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研究

2024-03-24 04:55王雪飞
兰台内外 2024年1期
关键词:声像档案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云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研究》(2022-3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雪飞(197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声像档案管理、档案馆学。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20年底,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勝利收官,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文章以云南省部分县级档案馆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情况为调研基础,探讨了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服务意义、服务问题及未来展望,以期为后续乡村振兴的发展给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声像档案;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振兴与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3月16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再一次强调了乡村振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2023年7月26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云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中提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指的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扶贫主管部门和村(社区),在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本地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及贫困退出的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储和传输的照片档案、音频档案和视频档案”。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之前,云南省历经了2014~2020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精准扶贫照片档案接近300万张、音视频档案近2万盘,为管理好音视频档案资源,云南省依托县级档案馆,设置了相关数据库实施管理,以期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云南省乡村振兴工作自启动以来,其涉及领域不再局限于前一阶段的精准扶贫覆盖范围,而是基本涵盖了各个层级,如昆明市有7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2个县级市,3个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4个市、9个县等,全范围覆盖。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指的是以云南省各县级档案馆为服务主体,配合其他声像档案归集点,以馆藏声像档案资源为开发基础,研发多形式、优质的档案加工成品,提供给乡村振兴实施单位、部门及人员的服务过程。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意义

2022年10月,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规划基础、目标、任务和保障等,云南省乡村振兴规划重点体现在巩固拓展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成果;促进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强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强项目资金资产管理;持续深化社会帮扶工作;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各个领域。因此,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也要根据规划任务做好资源服务工作,以此充分体现服务意义。

1.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阶段性工作经验

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于精准扶贫工作基础之上,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延伸性努力,二者具有紧密联系。例如,精准扶贫声像档案中涉及家庭贫困户帮扶过程中的信息登记、支撑产业的现场指导、新建住房的搬迁对比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可以展示脱贫攻坚细节性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历史信息的查找,便于乡村振兴特定实践领域的信息指导,使后续工作连贯有序、高效快捷,还能够启发乡村振兴工作新的思路及角度。

2.为形成全媒体式的乡村振兴实践记录提供借鉴

声像档案是指“社会实践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声音‘图像(静止或活动)或音像合一符号形式记录地对实践主体具有凭证、参考价值,并依据历史条件以当时可获得的载体归档保存的原始记录”。声像档案有别于文字纸质档案的本质在于档案内容记录符号的不同,在碎片化、短视频蔓延的当下,具有视听效果并兼顾原始记录性的声像档案既摒弃了流行记录载体的弊端,又为实践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较之文字档案更直观生动,更有感染力。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记录了本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胜利成果,其资源形成内容、格式及框架都已经渐趋成熟,工作人员可以此为依据规避工作误区,形成乡村振兴阶段的声像档案记录,最终构成全息影像式乡村振兴工作实录。

3.为传承云南乡村记忆,重塑村落价值观提供帮助

1950年,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布莱邦在首届国际档案大会中指出,档案就是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国家的历史证据,一个关乎国家灵魂的载体。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可以充分展示云南省所辖区域内乡村脱贫建设的记忆内容,生动鲜明且细节突出,以此为建设蓝本,云南省于乡村振兴工作方面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传承云南乡村记忆内容,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也科学诠释了学者陶自祥所提出的“充分赋予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及社会等新时代价值元素”,完成云南本省村落价值的重新演绎。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现状及原因

2020年7月,云南省档案局下文要求全省州市级档案馆展开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州市级单位积极配合建库工作。经过努力,云南省所辖县级档案馆已先后使用了音像档案专题数据库对精准扶贫声像档案资源实施统一归集、开发及利用。笔者通过部分县级档案馆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馆已基本完成精准扶贫声像档案资源的录入工作,其数据库对社会开放,有需求的各部门及人员均可到馆开展声像档案的利用。从2022年来看,昆明市寻甸县、德宏州陇川县和红河州屏边县档案馆等都陆续开展了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工作,吸引了部分单位及人员来馆查阅声像档案。由于服务主体对于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而服务对象(乡村振兴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及人员)对于服务资源并不熟悉,双方供需内容不平衡,故而整个服务工作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1.服务资源不全面

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资源经过前期努力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资源本身结构存在问题。一是归集数量不够,从已归档的精准扶贫档案整体来看,声像档案数量本身较之文书档案并不占据优势,数量不大,规模一般;二是归集类别不全,已归档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是以照片档案为主,音视频档案为辅,且其中视频档案内容侧重于宣传领域,音频档案基本缺席。服务资源本身存在结构问题,究其原因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时,在相关政策条例中虽然提到了声像档案归档问题,但声像档案形成过程更多的是依靠进村进户工作人员主动形成,做不到如文书档案一样有规范的形成程序,缺失现象较常见,加之进村进户工作人员不一定是档案从业人员,不具备后者专业的档案归集知识,如相当数量的现场照片档案是由工作人员手机拍摄,影响了后期照片档案归档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因此,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整体结构不全,质量存在不足,造成后续服务内容及形式上的捉襟见肘,进而无法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借鉴。

2.服务形式较单一

根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档案馆调研来看,在脱贫攻坚声像档案中的照片档案主要集中在领导视察调研、挂包帮转走访、会议、对口扶贫合作协作、社会帮扶、贫困户脱贫、贫困村脱贫、贫困乡脱贫以及其他重要照片等九大类上,对于乡村振兴可以提供细化的脱贫细节指导,但从档案馆利用反馈信息来看,在来馆查阅该类声像档案的案例中并没有直接用于乡村振兴实施领域,而是大部分用于编史修志,如扶贫志的撰写或是用于举办展览等,年服务频率较低。这种服务次数存在不足,服务形式仅是编史修志及宣传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县级档案馆作为基层综合性档案馆,其日常工作涉及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业务繁多,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去开发专题性精准扶贫声像档案项目。同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开发成果配套宣传,进一步造成服务对象(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及人员)并不熟悉档案馆服务资源的情况,双方信息不对称,自然无法有效开展服务工作。

3.服务保障条件匮乏

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根据相关文件确实能促进该领域的良性发展,但由于缺少专门的政策支持,其服务工作在资金及人员配备上存在问题,如在声像档案资源的管理上云南省启动了专门数据库的使用,从资源归集阶段就考虑到资源入库管理,也夯实了未来资源共享的基础。但是,省内各县档案馆由于经济原因,数据库建设步伐并不一致,资金有保障的县级档案馆在数据库安装、使用方面进展较为顺利,但资金不到位的档案馆,则数据库安装使用处于滞后状态。同时,县级档案馆作为服务主要核心主体,其人员配置不足,虽然日常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但专题性资源开发工作仍欠缺专业档案人员或具备相关知识结构的其他人员加入。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展望

2023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文中提道: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擺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心是继续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成果,并进一步根据乡村本身特点加大农业发展,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在物质文化雄厚的基础上,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实现村落精神文化的传承及完善。当下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可以为本省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工作提供广大的用武之地,还可以为丰富精准扶贫档案后续资源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目前服务情况来看,精准扶贫声像档案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过程的案例较为匮乏,尤其是涉及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服务效果并不显著,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探索。

1.完善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资源结构

精准扶贫声像档案资源的归集实践侧重于照片档案类型,其归集质量及数量都存在缺陷,由于后续工作无法补拍补录,因此,调整原始资料结构,提升其存储质量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资源完善工作。一是可梳理精准扶贫声像档案原件的归档格式要求,统一共享平台的标准;二是采用征集手段,号召散落于各人手中的声像档案资源补充入馆,在一一检查的过程中替换相同主题的优质资源;三是县级档案馆也可积极与当地融媒体合作,将相关声像资源纳入资源统一体系,补充资源空白点。

2.拓展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内容及形式

精准扶贫声像档案归集资源的初级形式为照片、音频及视频等,其服务形式多为脱贫攻坚照片档案内容的查阅和使用。为加强开发成果,各县级档案馆可以馆藏扶贫声像档案为立足点,在深入了解云南省乡村振兴工作规划的具体指向后开展针对性服务,如在提供前期扶贫工作中立档建卡户因病归贫的医疗证明影像档案;易地扶贫搬迁后居住建筑的全套照片档案;加大加强精准扶贫过渡至乡村振兴前后阶段的对比影像档案等,也可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虚拟或线下专题展览,开展技术类档案二次编研,制作展示乡村美、民族亲等主题的纪录片等。多方集思,积极宣传,提供形式新、主题多的深度加工产品。

3.完善服务平台保障体系

县级档案馆在吸纳不同服务主体,在面向基层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扶贫声像档案服务时,需要后台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转,包括政策的支持、资金的畅通及服务人员的到位。在政策方面,由于没有针对精准扶贫声像档案服务的政策参考,因此,可借鉴2017年《云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2019年《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及2021年《“十四五”云南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找到有利于精准扶贫声像档案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政策引导;在资金方面可考虑争取财政专款专用;人员配备方面则可申请由省档案馆牵头,引入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及其他力量共同下到基层培训服务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的胜利收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在前一阶段中形成的大量声像档案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有效的高质量服务,促进该阶段的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双方工作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韩艳琴.新时期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内外,2020(8):38-39.

[2]王啸天.乡村振兴背景下昆明市特色乡村产业市场开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1.

[3]天津市北辰区委办公室(区档案局)、区档案馆.探索档案服务新路径  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天津市北辰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创建[J].中国档案,2022(03):33.

[4]陶自祥.乡村振兴的路径——基于云南的考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5]孔祥智.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猜你喜欢
声像档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医疗机构声像档案需看清现状找对策
浅谈企业声像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
企业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声像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
浅析企事业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