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观下学校德育评价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

2024-03-26 12:16王文权张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德育评价

王文权 张蓉

摘      要 德育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教育发展理念开始向高质量迈进,德育评价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主题要义。立德树人倡导以人为本、多元全面的发展观,所以德育评价也要遵循时代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基本原则,在价值走向上实现从“机械”性向“人文”性转变,从“单一横向”向“多元纵向”转变,从简单“粗犷”式向立体“系统”式转变。基于此,尝试构建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高质量德育评价体系并探究其实现路径:信息化赋能德育评价,项目化推进德育评价,小组化落实德育评价,示范化助力德育评价。以期为学生成长助力赋能,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德育保障。

关 键 词 德育评价;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观

引用格式 王文权,张蓉.高质量发展观下学校德育评价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01):23-26.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不仅包括学科发展,也包括对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评价作为重要育人手段直接影响德育的有效性和人本性,因此德育评价只有符合时代要求,根植于宏观教育改革,才能真正体现评价应有的树人价值和引导功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在强调高质量的同时,也要求用发展的观念和视角去审视宏观环境和微观个体的变化,立足于唯物主义价值观和方法论,既要关注到理念的发展性,也要关注到评价对象的发展性。传统的德育评价标准多以减分或者赋分为主[1],对学生的惩戒和警示作用多于鼓励和增值作用,且在价值导向和实践行动中存在与时代脱节、碎片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等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长远培养。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就要确立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此,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德育评价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从德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价值走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厘清思路和走出认知误区,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高质量落实提供借鉴。

一、高质量发展观下学校德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1.时代性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工作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指示,要求“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德育评价扎根文化与传统,同时也要立足时代变迁和家国发展诉求,即在守正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理念,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德行和品格的培养需求。在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时代的多元性为每个人的成长创造了各种可能性,也影响着德育评价的时代性转变,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和逻辑起点。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也可称为系统性原则,强调三层含义。一是德育评价对象的整体性。德育评价的对象是一个整体范畴,不是为某个人而定,即其确立的标准是要针对一个共同的群体,这样才能体现出德育评价的普适性和公平性。当然这里的“整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根据具体群体的发展层次和共有属性去划定,比如区域范围、学校范围、年级、班级、小组等,都可以是一个整体。德育对象的整体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的共识基础决定的,它体现了集体观原则和成长共同体理念。二是德育评价周期的整体性。德育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沉淀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德育评价也是要有周期的,这是一个以成长周期为整体的时间概念,它具有成长性和规律性,不可强制压缩,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三是德育评价活动的整体性,德育评价不是一次孤立的点评和随性的说教,它具有完备的评价思路和流程,具有系统和规范的评价标准,這是一个立体全面的活动方案,具有前后和层级观照性。高效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离不开德育评价的整体性统摄,如果不能全面有效地整合评价资源和落实整体监督机制,高质量发展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3.关联性原则

高质量发展理念关注实效性和适切性,需要真情实景的代入感,避免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假大空道理说教,因为这样只会让学生心生厌恶,不能信服。所以德育评价必须考虑到关联性原则。一是关联学生生活。德育评价要紧密关联学生生活,体现德育应有的实践育人价值。当前许多德育评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成为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和不接地气的研究,与现实生活严重剥离,这样的评价就背离德育的应有之义了。二是关联学科育人。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这就意味着德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所以德育评价也要建立一定的学科关联,与学习实践形成良性互动,更具有情境性和内生性,才可能获得新的发展[3]。三是关联成长规律。德育评价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学生是成长的儿童,不同阶段的群体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不能以成人的立场和框架去要求,要给予其宽容和纠错的机会,要遵循其成长的自然规律,这样的德育评价才是科学化和人本化的。

二、高质量发展观下学校德育评价的价值旨归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新的特色要求,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新的德育思想,从育人的价值方向判断德育评价的未来出路,方能在实践中探索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德育评价路径。

1.从“机械”性向“人文”性转变

德育评价经历了主观主义为主的经验范式到后来的实证主义为主的科学范式[4],二者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实现选拔和甄别目标。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种对立,而德育的对象毕竟是人,人的需求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又有着客观性,倘若评价体系不能观照到人本需求,或者违背客观规律,而一味地通过外在压力去逼迫,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高质量德育评价需要向以“改进和发展”为目标的人文主义去建构。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但罚只是手段,育才是目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惩戒后的德育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观照到人本性,否则只能是以机械式外力镇压,短期有效,长远未必可持续。我们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向善,改变德行的内驱力才是最有力的,才是可持续的德育,这样学生即使在没有监督和评价时也能保持独善其身的行动自觉,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观的题中要义。

每个学生的基础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德育同样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到个体成长特点,德育评价也要关注到差异性和个体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评价体系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所以离不开人文关怀,条条框框的约束是为了纠正,而不是将行为模式化的调教工具。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德育评价必须淡化“机械”性,重视“人文”性,这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质量德育开展的价值旨归。

2.从“单一横向”向“多元纵向”转变

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是多年来自身成长和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惯性和顽固性,在短时内可能很难完全改变。针对此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做到耐心细致,善于运用循序渐进式增值性评价,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观的内涵所指。有的学生可能其自我行为道德规范在一段时间内已有进步,但是鉴于其“基础差、底子薄”,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是有的,这时候如果对其进行单纯的赋分评价或者横向比较评价,对其不断向善的积极性其实是有负向作用的。学生也是发展的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纵向评价才能体现其成长增值的一面。这个时候,从成长发展角度看其德行属于加分,理应得到正面的评价,尽管在班级整体中该个体可能仍然落后于他人,但倘若在其努力后仍然得到了负面的反馈评价,这般评价从效度上来说是失败的,是不利于个体成长的。

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指的是从多个维度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品德表现。多元的价值评价可以发掘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潜能。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为其实现各种可能的价值而助力,而德育的初心也不能脱离这一宗旨,所以要采用增值评价,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定位,淡化其选拔性,注重引导性[5],通过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和成长渠道,让其感受到德育的温度,有温度的德育如同阳光,是有利于幼苗茁壮成长的。

3.从简单“粗犷”向立体“系统”转变

高质量的德育评价要避免“简单粗暴”式评价和“贴标签”式定位,不恰当或者有失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德育评价的大忌。所以要从评价机制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确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维度多面的体系,从评价构成和执行程序上确保民主性,杜绝简单粗犷的“一言堂”评价,使德育评价向立体系统化转变,构建民主多元、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健康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立体的评价系统指的是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即把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作为评价主体或重要角色,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要从学校生活、同伴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各个渠道全面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道德行为表现,综合考量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6]。评价内容层次也要全面立体,从爱国情怀、法制观念、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做好考查与记录。只有建立立体、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为高质量的德育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才能保证德育评价的切实指导意义,从机制层面树立德育威信,提升德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三、高质量发展观下学校德育评价的实践路径

1.信息化赋能德育评价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为高质量德育评价的智能转型和联动共建提供了无限可能,学校德育评价变革既是改进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德育评价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时代诉求。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做到如实记录,精准反馈,实现评价的具体化和精准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强调:“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7]国家政策为高质量德育评价的发展和构建提供了宏观指导,信息技术革新为德育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德育评价要利用好时代赋予的这一优势,构建智能化校园德育评价管理系统,实现德育评价的数据化、过程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感知和识别上也突破了时(从离散监测到连续监测)空(从定点监测到全景监测)限制,克服了道德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和时效性低的困境[8]。

通过搭建智能化联动共建数据平台,可以使学校、家庭、社区实现共同参与,实时上传分享数据。家庭方面通过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操作和数据记录;社区方面通过小区物业负责人或者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和数据上传,并且都要求给出详实说明和材料实证;学校方面是德育评价的主阵地,所占权重最大,也最需要细化,要利用智能化数据平台做好准确记录,形成共同监督、资源共享的动态评价数据库。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更改性可以保证数据的相对安全和稳定性,排除将来篡改数据的可能性,这将为数据平台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项目化推进德育评价

人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道德品格结构[9],加之品德表现具有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特点,其多因性和模糊性更增加了德育评价工作的难度,必须有完整的突围思路和破局计划。因此,高质量德育评价需要通过项目化来推进。项目化的核心是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强调自上而下各要素层级的统筹规划,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形成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德育评价体系的项目化落实也要遵循顶层设计原理,让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推动内部要素和整体目标的有机衔接和层层推进,使评价工作得以效率化和质量化。在德育评价目标明晰后,以目标定方向,以方向卡节点,以节点促节奏,以责任保质量。

(1)宏观层面:学校德育评价项目化

学校作为评价的主体单位,首先要在宏观层面建立一定的评价项目结构体系,来保证项目的形成、实施和落地。如成立学校德育评价委员会,协商共议完成德育评价项目体系建设,根据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再细分为三年规划、年度规划、学期规划等。通过量化指标,控制过程,分期汇总,定期考核,獎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良性共进型项目共同体。同时也要统领德育师资队伍建设,邀请项目所涉领域专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德育评价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德育工作的内生性发展做好人才衔接和储备工作。

(2)中观层面:年级德育评价项目化

在年级部长和德育分管负责人的统领下,根据学校的宏观德育评价指导意见和项目统筹,各年级形成符合自己年级和学段学生需求的德育活动和相应德育评价项目,从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构成维度具体落实项目评价实施举措,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和本年级管理者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共同监督和管控,保证评价落实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微观层面:班级德育评价项目化

德育行动从设计到最终激活和具体落实离不开微观层面即班级的项目化实施,通过班委制与项目化结合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引领学生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全面发展。在年级项目的统领下,班主任通过构建班级委员会,大家民主决议共同制定标准和具体落实各项班级评价细则。

3.小组化落实德育评价

学校作为评价组成的关键要素,必须保证其落实的可靠性,这也将直接决定高质量德育是否可以落到实处。而鉴于班级人数的庞大和教师个体时间有限,不可能实现对每一个学生及时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所以小组制成为必然选择。可以尝试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整合记录,但个体无权记录自己的数据。而小组的划分也不是随意的,教师对学生应有基本的考查和摸底,然后根据其差异和互补性进行分组,均衡各组水平,做到基本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组间竞争,通过组内监督和组内互助,在整体上实施激励为主的增值赋能型评价体系。

教师通过项目化设计实施评比,进行阶段性考核,可以以周为周期,每周一评比,每月一小结,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小组内部再评比,对于那些有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的学生予以充分及时的肯定,尤其是平时行为规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关注。同时也要多用他人的眼睛去发现善行,对于进步大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每月评出德育明星和文明小组,给予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颁发荣誉证书,总之要体现教师对每位学生成长的真切关怀。将德育之尺下放到组内,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关注到学生的优良或不良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另一方面在组间竞争的动力下,能及时进行组内教育和组内互助,形成“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的良好德育氛围,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普及性。每一个人都有德育和评价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大家都是政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激励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执法官”。

4.示范化助力德育评价

在积极开展德育评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典型评价案例的示范作用,通过交流和研究,评估和筛选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并予以宣传和推广,这为高质量德育评价提供了科学样本和范式,具有普及价值。具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通过线下讲座、线上录制视频等,进行校本化推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关注课程育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覆盖和指向核心素养关联的有机融合,形成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理基础,深化学科教学德育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性研究[10],并着力研究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的推广方法。同时也要将好的案例在实施后不断进行问题反馈和设计更新,通过升级迭代,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主题要义,能更好地服务更多受众。

参考文献

[1] 赵之浩.从赋值到增值: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的理念转型与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21(02):40-44.

[2][7]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4)[2021-10-28].http://sx.people.com.cn/n2/2020/10

14/c352664-34347574.html.

[3] 汪瑞林.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89-93.

[4][9] 陆启越.德育评价范式:内涵、类型及演变[J].大学教育科学,2021(01):78-84.

[5]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68.

[6] 罗燕翔,高晓敏.新时代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Y市“新时代好少年”德育评价为例[J].中国考试,2022(08):29-36.

[8] 邹太龙,刘天琪.大数据支持下学校德育评价的时代转向及其反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91-97.

[10] 刘静.第四代評估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德育评价[J].中国德育,2015(11):19-2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高质量德育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