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4-03-26 20:22胡朋王文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课程思政高校

胡朋 王文飞

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在建构时代化现代化的育人体系下应运而生的。近年来,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已成为共识,课程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规模初步呈现,建设体系日趋完善,建设成效明显增强。但是由于课程思政建设起步较晚,在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短板明显、预期成效不佳等现象,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为此,要以构建科学系統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思路为视角,破解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痛难点,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新路径新模式,有效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7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各国普遍将开发人力资源增长点、厚植人才竞争优势作为大国博弈、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着力点和抓手。人才强国战略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实现强国复兴的重大时代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加强和改进育才育人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优势不断释放,人才效能不断增强。同时,我国面临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这对我国推进人才竞强国战略,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转化思维,优化人才战略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拟对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通过寻求课程思政,推进人才战略、提高人才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逻辑增长点,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新路径。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课程思政是一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顺应人才发展战略、培养新型人才队伍的一种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全新育人理念,对更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具有强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在具体推进落实中,由于办学主体的建设理念存在偏差、建设内容质量不高以及建设规划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短板,其成效有待进一步增强。

1.1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存在偏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对各高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作出了明确要求,是新时代高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为此,各高校紧扣《纲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布局,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有序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然而,部分高校受区域资源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存在一定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狭隘地将课程思政教育的对象理解为学生。从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来看,不少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立足点是学生,其成效体现在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上,忽视了教师的教育引导。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基础在教师,教师自身的育人理念、价值情怀、业务能力、道德修养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衡量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标杆。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才能释放课程思政的源泉和活力,课程思政建设才有基础和保障。二是注重课上教育,忽视课下引导。部分高校单纯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体系的重构,只注重课堂教育教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突出强调育人理念,就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宗旨,忽略了对师生课堂之外的教育引导,在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企业实习等领域体现得不明显,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方位、全程、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1.2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方式固化单一

《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如何,其内容建设至关重要,是构建科学合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四梁八柱”。当前,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强调系统性和原则性,建设内容整齐划一,忽视创新性和针对性,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的黏合性不紧密,“两张皮”现象严重,内生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和力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不明显。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育人理念,其教学方式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桥梁和纽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吸收和价值情感的认同。然而,部分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固化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与课程、专业、学情的耦合度不高。为此,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要因材施教、因势而新,要结合实际,采取探究式、混合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剧情再现、重温革命岁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构建精准定位、因时而进、特色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渗透升华、入脑入心的育人成效。

1.3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纲要》颁布以来,上海、山东等地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率先作出课程思政建设整体建设规划,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细则和方案,分类指导作出决策部署,并积极落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建设规划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进程缓慢,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建设步骤不明晰、实施细则不完善、建设成效不显著等现象。此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工作机构,未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总体规划中去,与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尚未形成合力,课程思政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预期成效尚未实现。

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把握的三个维度

《纲要》的一条主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维度,即立足实践维度,为什么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足现实维度,怎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价值维度,什么是课程思政。这三重维度既客观概括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短板,又高度阐释今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把握的目标方向和工作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2.1 实践维度:为什么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推进课程思政是“国之大者”之计,是民族复兴之策,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要对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发展大局,强化使命担当,致力民族复兴,将课程思政建设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地位,毫不动摇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原则方向和坚定政治立场,使其成为厚植人才竞争优势、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的主阵地。

2.2 现实维度:怎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核心在育人,关键在建设。如何更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破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的难点,促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发挥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主战场”功能,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破解课程思政建设难点重点的关键。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高校要把握时代形势,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理论与实际、现实与未来、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与学生、过程与结果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防止蜻蜓点水,力戒形式主义,又要谨防过犹不及,避免劳民伤财,突出强调工作方式方法的针对性、时效性。

2.3 价值维度:什么是课程思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守育人核心,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同时,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当前,在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锻炼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的现象,专业课程承担育人使命的担当不够,立德树人的成效不足。因此,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首先就要明确专业教学标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拓展专业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和引领性,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青春梦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自觉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思考

当前,由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起步较晚、周期较短,各高校正处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谋划阶段,建设体系尚不完善、建设能力有待提升、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增强,整体上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重心要点,在健全机制体系、破解工作难点、强化价值引领等方面谋篇布局,促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

3.1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体系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全局性的课程建设工程,其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是规范工作程序、加强过程监管、创新工作方法的根本保障,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明确目标,构建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摆在全校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部署,制定系统完备的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就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体系存在的不足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部署和安排:一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其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具体教学工作要点和具体要求;二是健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效果、教学质量考核和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三是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基地,设置一批典型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项目,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3.2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供给和方式创新

课程思政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优化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中质量的育人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注重课程建设的知识导向和技能导向,又要注重学生的价值塑造和情感认同,突出课程建设的育人导向和价值导向。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足,其难点和痛点就体现在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供给不足,教学方式创新性不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供给失衡严重,“贴标签”“两张皮”等现象仍在存在。因此,高校要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品行修炼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梦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文化自信教育,强化课程思政建設内容的时代性、时效性、针对性和认同感,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自觉增强道德修养、情感认同、家国情怀。要注重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采取突出课程特征、顺应学情变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破解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刻板性、单一性的弊端,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的灵活性、创新性。

3.3 强化价值引领,增强高校师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的育人意识、职业道德、知识体系和使命担当,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育人成效。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建设实际,加强师资建设,在物质保障、经费投入、搭建平台、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实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方向有实策。要积极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拓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载体,将教师的岗前培训、能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等纳入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全程,增强教师的系统观念和全局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根基有底蕴。要试点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中心和基地,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并将该类项目成果作为教师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增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担当,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有导向有支撑。

4 结束语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铸魂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增强使命担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健全制度体系、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工作短板、增强育人效果等方面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高惠芳,张晓辉.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01):5157.

[3]李蕉,方霁.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6471.

[4]孟子敏,李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2,(3):5157.

[5]富海鹰,杨成,李丹妮,等.“三全育人”视角下工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

[6]何海玉.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2):132136.

[7]许瑞芳.一体化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設的四个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0,(8):68.

[8]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课程思政高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