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成功举办

2024-03-24 10:53中国农业大学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化高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

□ 杨敏丽

1月14日,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会议围绕“补短板·高质量·可持续”主题,采取政策解读、主旨报告、对话交流等方式,探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与策略。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杜太生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成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机械化教学、科研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愿与各方一道,继续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教授表示,正确理解中央精神和正确认识中国农机化发展情况,是正确判断发展形势、展望发展趋势的前提和依据。他指出,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全面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发展阶段,要着力解决机械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开放态度,不断创新,谱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原司长李伟国在发言中指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如马铃薯、油菜、甘蔗等机械化水平不高,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也还不到50%;在农机装备制造方面,某些领域还缺乏适用农机品种,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部件及材料还受制于人,以及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等,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综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各方协同助阵,不能单一地依靠机械装备的研发改进;需要紧盯科技前沿发展,以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需要尊重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作了题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他指出,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化农业机械化政策研究,提出了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和竞争能力强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机技术和产业合作。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恒新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态势》的报告。他指出,“十四五”新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凸显、基础不断夯实的新特点,可谓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即: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改善,技术迭代明显提速,从供给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撑;需求侧支持政策稳定实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发力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推进全程全面发展的同时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空间将深入拓展;社会化服务加快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主体保障更加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赵春江作了题为《汉诺威农机展对我国农机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的主旨报告,全面介绍了无人驾驶技术与装备、精准喷药技术与装备、精准播种技术与装备等前沿进展情况,提出坚持现代·智慧·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把握优势、持续投入,着眼应用、谋求创新;未来装备将不会集中在增加设备尺寸、工作宽度和数量上,而是通过电子和数字解决方案,实现环境兼容和高效应用。

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宝林在《稳链强链促进农机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的主旨报告中提出,“优质”是约翰迪尔核心价值观,供应链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他分享了约翰迪尔质量塑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通过质量流程和标准来保证供应链质量?如何持续推动质量改进?如何评价供应商质量同类最佳?他还介绍了高质、韧性供应链对业务的影响以及在供应链可持续性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着重提出了关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他指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进程关键在于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集约化经营形式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具体操作上,将土地以托管方式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生产,把小农户、小规模生产融入到现代农业大生产之中,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同时,大力推进农机化由数量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鼓励农机企业在逆势中寻求创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合规部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关敏作了题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的技术报告,介绍了相关政策法规、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情况、移动源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监管等情况。2022年,共有340 家企业公开了58.8 万台农业机械信息,包括337 家国内企业的58.7 万台和5 家国外企业的671 台。农业机械是机动车排污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22年12月1日国四排放标准实施,国四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占比逐步增加,预计2025年当年减排NOx 37.5 万吨、PM 3.2 万吨,减排比例分别为12.5%和19.3%;2030年当年减排NOx 106.4 万吨、PM 7.7 万吨,减排比例分别为35.0%和46.8%,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他表示,未来将采取一企一档监管模式、一致性与符合性监管、在用符合性检查、发动机确认检查、远程在线监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入户检查、非道路召回监管等方式,实现机械全生命周期监管。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处长周小燕分别作了题为《基于场景驱动的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补短板促升级加快推进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的报告。在“补短板与高质量”“补短板与可持续”“产学研支撑”嘉宾对话互动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中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挑战,短板产业、短板区域、短板作物、短板技术及短板产品,科研开发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与培训保障、产学研结合机制等主题开展了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办,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相关媒体记者等近200 人线下参加了会议。据了解,直播平台超过2 万人次观看。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化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