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024-03-26 08:43朱璐璐祝伟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协同育人

朱璐璐 祝伟萍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别从“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双导师制”这种新的模式,接着分析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推进该模式的策略和措施,展望了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方向。最终得出结论,“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将教育与职业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实践和推广,优化实施方案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双导师制”;民办高等院校;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42

0 引言

0.1 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职场需求。这种矛盾也使得高等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得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和职场发展中遇到了困难。其次,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也导致了人才供需不平衡局面,许多用人单位表示难以招聘到符合其要求的人才。此外,由于高校对于实际需求的忽视,一些学生也面临就业前景不明朗、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各大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备受关注。这些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规划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0.2 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

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涌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应对未来职场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之一。在“双导师制”中,学生拥有两位导师,一位学术导师和一位企业导师,学术导师负責学术指导和教育,企业导师则负责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职业规划和实践技能。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形式,通过共同研发、实习就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1 民办高校“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1.1 “双导师制”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度下,学生只能得到一个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教学质量受到限制。而“双导师制”度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两位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和培养。其中一位导师可以负责学术指导,另一位导师可以负责职业导向和实践指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将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和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企业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1.3 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

“双导师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双导师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模式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包括联合研究、实习就业、产学研合作等,共同促进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职业化人才需要的产物,是经济社会进入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

2 “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双导师制”教育模式体系不完善

在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拔和培训标准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校只注重导师的工作经验和职称等硬性条件,忽略了导师在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优势,甚至出现沟通不畅和冲突等问题。

此外,对双导师制有效性的评估标准不明确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学校或机构只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忽略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到该制度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就无法真正评估双导师制的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2.2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益于学生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合作方式。然而,在校企合作中,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企业导师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全面。

院校的师资队伍缺乏足够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例如,一些院校可能只有少数教师掌握了行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学生的需求;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不够先进,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企业导师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全面。企业导师可能只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规划,却缺乏深入行业、分析市场的能力。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无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3 校企合作资源有限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一些民办院校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资源包括实践基地、设备设施、人力资本等方面。

首先,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一些民办院校缺乏足够的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限制。一些实践基地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设备设施的不足也是校企合作中的一个问题。一些民办院校可能无法提供最新的教学设备和软件,无法与行业保持同步。这将影响学生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能力。由于一些民办院校规模较小,他们的师资队伍、设施设备等资源也存在有限性。这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他们无法获得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2.4 先进理念不足

在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一些学校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会影响到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效果。

首先,一些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還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这些学校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这会导致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出现偏差,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其次,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学校可能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一些学校可能重视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践环节。这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改进与完善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些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创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需要从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实践机会等方面出发,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中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和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规范的导师选拔和培训机制,包括制定标准化的导师职业素质评估体系和职业发展培训计划等。需要建立导师之间的协作机制,包括规定双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沟通和协作的方式和频率等。最后,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评估双导师制的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优秀的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支持,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的优秀导师,提高导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以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行业经验。学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导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

3.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为了使“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充实校企合作的资源。首先,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寻求更多的资源支持。其次,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线学习和实践机会。还可以通过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和设备设施,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4 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推广和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跨学科教育、探究式学习等,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通过与行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提升教师和导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经验。

推进“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合作以及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努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4 结论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新型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在未来,这些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前景和意义将更加重要和深远。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教育创新和转型的重要方向。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态,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需要更好地与产业进行融合,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将学术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双导师制”和民辦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双导师制”和民办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教育创新和转型的重要方向,可以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婷婷,李帅龙.产教融合下美术教育“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重庆某艺术高职院校为例[J].山西青年,2022,(21):126128.

[2]孔晓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22,(08):15.

[3]冯爱琳.“双导师制”在师范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22,42(04):105110.

[4]楚艳艳,何建新,欧康康,等.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7):9396.

[5]文杰斌,吕宏悦,杨亮,等.校企双导师制模式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2,(12):5456.

[6]臧小艳.基于协同育人的师范生双导师制团队建设——以榆林学院文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2,(04):6364.

[7]倪西强,马立新.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16):4043.

[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 2934.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协同育人
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践嬗变及模型建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
基于本科双导师制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