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方渊源及临证用药配伍特点研究

2024-03-25 06:13雷震云薛国忠蔺兴遥黎斌宁李廷保
中成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医方剂型方剂

雷震云,薛国忠,蔺兴遥,黎斌宁,薛 欣,李廷保

(1.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道医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上至皇家,下至宫观的道士在以医传教和养生成仙的生活过程中的医学经验累积,当今中药方剂学未收录的道医特有的预防疾病、健体益寿的方剂,大多是道医珍藏而不轻传的秘方,临床内外结合辨治,具有师传口授、疗效神奇、丹药精良之特点[1-2]。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中医学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彰显了道教医学价值,在治疗疑难杂症、养生长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选取宋代 《云笈七签》[3]、明代 《正统道藏》[4]、清代《道藏輯要》[5]、民国《道藏精华》[6]、现代《道家医方》[7]中收载的715 首道家医方为数据来源,利用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分析道医方剂的药物品种、功效主治及用药特色,以期传承师传口授的道医秘方的临床应用,为道医神奇疗效的临证研究提供借鉴。

1 资料处理

1.1 资料提取 所选取的5 部医籍包括方剂来源、方药剂型、药性药味、药物类别、服药频次、送服物质、功能主治,以及药材类型、药用部位、使用频数等,将以上信息录入“道家医方数据信息表”,按方剂名第1 个英文字母排序。

1.2 资料统计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GB/T 14396—2016 疾病分类与代码》,对“道家医方数据信息表” 中方剂的主治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其余信息进行定量统计。

2 方法与结果

2.1 渊源 共得到57 种文献中收载的715 首道家医方剂,具体见表1。由此可知,《肘后备急方》 收录方剂最多,可能当时用道家医方辨治疾病最广; 明代收载道家医方最多,其次是唐代、晋代,隋代最少,可能与道教在当时的盛衰相关[3-7]。

表1 道家医方渊源

2.2 方名 方剂命名方式主要有10 类,包括“主药+剂型” (占比29.76%)、“主治+剂型” (占比19.84%)、“功效+剂型” (占比11.16%)、“药味数+剂型” (占比9.92%)、“著名道医名+剂型” (占比8.68%)、“古代神仙名+剂型” (占比7.44%)、“极八卦+剂型”(占比4.96%)、“道教名山+剂型” (占比3.76%)、“四方神名+剂型” (占比2.48%)、“著名道观名+剂型” (占比1.24%)。另外,通过命名可以推断方剂来源地域,如太岳、华山、太玄、龟台、王母、长春、灵宝等,同时也可推测创始人,如华佗(华佗救卒死方)、扁鹊(扁鹊救卒死方)、吕祖(吕祖苦参散)、孙真人(孙真人七子散)、臞仙(臞仙琼玉膏) 等。综上所述,方剂命名除了常用形式外,还有古代神仙名、太极八卦、道教名山及创始人[7]。

2.3 剂型 道家医方主要涉及15 种剂型,主要为汤剂、散剂、丸剂、丹剂、膏剂,其中内服制剂有673 种,外用制剂有42 种,具体见表2。由此可知,常见的为汤剂(占比 43.64%)、散剂 ( 占比 17.06%)、丸剂 ( 占比12.45%)、丹剂(占比6.43%)、膏剂(占比4.76%)。另外,临床上散剂主要冲服或涂撒患处,而道家方剂中煮散剂是特色,其煎煮方便,提取药用效率高,如老君神明散等,尤其是太乙流金散打细过筛后装入三角绛袋佩胸前,挂在门上可消毒灭菌,突显了古代道医预防瘟疫的特点。

表2 道家医方方剂剂型分布

2.4 组方药数 道家医方组方药数在1~30 味不等,其中1~20 味占比95.32%,1~10 味占比67.85%,表明其数量适中,最常见的是5 味药(占比15.36%,如太玄草五行丹等),其次是7 味药(占比9.14%,如神仙沉麝丸等)、4味药(占比6.24%,如益寿地仙丹等)。另外,含单味药方剂有52 首(占比7.41%,如金蟾散、神仙玉女粉等),含30 味药方剂仅有苍龙丸,为补肾填精、强身健体的坎卦类道家医方。

2.5 临床应用

2.5.1 八卦、主治疾病 依据伏羲八卦理论,将道家医方分为8 类,如巽卦医方主治中风胸痹、急症卒死、疫疠瘟疫等疾病,具体见表3。由此可知,巽、震、乾、坤、艮、坎、离、兑卦类方剂分别主治肝、胆、左肺、脾、胃、肾、心、右肺所属疾病[3-7],尤擅长补肾益寿、强性延命、健体美容的预防治疗,同时反映出当时道观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医疗服务水平。

表3 道家医方八卦、主治疾病方剂分布

2.5.2 功效 715 首道家医方按照功效可分为17 类,包括59 个亚类[7],具体见表4。由此可知,常见功能为补益、理血、清热、安神、温里、和解、解表、理气、祛湿、祛风、消食等,以补益剂最多,这可能与古代道人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观念有关。

表4 道家医方方剂功效分布

2.5.3 送服药引 在临证服药时,有53 首方剂使用酒(包括无灰酒、茴香酒、米酒、黄酒),28 首使用姜汤(包括淡姜汤、酒姜汤),14 首使用凉水,6 首使用盐汤(包括姜盐汤),4 首使用米汤(包括糯米粥、糯米饮),3 首使用醋汤(包括米醋),使用茶清、葱茶汤、姜葱汤、麦芽汤、薄荷汤、木瓜汤、杏仁汤、灯心汤、大小茴香汤各2 首,使用苦楝根汤、薄荷汤、陈皮汤、木香汤、人参汤、沉香汤、茯苓汤、酸枣仁汤、益智汤、车前子汤各1 首。综上所述,以酒为送服药引的方剂最多,可能取其疏通筋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以及临床重视辨治胸痹、跌打损伤等疾病,并且其他药引也体现了道家医方临证辨治的个性化,从而起到最佳治疗效果。

2.6 药味特点

2.6.1 类别、数量 共475 味,包括植物药366 味(占比77.05%)、动物药56 味(占比11.79%)、矿物药35 味(占比7.37%)、辅料7 味(包括米粉、白沙糖、冰糖、米醋、茶清、无灰酒、黄酒,占比1.47%)、其他11 味(包括陈臭、百草霜、石胆、玉英、容成、金精,蜚蠊、夜千、栗楔、饭藤、苦耽,占比2.32%)。其中,中药材为463味,相同比率高达97.47%。

2.6.2 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前二十的药味依次为茯苓(占比37.48%)、甘草 (占比 35.66%)、生地黄 (占比35.10%)、人参(占比34.83%)、当归(占比33.71%)、熟地(占比33.29%)、牛膝(占比19.30%)、肉苁蓉(占比19.30%)、菟丝子 (占比 19.02%)、肉桂 (占比18.60%)、远志 ( 占比 18.46%)、石菖蒲 ( 占比18.46%)、白术(占比18.32%)、山药(占比18.32%)、天门冬(占比18.04%)、附子(占比17.62%)、五味子(占比17.62%)、巴戟天 (占比17.48%)、杜仲 (占比17.34%)、山茱萸(占比17.34%)。

2.6.3 植物来源 共56 种,包括生葱、大葱、葱白、萝卜、大蒜、生菜、菘菜、蒜芥、韭菜、韭根、生姜、干姜、炮姜、川椒、蜀椒、胡椒、大茴香、海藻、桃子、李子、黑芝麻、米粉、麻油、寒食面、粟米、粳米、山楂、胡麻、绿豆、真酥、桑椹、麦曲、芡实、薯蓣、黄花、蜂蜜、米醋、莲实、枸杞、食盐、莲米、饴糖、莲子、干枣、海盐、香油、藕节、鱼腥草、山药、大豆、糯米、冰糖、核桃肉、龙眼肉、竹荪、木耳[8-9],体现道教追求长生成仙的饮食观及“食其时,百骸理” “味无味” “食不厌精” 的养生理念,注重甘淡饮食、调养身心,与现代养生保健观念十分吻合。

2.6.4 动物来源 共48 种,包括猪膏、猪肉、猪心、猪血、猪胰、猪蹄甲、羊血、羊乳、羊肾、羊肾脂、羊腰子、白羊子肝、雄鸡冠、鸡肾、鸡子、乌鸡肝、雀脑、雀肉、黄鼠心肝肺、蚯蚓、蛤蟆、狐阴、蝉甲、海螺、兔肝、萤火虫、鲤鱼胆、海马、麻雀卵、蚕蛾、虎骨、鹿角、人胎盘、雄黑犬骨、乌龙骨、鹿茸、牛乳、牛板筋、鹿筋、牛脂、红蜻蜓、干蝎、田螺、蟑螂、海粉、龟甲、鳖甲[8-9],体现道教提倡用“血肉有情之品” 强身健体、填精补髓、补益气血,从而达到延年益寿、身体康健的目的。

2.6.5 生僻来源 共有58 种,包括女青、蛇含草根、零陵香、陈臭、蟠桃、石斡、防葵、紫梢花、海蛆、栗楔、细墨、石胆、箭芪、桃胶、鸡头实、詹糖香、巨胜、鸡舌香、薰陆香、鼠李根皮、蔷薇根、鼓子花、松黄、蔓菁子、酸浆草、饭藤、苦耽、石枣肉、石燕子、青松叶、菥蓂子、桑耳、秋石、鸡舌香、独摇草、蓍实、月蚕沙、木神、玉英、容成、金精、云母、白梅花、石龙芮、百石脂、陈壁土、雄鸡粪、马蔺花、檀柏、蜚蠊、鱼鳔、夜千、鸡屎、胤丹、光明砂、石莲肉、白莲须、锅底灰等[8-9],均未在民族药专著及《中药学》 中收载,故有必要进行相关本草学研究,以期探究其植物学来源,适用于临床组方借鉴。

3 讨论

方剂是医家学术思想的载体,道医学术思想特色主要通过方剂体现[7]。首先,道医方剂源于道士以医传教和养生成仙的生活过程中,具有师传口授、秘而不传、预防疾病、健体益寿、疗效神奇之特点。其次方剂命名独特,尤其采用“古代神仙名” “太极八卦” “道教名山” “四方神名+剂型” 来命名。然后,依据伏羲八卦理论将道家医方分为8 类,具体见表5。最后,道家医方功效主要突显填精补益,以期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观。

表5 道家医方八卦分布

4 结论

道医是祛病养生的理论基础,也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10-12]。道医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数以千计的不肯轻传的秘方,在临床上疗效奇特,实用价值颇大,因而有必要对道家医方渊源及用药配伍特点进行挖掘,让曾经具有师传口授、处方精炼、疗效神奇的秘方为现代临床辨治疑难杂病、延年益寿、养生长寿发挥重要作用[13-15],也为研究敦煌医学[16]提供理论依据,更为道医将在未来开发新药开辟前景。

猜你喜欢
医方剂型方剂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良医拒传方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