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视角下的丽水乡村振兴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4-03-26 12:16刘建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乡村振兴

刘建军

摘 要:本课题在浙江省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之际,以“八八战略”和“两山理论”为依据,聚焦丽水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抓手,重点研究丽水乡村振兴的路径。在总结学习国内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丽水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分析农旅渗透、交叉和重组形成的新兴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优化、生态价值实现、文化建设再造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旅融合;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0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奋力实践“两山”理念,高举“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以改革先行者的探索精神与创新魄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巩固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丽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观光项目的支持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点,强化绿色产品供给、文旅引领、文化提升等功能,打造具有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推动一系列主题乐园项目如田园迪士尼、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等,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发展成效

1.1 高质高效发展农业,不断提升产业活力

2022年丽水市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超77.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84元;全市共建成农业观光园20余个,开展农事体验、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此外,丽水市还加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开发了多种特色农产品,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全市累计培育国家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48家、市级214家,“绿、富、美”正在成为丽水广大农村的新标签。

1.2 打造生态经济体系,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丽水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丽水不断变生态为业态,借力数字化改革,激活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丽水山耕”连续3年蝉联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之首,农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元。“丽水山居”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公用品牌,2022年培育民宿综合体100家、钻级民宿500家,实现“丽水山居”营业总收入50亿元。

1.3 推进花园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文化根脉

2022年丽水花园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完善、科技创新应用、乡风文明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大花园建设投资634.8亿元,一批省大花园重大项目如景文高速、郎奇—白桥康养旅游项目等将建成投用;全市共认定了205个花园乡村,14个行政村成功入围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名单,有13个乡镇入选2022年度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名单。

通过调研发现,丽水各县市乡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良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支撑性不强,村民和村民委员会内生动力不足,农旅融合渠道的宽度和深度不够,乡村振兴建设在农旅融合发展中需要注意和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2 发展路径

丽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与转型是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关键。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有效开发农业的美学、娱乐和社会等功能,催生农业旅游、休闲农业、农业科技园等多元新兴旅游业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必须充分结合丽水农业业态、资源禀赋、村容村貌、民风民俗等,积极采用科学多元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1 做强“丽水山耕”品牌,培育农旅融合载体

以“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品牌为龙头,发挥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生态产品的优势,针对消费市场特点,深入挖掘与开发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注重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采用有机、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生产出安全、健康的优质农产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培育一批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的农创品牌、农园品牌,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以平台服务集聚效益为推力,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农业发展模式。

2.2 打造“丽水山居”品牌,以民宿促乡村振興

“丽水山居”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区域公用品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从生态环保理念、地域文化传承、多元化产品线、营销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体验等方面,强化品牌知名度。以民宿为桥梁,依托自然资源、乡土风情、乡愁文化和生活生产方式等,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强村公司、农创客、乡贤、创业青年和当地农户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农民就业,培育“共富工坊”、乡村文创、休闲农场、康养基地、乡村乐园、户外运动、乡村摄影、亲子研学等新业态,激活乡土文化功能、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3 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文创品牌

聚焦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和花园乡村建设,融入乡村特色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农业基础,不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以瓯江山水、农耕非遗、黄帝文化、“丽水三宝”、巴比松油画、摄影文化等为核心,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内涵,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项目。通过挖掘保护、传承创新、文化提升等,构建集诗情画意、人文情怀、历史元素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强化政府与农业、旅游企业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并对各类旅游、生产、客户等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开发遗产探访、研学旅行、户外运动、赛事节庆等文旅产品,做好村庄空间整治、景观绿化、服务配套等工作,通过传统演艺、手工技艺、建筑风格、服饰时尚、民情风情等手段,推进名镇、名村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

2.4 加快推进“红绿融合”,开发红色旅游项目

作为全国重点革命老区,丽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浙西南革命精神,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遗产,提升红色旅游线路质量;结合自然风光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加快红色文化与经典文创、民族风情和文化教育活动等融合发展,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以“红绿融合”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融合振兴发展。在红色旅游中融入科技元素,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和科技交互的智慧旅游产品。各地根据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按其功能性质,从歌舞、话剧、舞台剧、实景演绎等不同角度开发,利用线上线下技术融合创新呈现和演绎方式。

3 发展对策

3.1 突出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选择和布局

各乡镇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数量、類型不平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不集中,农旅融合发展面临旅游资源内涵同质化、结构单一化问题,这对于乡村振兴的路径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各地应坚持市场导向,增强业态创新,统筹兼顾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中心点,紧扣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两个目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拓展培育休闲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链价值最大化。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等结合,导入与旅游业融合壁垒低、产业前景广阔的创意设计、文化演艺、艺术培训、民宿餐饮等产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与服务,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或引入品牌节、会展、论坛等活动,通过与知名企业院校和艺术家合作、品牌授权、自主研发等形式,强化与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的跨界融合,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3.2 挖掘农村旅游要素,培育旅游新业态

应通过高新技术与“三农”融合发展创造旅游新业态,加快现代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凭借农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来开发旅游产品。在传统民居基础上,择自然环境优越的村落打造系列特色民宿品牌和自驾营地,结合原汁原味的乡土民居营造出静逸质朴、闲情野趣的乡居情怀。依托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文化资源,推进“丽水山居”“丽水山耕”“丽水山景”“丽水山路”品牌联创,形成独特的休闲旅居度假形态。打造兼具景区运营、酒店、旅行社、集散服务、旅游交通、电商营销、旅游节事会展组织等业务的大型旅游集团。打造文旅夜生活体验街区,引进各类灯光秀、餐饮商业、歌舞戏剧、场馆夜游等产品项目,加快夜间文旅产品开发和设施建设,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结合“互联网+”“数字化”等新理念,升级文旅品牌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积聚人气,提高市场知名度。大力发展特色咖啡馆、甜品吧、酒吧、潮牌商店、买手店、微剧场、市集,使古镇街区成为具有创意的生活圈。

3.3 提升特色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农旅”深度融合

立足传统地方文化和非遗特色,依托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等,以度假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延伸融合养生、康体、教育等产业,实现文旅度假功能提升,创新优化产品供给。支持地方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市场占有率等位居行业前列的骨干旅游企业。积极引进国际旅游组织与办事机构、知名旅游运营商、品牌连锁酒店、国际重要赛事活动落户,推动本地旅游企业与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合作。形成一批研学旅游基地,并开发主题鲜明的研学体验与服务,加强文创体验、科技等互动。在历史街区、旅游景区等空间中导入诗词、非遗、戏曲、民俗等文化元素,打造一系列文化特色小镇、文玩创意产业街区和美食文化区等旅游产品,重点建设文博场馆,做好保护传承,同时引导文旅融合的商业、休闲、娱乐等业态开发,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重生与活化。

3.4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软环境

充分发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作用和资源调配能力,转变政府职能以优化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乡镇政府重点关注乡风、民风建设,将区域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内涵与乡风、民风建设结合;加快农村金融建设和技术推广,主动引入市场性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发展较差的地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尽可能地为资本注入提供空间,为企业成立和非公产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提供帮助,吸引市场资本进入农村区域,使乡镇级政府财政收入提高,直接助力乡村振兴。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建立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旅融合定向培养和输送一批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运营人员。支持农民创新创业,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全面提升农民的产业经营素养,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

4 结束语

在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奔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努力实现“红绿生金”的生态价值转化;依托“丽水山耕”“丽水山居”等区域公共品牌,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将现代技术和时代元素融入传统农耕,发展康养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非遗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打造融合瓯江山水、历史民俗、特色创意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回流,多渠道多元化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杨冬琳.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9):1527.

[2]胡平波,钟漪萍.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85104.

[3]钟漪萍,唐林仁,胡平波,等.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20,(7):8098.

[4]韦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J].广东蚕业,2020,(7):147148.

[5]刘延国.以农村产业经济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1,(3)136137.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