围,促使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互通共享;其次,除了物质材料上的共享以外,更重要是精神上的共享——要重视幼儿在学习中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最后,支持幼儿同伴间的质疑批判、思维碰撞,这些更有助于幼儿的认知重构,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围绕问题解决,提供多样化策略

1.适度退后:鼓励幼儿多渠道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始终遵循适度退后原则。当幼儿遇到挑战时,积极鼓励幼儿多渠道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允许幼儿不断“试误”中逐渐发现问题、找寻原因,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幼儿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支架,不断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2.启发建议: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思考问题

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和建议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猜想游戏、谈话、讨论、观察、实验等途径,帮助幼儿多通道感知、理解问题,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具体操作中培养幼儿合理猜想、大胆推测和操作验证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幼儿深度理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同伴支持:促进幼儿思维碰撞、解决问题

在菜单式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的同伴资源,在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同伴间互助学习。当幼儿发展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多样化“分组下厨”形式,放手给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必要的时候提供合作与帮助,支持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分享,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4.家园共育:支持幼儿持续探索、后续延伸

幼儿的学习不仅局限于幼儿园,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支持。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家长能够有效支持幼儿展开相关的前期调查、资源收集和个性探索。首先,在菜单式课程中,家长能通过亲子问卷、亲子社会调查等形式支持幼儿在家庭中完成“大手拉小手”形式下的分组学习活动;其次,家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家长助教”活动为幼儿的自主探究助力,实现不同的探究需要;最后,幼儿的学习是持续的、不断深入的,只有家园共育才能有效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索和后续延伸,真正实现幼儿的终身学习。

通过课程实践,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极大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使其养成了爱探究、乐合作、善学习等良好学习品质,而且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教育教学的能力,并积累形成系列班本课程资源,为园本特色课程开发提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海鲜菜单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中国新年菜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警惕美味海鲜中的致命细菌
本月菜单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