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加权成像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2024-03-27 01:46郭亚欣王贇霞尚怡研魏焕焕海梦璐李晓栋王梅云谭红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组织学组学效能

郭亚欣,王贇霞,尚怡研,魏焕焕,3,海梦璐,李晓栋,3,王梅云,3,谭红娜,3*

(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3;3.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3;4.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8)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主因[1],组织学分级为预后相关因 素[2]。MR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能定量分析组织微观结构,无创评价病变性质。影像组学可量化肿瘤异质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观察DWI 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0 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700 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82 岁、平均(48.9±10.2)岁;均接受规范乳腺MR 检查,图像质量满足分析要求;其中,组织学分级Ⅰ级23 例、Ⅱ级453例、Ⅲ级224 例;排除孕期/哺乳期患者、MR 检查前曾接受穿刺活检、放射及化学治疗或资料不完整者。因Ⅰ级病例数少,将Ⅰ+Ⅱ级病例合并分析。按8∶2 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 例Ⅰ+Ⅱ级和179 例Ⅲ级)及测试集(n=140,含95 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伦审第(124)号];检查前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T MR仪、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乳腺。嘱患者俯卧,使双乳自然下垂,以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采集轴 位DWI,TR 3 000 ms,TE 78 ms,FOV 340 mm×340 mm,矩阵128×128,层厚5 mm,层间隔0.5 mm,b为0、1 000 s/mm2,NEX 1。由具有12 年及17 年乳腺影像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 名共同阅片,观察病灶位置及大小。

1.3 病理学检查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参照文献[3]方法评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水平,以细胞核染色<10%为低表达、≥10%为高表达;将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Ki-67 表达分为低表达(细胞核染色≤20%)或高表达(细胞核染色>20%)。

1.4 影像组学分析

1.4.1 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由1 名具有6 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主治医师以ITK-SNAP 软件(Version 3.8.0,http://www.itk-snap.org)于DWI 中避开出血、坏死、囊变区,沿病灶边缘逐层勾画肿瘤内ROI(ROI瘤内);之后以联影智能科研平台系统V1.1 自动将其边界外扩3 mm 和5 mm,得到相应瘤周ROI(ROI+3mm、ROI+5mm),并获得瘤内-瘤周ROI(ROI瘤内+3mm,ROI瘤内+5mm),见图1。对ROI进行重采样至体素1 mm×1 mm×1 mm,分别针对ROI瘤内、ROI+3mm和ROI+5mm提取2 264 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14 个形状特征、18 个一阶特征、72 个纹理特征和2 160 个高阶特征。

图1 于DWI 中勾画乳腺病灶ROI 示意图 A.ROI瘤内(红 色区 域);B.ROI+3mm(蓝色区域);C.ROI+5mm(紫色区域);D.ROI瘤内+3mm(红色+蓝色区域);E.ROI瘤内+5mm(红色+紫色区域)

1.4.2 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及构建模型 分别以Z 分数归一化、方差阈值法、K 最佳方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基于训练集ROI瘤内、ROI+3mm、ROI+5mm、ROI瘤内+3mm及ROI瘤内+5mm,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之后以高斯算法构建相应影像组学模型(radiomics model,RM),获 得 RM瘤内、RM+3mm、RM+5mm、RM瘤内+3mm及RM瘤内+5mm;于测试集验证各模型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描述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行Mann-WhitneyU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效能,并以DeLong 检验进行比较。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其临床实用性。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灶位置和大小,以及HER-2、ER、PR 及Ki-67 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700 例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病灶MRI 和病理资料

经Z 分数归一化、方差阈值法、K 最佳方法及LASSO 算法,分别基于ROI瘤内、ROI+3mm、ROI+5mm、ROI瘤内+3mm及ROI瘤内+5mm选出21、8、8、17、12 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见图2、3 及表2。

表2 基于不同ROI 选出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个)

图2 采用LASSO 算法行特征系数压缩的示意图 A.ROI瘤内+3mm;B.ROI瘤内+5mm

图3 基于ROI 筛选出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及其系数 A.ROI瘤内+3mm;B.ROI瘤内+5mm

RM瘤内、RM+3mm、RM+5mm、RM瘤内+3mm及RM瘤内+5mm在训练集的AUC 分别为0.750、0.724、0.749、0.833及0.807,在测试集分别为0.723、0.718、0.736、0.759及0.782(图4 及表3)。训练集中,RM瘤内、RM+3mm及RM+5mm的AUC 均小于RM瘤内+3mm和RM瘤内+5mm(P均<0.01),而前3 者AU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试集中各模型AU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提示各模型校准度均较高(图5)。DCA 显 示,在训练集,阈值为0.02~0.88 时,RM瘤内+3mm和RM瘤内+5mm的临床净收益更大;而在测试集,阈值为0.40~0.72 时,R瘤内+3mm和RM瘤内+5mm的临床净收益更大(图6)。

表3 各RM 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效能

图4 各RM 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ROC 曲线 A.训练集;B.测试集 图5 各RM 的校准曲线 A.训练集;B.测试集 图6 各RM 的DCA 图 A.训练集;B.测试集

3 讨论

乳腺癌预后与多种因素,如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与否及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主要以 Scarff-Bloom-Richardson 分级系统评估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分级越高意味着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虽然组织学分级较高乳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较低者(P<0.05)[4],但ADC 准确性易受选取ROI 及乳腺癌异质性强等因素影响,术前根据传统DWI 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有限。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 表达水平[5-6]、ALN 转移[7]及新辅助治疗效果[8]等的效能较高,而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研究尚少[9]。WANG 等[10]基 于MRI 构建RM 以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其在测试集和验证集的AUC 分别为0.76 和0.72。黄裕存等[11]以T2WI 影像组学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AUC 分别为0.80 和0.81。本研究基于DWI 构建的RM瘤内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 分别为0.750 和0.723,与WANG 等[10]结果相仿而略低于黄裕存等[11]结果。

肿瘤周围实质往往蕴含着与肿瘤进展紧密相关的病理生理学信息[12],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13]。目前对于如何界定乳腺癌瘤周范围尚无统一标准。HAO 等[14]基于术前增强MRI 瘤内及瘤周4 mm构建RM 预测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内成分,所获RM瘤内+瘤周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0.82、0.82)均高 于RM瘤内(AUC=0.78、0.76)及RM瘤周(AUC=0.70、0.81)。MAO 等[15]的结果同样显示RM瘤内+瘤周预测效能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 分别为0.87和0.85。本研究基于DWI 勾画瘤周3 mm 和5 mm ROI 并建立RM,发现各模型中RM瘤内+瘤周的AUC 更高,且RM瘤内+3mm与RM瘤内+5mm预测效能相当;DCA 显示,阈值为0.40~0.72 时,RM瘤内+瘤周的临床净收益更大,提示联合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的临床价值更高。

综上,DWI 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联合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更高。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缺乏外部验证,有待进一步完善。

利益冲突:全体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郭亚欣研究设计和实施、数据和统计分析、查阅文献、撰写和修改文章;王贇霞、尚怡研、魏焕焕和海梦璐图像分析和处理、数据分析;李晓栋和王梅云指导、研究设计;谭红娜指导、研究设计、审阅文章。

猜你喜欢
组织学组学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口腔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UHPLC-Q-TOF/MS的归身和归尾补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代谢组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