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23 02:18张晓鹏郭伟伟曹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通心络微血管分级

张晓鹏 郭伟伟 曹军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新乡 45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手段,但PCI 术后常造成炎症介质释放和血管内皮损伤,易增加PCI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目前临床对于AMI 行PCI 术后患者采用抗凝、稳定斑块、扩张冠脉等药物治疗,能够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状态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的循环障碍疾病[2],在AMI 行PCI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但该病治疗周期长,西药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而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近年来,中医治疗在AMI 患者群体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中医学经脉理论认为脉络系统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系统相对应,脉络学说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基于其病理变化、发展规律、证候特征和辨证用药提出了“孙络-微血管”概念,认为不同组织的脉络疾病虽有不同表现形式,但其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孙络-微血管”损伤,而实施“孙络-微血管”保护成为了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准则[3]。通心络胶囊具有通络止痛、益气活血之效,常被应用于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基于“孙络-微血管”理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或许能够达到更佳疗效。本研究旨在分析通心络胶囊对AMI 行PCI 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心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106 例AMI 行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5 例;年龄50~76岁,平均(63.25±5.77)岁;PCI 术后病程3~60 d,平均(29.33±8.68)d。观察组男29 例,女24 例;年龄51~75 岁,平均(62.82±5.98)岁;PCI 术后病程4~60 d,平均(30.25±9.1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10315)。

1.2 诊断标准 (1)符合AMI 西医诊断标准[4]:血清心脏肌钙蛋白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 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99 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急性心肌缺血症状、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的病理性Q 波、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血栓。(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辨证为心血瘀阻证,心胸阵痛,固定不移,如刺如绞,入夜为甚,面色晦暗,伴有胸闷心悸。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依从性好;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用药不耐受;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近3 个月参与其他研究。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10940041)口服,2 次/d,20 mg/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册证号J20130078)口服,1 次/d,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19990258)口服,1 次/d,20 mg/次;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国药准字H10970082)口服,1 次/d,5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国药准字Z19980015)口服,3 次/d,4 粒/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 周。

1.5 观察指标 (1)心肌微循环。治疗4 周后,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 分级,并记录校正的TIMI 帧数(CTFC),其中3 级指血流能够在3 个心动周期内通过闭塞部位到达闭塞血管远端;2 级指血液能够通过闭塞部位到达闭塞血管远端,但所需时间>3 个心动周期;1 级指血液能够通过闭塞部位,但无法达到血管远端;0 级指闭塞血管远端无法检测到任何血流。心肌再灌注分级(MBG):3 级指与对侧或同侧非梗死区域比较,心肌显影正常;2 级指中等心肌显影,且与对侧或同侧非梗死区域比较较小;1 级指仅有少量心肌显影;0 级指无心肌显影。(2)心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测两组患者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水平。(3)炎症水平。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采集两组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4)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2 级但未达到Ⅰ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1 级但未达到Ⅰ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校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微循环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TIMI分级、MBG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CTFC 帧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微循环对比(±s)

表1 两组心肌微循环对比(±s)

组别nTIMI 分级0~1 级TIMI 分级2 级 TIMI 分级3 级 MBG 分级0~2 级 MBG 分级3 级CTFC 帧数对照组观察组Z/t P 53 53 7(13.21)1(1.89)3.954 0.000 16(30.19)4(7.55)30(56.60)48(90.57)18(33.96)3(5.66)3.634 0.000 35(66.04)50(94.34)39.54±3.68 26.95±3.44 18.195 0.000

2.2 两组心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SV、LVEF、LVED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

LVEDV(m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SV(ml)治疗前治疗后LVEF(%)治疗前治疗后53 53 t P 66.85±4.12 66.23±3.88 0.798 0.427 70.23±3.44 75.02±3.56 7.044 0.000 54.52±2.69 54.15±2.49 0.735 0.464 62.69±3.28 65.36±3.44 4.089 0.000 58.76±2.05 59.02±2.23 0.625 0.533 62.08±1.45 63.96±1.62 6.295 0.000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ng/L,±s)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ng/L,±s)

IL-6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TNF-α治疗前治疗后CRP治疗前治疗后53 53 t P 13.55±3.22 13.21±3.05 0.558 0.578 10.11±2.15 7.99±2.03 5.220 0.000 11.35±2.41 11.02±2.18 0.739 0.461 4.86±0.86 3.11±0.67 11.686 0.000 22.56±3.62 23.06±3.48 0.725 0.470 15.12±2.95 9.44±2.23 11.182 0.000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将AMI 归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该病病位在心,与脾、肝、肾联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学认为心脉痹阻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6]。AMI 患者脏腑阴阳亏虚,导致肾气无法鼓动五脏之阳,自身血脉失于温煦,气血运行受阻,瘀滞于心脉,心痛则生;外感寒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诱发瘀血阻滞心脉,不通则痛。现代医学所说的微血管是血液、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代谢、营养供应、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7]。《类经·孙络溪谷之应》云:“表里之气,以络由通,故以通营卫。”认为孙络是营卫交汇贯通之场所。此外,孙络还具有网络状结构、弥散性分布、双向气血流动等特征。可见孙络与微血管在循环特点、解剖形态和功能上存在较高相似度。“孙络-微血管”理论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相似的病理基础,即孙络或微血管自身结构损伤,导致营卫之行受阻或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加速疾病进展,此现象与AMI 行PCI 术后患者存在较高的血管内膜损伤风险符合[8]。因此,实施“孙络-微血管”保护措施或许可促进AMI 行PCI 术后患者康复。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基础治疗中虽包括抗凝、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能够改善局部循环状态,但对于微血管的保护作用仍存在不足。而通心络胶囊具有良好的血管保护、活血通络作用,所含人参生血补气;赤芍止痛化瘀;蜈蚣、全蝎祛风散结、通络止痛;檀香温中行气;土鳖虫、水蛭破血逐瘀;蝉蜕定惊解挛;酸枣仁养心安神;乳香、降香活血行气;冰片通窍降火。全方共奏通络止痛、活血益气之效。

TIMI 分级、MBG 分级和CTFC 帧数是反映AMI 患者血管畅通状态和心肌再灌注恢复状态的重要指标,心肌微循环状态可直接影响患者心功能[9]。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IMI 分级、MBG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CTFC 帧数低于对照组,SV、LVEF、LVED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保护心功能。常规基础治疗中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扩张动静脉血管,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从而调节局部微循环状态,改善心肌细胞供血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10]。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通心络胶囊中人参具有心功能保护作用,人参总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单体皂苷能够扩张冠脉,改善心肌微循环[11];赤芍提取物能够使血小板黏附作用降低,抑制血栓形成[12];水蛭所含小分子肽类物质具有强抗凝作用,对血栓具有直接溶解作用[13]。因此,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改善心肌微循环,提高心肌细胞供血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PCI 手术虽能够实现早期缺血心肌再灌注,但其所产生的机械损伤破坏了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加重了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了不稳定斑块破裂风险,不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基础治疗虽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发生风险,但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存在一定不足。而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胶囊中全蝎所含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合成、释放[14];乳香提取物对于炎症反应细胞活素具有抑制作用[15];水蛭对于炎症的早期及晚期病理改变均有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控制机体炎症水平[1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安全性高。综上所述,对AMI 行PCI 术后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心肌微循环,保护心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安全性高。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分析通心络胶囊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通心络微血管分级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分级诊疗路难行?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