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24-03-24 13:16
董事会 2024年1期
关键词:商誉业绩补偿

业绩补偿协议背后的道德风险

2018年12月,上市公司日发精机收购捷航投资100%股权。日发集团就重组置入的Airwork公司业绩作出承诺,即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22年度Airwork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250万新西兰元。如未完成承诺数额,日发集团需要按补偿协议约定向上市公司进行股份或现金补偿。2022年度,Airwork公司业绩未能达到预期,从而触发业绩承诺补偿纠纷。嗣后,日发精机起诉日发集团要求履行业绩承诺,但截至2023年12月1日,该案尚未开庭审理。2024年1月8日,日发精机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日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董事长吴捷合计质押公司股份2.61亿股,占其合计持股数量比例近100%。

【微评】

为上市公司提供业绩补偿承诺,其目的在于为公司稳健经营提供一种经济保障机制。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业绩补偿承诺类似一种担保,在法理上与“人的担保”——“保证”相近,是由承诺方以其商业信用为支持,以双方业绩补偿协议的形式约定,当经营风险或者业绩效果未达约定时,由承诺方给予对方经济(尤其是资金)补偿的一种约定。

显然,业绩补偿承诺不仅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保障机制,以确保公司在面临挑战或未能达到业绩目标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支持。在注意到业绩补偿协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业绩补偿协议背后存在的履约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人们在顺风或逆风而行时,往往会因市场走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姿势,采用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选择。虽然,跟所有有效协议一样,有效的业绩补偿协议也应当严格遵守、履行,方不违订立契约之初心与合同目的,但实践中,一旦出现无法完成业绩指标的苗头,聚拢在美好业绩憧憬周围的投资者、业绩补偿承诺人等,也就作鸟兽散了。

不过,在业绩承诺补偿诉讼还没厘清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日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董事长近日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尽数”质押的做法,有一种将赌桌上所有筹码统统“梭哈”的感觉,体现出打算“不玩了”、准备迅速离场的意志。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一方面,业绩补偿诉讼已经使得公司原本计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事项被迫终止,存在公司股价波动之虞;另一方面,股份质押还存在引发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可能。

谨防“商誉减值”操作规避法律监管

1月1日晚间,*ST围海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3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ST围海存在两项涉嫌违法的事实,均涉及资产减值类事项,并造成了3个会计年度的利润总额存在虚减或虚增。

【微评】

商誉减值或许是近年来上市公司“调整”经营业绩的惯常做法。究其原因,一是“商誉减值”本身具有一定模糊性,难以精准把握;二是上市公司在认定“商誉减值”时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操作空间;三是“商誉减值”往往可通过后期更正,变更减值准备数额,有一定的“纠正”机会。

这种“商誉减值”操作,不仅有悖企业经营客观事实,更存在规避法律监管的可能,一经实施即传递虚假事实,影响投资者理性判断,并可能同时触犯监管规则。目前,或许是基于处罚依据、证据材料等原因考虑,监管部门只是从相关商誉减值事项存在虚假记载为由加以处罚,恐无法对此类行为有效阻隔。

上市公司环境风险日渐暴露

近来,多家上市公司因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违规,被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处罚,而暴露其环境风险问题。实际上,除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状况、行业竞争等因素之外,环境风险日渐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微评】

相较于传统的经营风险,环境风险有其自身特点:

第一,环境风险合法合规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问题往往受到公众高度关注,不良的环境声誉极易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产生负面舆情和作用。受到环境法规管束与监督,企业需要确保其生产和经营活动须符合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

第二,公众的环境风险知情权、监督权更为清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章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第三,环境风险违法违规行为后果或成本日趋加重。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罚款、停产处罚,不仅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且势必传导至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生全局性影响。

第四,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原则已然明确。“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公认的原则。上市公司被要求定期公布ESG报告已经成为国际通例,随着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ESG报告也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声誉、市值产生直接影响。

整体来看,环境风险更强调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责任,而传统企业经营风险更侧重于内部管理和运营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的分工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涉及环境保护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行业监管机构等,它们需要明确分工,减少监管分工不清与监管任性,杜绝行政权力滥用、缺乏透明度等现象的出现,在实现监管目标的同时,平衡好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与经济健康运行之间的关系。

点评人杨为乔系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商誉业绩补偿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主要业绩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解读补偿心理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