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孩子,我们还能怎么做?

2024-03-27 02:14郭真礼
家教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讲道理威胁词汇

文/郭真礼

在育儿过程中,做到完全不吼孩子基本是很难实现的。但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少吼孩子,尽量做到不要长时间地吼孩子。如果父母想要少吼孩子,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要照顾好自己

养育孩子是辛苦的,需要充分考虑育儿各方面的成本:金钱、时间、体力、精力。很多时候父母没有绷住,出现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况,其实只是因为父母太累了。建议父母能够给自己多一些关怀,每天或每周预留出休息的时间,补充体力和精力。

父母对自身情绪有较好的觉察

作为父母,你对情绪的了解有多少?在我们心中充满复杂情绪的时候,你是否能区分并描述出你的情绪感受。提高对不同情绪的识别和觉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加冷静地面对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刻。

父母做好情绪管理

首先我们要先观察一下自己在有孩子之前,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调整的?我们的基础情绪管理能力有多强大?比如在与自己的父母有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在上学时期,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在工作中,感到不公平、被排挤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我们是发泄,逃避,还是正面应对?

发泄。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排解情绪。健康的有:运动、音乐、读书、向朋友寻求支持。不太健康的有:抽烟、喝酒、沉迷娱乐场所。

逃避。是否会对一些场景感到惧怕,回避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的发生。比如抗拒和父母聊某个话题;回避某个讨厌的同学,这个同学参加的活动自己就不会参加;因为害怕某个老师而不喜欢这个学科;学习压力大,计较结果而提前放弃;在工作中回避某个领导或同事等。

正面应对。能够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允许自己遭遇低谷期。运用健康有效的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通过呼吸练习、改变思考角度,冷静下来并分析利弊,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是能够正面应对,我们的处理方式可能是发泄、逃避。

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情绪特点

和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一样,孩子的心理能力也在随着年龄成长发育。但是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不一样,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是需要在父母的细心观察、全心猜测、在现实中不断验证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我们要去了解孩子从婴儿、幼儿、小学生、青春期到成人,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行为、大脑发育的能力特点。只有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对应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对孩子的需求和表现做出准确的预期,提前做好心理和客观环境的准备工作,减少养育困难,降低亲子矛盾发生的概率。

觉察自身的沟通方式

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如何与他人沟通?

忍耐、忍耐、爆发。有一部分人的沟通方式是“吹气球”式,回避“争执”的场景,开始的时候还能耐心面对,但这是以“退让”的方式忍耐,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来的时候,反而会一起爆发。在育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样的父母的情绪是很难预测的。因为除了本人,其他人很难知道哪个时刻哪件事情是“最后一根稻草”。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是两败俱伤的,双方都很委屈,很伤心。

讲道理。很多人觉得好好沟通就是讲道理,因为从小听父母说“做人要讲道理”“说话要讲道理”,但其实只是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总是讲道理,孩子会觉得很厌烦,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总是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不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成人之间的沟通若是只讲道理,效率也很低。

说反话。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说反话。与父母闹别扭的时候说“我不要你管”“不用你的钱”,恋爱的时候说“你走啊”“别理我”“松手”,看到孩子扔玩具说“你扔吧,继续扔,使劲扔”。幼小的孩子,对生活的认识非常片面,很难区分“反话”的意义。我们要避免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说反话。

威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威胁很有用。但是威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不利影响。第一,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感。第二,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威胁渐渐免疫。第三,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不自主地用威胁的方法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时刻。

不听不看不发言。有一部分人在遇到矛盾时采取“石头”的方式应对。这些人可能信奉“遇事冷静”“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矛盾。但是如果只是冷处理,而没有后续的有效沟通,可能会引起对方更多的愤怒。对方可能会觉得“不被尊重”“被轻视”,或者觉得是自己没有解释得很清楚,所以要“加足马力”解释。

推荐的沟通方式

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沟通。掌握沟通四要素:客观描述+表达情绪+诉说需求+做出请求。

客观描述。客观讲述事件,包括时间、人物、事件、发生频率。避免“总是”“又”“从来都是”等绝对化的词汇。

表达情绪。积累描述情绪的词汇,除了运用开心、难过、生气等简单情绪词汇之外,多运用其他描述情绪的词汇(平静、放松、安全、紧张、不知所措、厌恶、气愤、瞧不起等等)。

诉说需求。人是有很多需求的,自己的某些需求被很好地满足就会产生正性的情绪感受(开心、安全、放松),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感受(难过、委屈、愤怒)。需求大概有以下几类:基本生存(衣食住行)、做出选择的自由(做自己的主人),娱乐(感到生活的乐趣)、情感支持(感到被爱、被理解、被接纳)。

做出请求。要求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模糊不清的请求,比如“请你多爱我一些”,建议改为“每次见到我的时候要首先拥抱我”。

在沟通之前,我们要保持自身的情绪冷静,并安抚孩子的哭闹情绪,在孩子冷静一些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再来“讲道理”。

猜你喜欢
讲道理威胁词汇
“讲道理”的面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人类的威胁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讲理的八大戒律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