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关联: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应有遵循

2024-03-26 07:12瞿卫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表层结构深层关联

文|瞿卫华

教学有效性在于逻辑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称“2022 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内在逻辑关联”是创生与组合语文实践活动、建构学习任务的重要准则。那么,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时为什么要遵循逻辑关联?应遵循哪些逻辑关联?怎样遵循逻辑关联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相关要义解读、操作策略与注意事项。

一、要义解读:立足结构关系厘清逻辑关联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语文学习任务具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教学结构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深层结构”是指教学活动构成学习任务的内在关联与潜在逻辑。在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中,深层结构预设表层结构,表层结构通过实践反哺深层结构,深层结构得到反馈进行调整后再促进表层结构的更新,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逻辑互相印证与融合。

在语文学习任务的表层结构中,语文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总分、并列、承接、因果、递进等关系,这是外显性的逻辑关联;作为内隐性逻辑关联,深层结构中的内在教学逻辑则需要我们深入教与学的关系、语文学习任务的基本结构、语文核心素养建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等层面予以综合考量。深层结构必须考虑到的内在教学逻辑关联具体如下:

(一)“三位一体”

根据2022 年版课标要求,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这一要求意味着我们在设计与实施语文学习任务时应关注教、学、评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教学起到引领、辅助学习的作用,评价起到反馈、推动学习的作用,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进一步反思与调整。教、学、评互为支撑、互相促进,以共建的形态有机建构语文学习任务。

(二)目标一致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着教学实效。所谓目标一致,即在语文学习任务中,教、学、评都能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展开,实现“依目标而教”“据目标而学”“循目标而评”。目标一致是创设语文实践活动、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的根本遵循,它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评的“三位一体”与高度统一,避免了在学习过程中因目标偏移、推进混乱等造成的教学损耗。

(三)“学为中心”

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要以学生建构核心素养的内在机制为根本参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生出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学为中心”在语文学习任务推进过程中的具体表征为:“教”为“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引方向、提供支架;“评”为“学”提供标准、结果反馈、打造闭环、改善学习;“学”则在“教”与“评”的辅助下,主动探索、积极建构、反思调整、形成素养。

(四)系统推进

建构语文学习任务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科学、扎实地建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采用一种整体建构、结构推进、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系统推进时,我们应立足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等关系的角度,厘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予以定位、统整。在此过程中,需要理顺的关系有目标与任务之间、总任务与子任务之间、子任务与子任务之间的关系等。

由上可见,在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中,深层结构应遵循的内在教学逻辑是基础。只有不断提升深层结构中对内在教学逻辑的理解与建构,才能创生出具有逻辑关联的表层结构。

二、操作策略:立足逻辑要义建构学习任务

在建构语文学习任务时,我们究竟该如何依据深层结构的内在教学逻辑创生并组合语文实践活动呢?下面笔者以《海的女儿》(四下第28 课)一文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本文教学中,笔者主要创设了以下五项语文实践活动:1.创设“征集‘童话人物海报’”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人物插画、故事导图、奇妙盘点、人物评价、作者简介”等方面编撰“《海的女儿》人物海报”。2.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供不同形式的导图,引导学生为整个故事选择适切的导图样式,课后制作导图。3.学生自主梳理课文中想象奇妙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重点体会海底王宫、海底植物的奇妙,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故事其他奇妙的地方。4.学生自主研究、汇报最小的公主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重点探讨最小的公主对人类世界的向往。5.展现以《海的女儿》为素材所创作的雕塑、电影、芭蕾舞剧、绘本等,欣赏已经完成的“《海的女儿》人物海报”,形成评价量表,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完成作品,参加征集。从表层结构观察,我们发现以上语文实践活动存在这样的逻辑关联:2、3、4 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指向故事内容梳理、奇妙想象梳理、人物形象分析;1 与2、3、4 存在着总分关系,1 呈现学习任务,2、3、4 分层完成学习任务;1、5 属于递进关系,1 布置学习任务,5 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进一步推动任务的完成;所有语文实践活动都指向了学习目标的达成。立足深层结构,笔者遵循了“三位一体”、一致关系、以学为主等一系列内在教学逻辑。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深层结构的内在教学逻辑究竟该通过哪些方式才能转化为表层结构的逻辑关联呢?下面笔者来谈谈操作策略。

(一)全要素统整:基于“三位一体”,创设核心任务

对于单篇文本而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往往是来自各个层面、拥有多个向度的。教学时,如果还是立足这种散点化现状,“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就会出现割裂化、碎片化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统整到一个具体任务情境中。因为这个任务情境统摄了本文学习的所有要素,所以又称其为核心任务。核心任务能够将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巧妙、全面地融合在一起。

《海的女儿》在“导读提示”中已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明确,包括这样几个层面:1.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说说你觉得奇妙的地方;2.和同学交流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的印象;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整地读读这篇童话,说说你对最小的公主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为了将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和内容统整起来,笔者创设了征集“童话人物海报”这一核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海的女儿》人物海报”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可以从人物评价等方面进行,这样原本属于不同向度的目标、内容等都整合到这一核心任务中。

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创设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同一任务中各个实践活动内在关联的基础。核心任务的创设往往需要找到一个关键的整合点,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统整各个层面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即根据2022 年版课标、单元语文要素、课文内容、课后习题以及学情基础等梳理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其次,结合文本情境、生活现实等创设能够统领所有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任务情境,该任务情境能够用推进子任务完成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的逐一落实。

(二)结构化立学:基于“学为中心”,展开全程助推

语文学习任务要想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内在教学逻辑,必须采用结构化推进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学初移交、学中支持以及学后反馈,实现“为学而教”“以学定教”。

学初移交: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换,即在教学起初实现“教”与“学”的对接与转变。《海的女儿》一课教学时,当学生认为可以从作者简介等方面编撰“《海的女儿》人物海报”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几项子任务,你觉得哪一项最难?为什么?”通过交流,笔者和学生共同确认了“故事导图、奇妙盘点、人物评价”这三个难点。在讨论中,学生理解、接受了教学目标,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学中支持:建构全过程、定制式、系统化的学习支架,为学生的学提供对接式服务。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导图、盘点奇妙之处、进行人物评价,笔者搭建了各种匹配型学习支持,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体见下表:

学后反馈:课堂互动、成果展示等都可以进行评价与反馈。课堂互动中的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矫正。《海的女儿》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了“构思导图、盘点奇妙、评价人物”这三个子任务之后,笔者问:“同学们,在构思童话人物海报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完成学习任务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培养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成果展示时的评价,需要我们共同梳理评价标准,设计评价量表。本课教学虽然不能当堂绘制“《海的女儿》人物海报”,但我们借助部分作品的欣赏,和学生从“栏目丰富(至少包括3 个项目)”“内容准确(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版面美观”等层面设计了评价量表,为课后海报的制作、展示与评价做好了准备。

(三)螺旋式共生:基于“双线互建”,实现逻辑共振

在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组合学习任务时,我们会清晰地感受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同生共长。在深层结构内在教学逻辑的观照下,我们设计了具有逻辑关联的表层结构。但是,这一预设是否符合学情、能否达成目标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反复调整,面对种种偏差,需要我们不断地校准、调试。在调整的过程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都会不断地得到更新与完善。

《海的女儿》一课教学中,反复试教后笔者增加了一些环节,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以“凝望”为题,引导学生或引用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感悟写诗。为什么增加这个教学环节呢?虽然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最小的公主“美丽”“古怪、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着什么”“对太阳与光明的向往”等特点,但对“对人类世界的向往”这一特点理解得并不深刻。事实上,这一特点是推动童话情节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引导学生采用聚焦的方式理解最小的公主这一特点,笔者和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了一个关键词“凝望”,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围绕该词,从文本中选择语句编撰成诗,为《小美人鱼》(迪士尼真人版电影)的海报配文,让学生对最小的公主这一特点的理解形成定格与升华。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策略一般先进行“全要素统整”,设计核心任务;然后进行“结构化立学”,将相关逻辑渗透在教学细节中。在运用以上两项策略的同时,运用“螺旋式共生”促进语文学习任务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逻辑一致。

三、注意事项:基于发展视野推动逻辑进阶

清晰、合理的逻辑关联是建构高品质语文学习任务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语文学习任务深层结构中内在教学逻辑的要义、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策略等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

(一)一线教师要学习优秀案例,按照表层结构的逻辑关联来设计自己的教学

如果我们只是从表面上模仿,容易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深入优秀教师任务设计的深层结构,并探讨其所遵循的内在教学逻辑,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由内而外地建构学习任务。在平时的观课议课时,我们需要立足深层结构的内在教学逻辑展开深究,只有这样才能学得名师教学智慧的精髓。

(二)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深层结构的内在教学逻辑是关键

笔者以为,我们要借助阅读、实践、反思等,对自身深层结构内在教学逻辑系统进行检视与评估。事实上,随着脑科学、跨媒介学习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逻辑一直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多元且多变的学习时代,我们只有让自己建构语文学习任务深层结构的教学逻辑处于一种开放、吸纳的状态,才能让我们的教学逻辑不断走向合理、有效,直至达成独特和多样。

猜你喜欢
表层结构深层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奇趣搭配
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智趣
叙事学视角下《救风尘》的二重结构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利用地震勘探面波反演巨厚戈壁区的表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