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王时代”暂时落幕

2024-03-28 13:24郎加泽仁孟明铭
世界知识 2024年5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特蕾二世

郎加泽仁 孟明铭

2024年2月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退位后首次出席公开活动,在哥本哈根参加亨利王子学校新址落成典礼。

1月14日,在位长达52年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堡宫签署退位和传位文书,将王位交给王储腓特烈。在2022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后,玛格丽特二世一度成为欧洲唯一在位的女王,她的退位也意味着欧洲“女王时代”的暂时落幕。

女性君主演绎刚柔并济的力量

在欧洲历史上,出现过20多位女王,确切数量取决于各国对女王或执政女王的定义。最有名的包括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玛格丽特一世(1375~1412年在位),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1474~1504年在位),英格兰的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女王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和伊丽莎白二世(1952~2022年在位),以及丹麦的玛格丽特二世(1972~2024年在位)。

这些欧洲女性君主上演的“巾帼不让须眉”故事,贯穿起来就是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透过关键事件和社会变革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她们当中一些人能够驾驭复杂的权力结构,推进了各自国家在不同领域的治理与改革。伊莎贝拉一世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社会改革。伊丽莎白一世在英格兰确立了新教。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亲自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还创办了俄国首个国资女校,推动了教育体系建设。即便是以极度保守而闻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也致力于废除整个帝国的奴隶制度,还支持了将纺织厂工作日缩短到十小时的《工厂法案》,并且扩大了选举权的范围。

一些女性君主开疆拓土的能力不亚于男性,在欧洲国家版图变迁和对外侵略、殖民史上同样“声名显赫”,甚至残暴血腥。丹麦历史上首位女王玛格丽特一世成功统一了丹麦、挪威和瑞典,形成了北欧联合王国,不仅在当时给她的王国带来了强大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现在的北欧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安妮女王于1707年促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让“大不列颠王国”成为现实。伊莎贝拉一世为壮大西班牙帝国大力资助哥伦布远航,而1492年美洲被发现开启了一段新时代,深刻影响了全球历史。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累计为俄国扩张领土76万平方公里,克里米亚半岛就是在她执政期间并入俄罗斯版图的。

还有一些女性君主以平易近人的公众形象著称,为欧洲历史注入“柔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君主制责任的奉献精神贯穿了其整个统治时期,无论是在国家危机时刻发表讲话,还是应对世界风云变幻和王室风波,都展现出顽强的适应力,多次挽回了在英国处于衰颓趋势的王室荣耀,其诙谐言谈和与公众的有趣互动一直是英国舆论津津乐道的话题。玛格丽特二世也因其亲民魅力和对百姓福祉的关切而备受尊敬,成为国家团结和稳定的象征。她经常亲临公共活动,参加各种文化节,丹麦民众亲昵地叫她“黛西”。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女性君主不仅是艺术、文学和文化活动的赞助人,还为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被史学界称为英格兰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叶卡捷琳娜大帝热衷扩大文化机构,收藏艺术品,建立博物馆,支持启蒙运动。玛格丽特二世不仅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还全身心投入到丹麦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中,经常参与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

在历史机缘中走上欧洲政治舞台

纵使众多女性君主的统治能力不亚于男性,但在欧洲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她们往往比男性君主面临更多挑战。欧洲出现了那么多女性君主,欧洲人也在较早的时候就普遍接受了女性君主,事实上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也有很多历史的机缘巧合在起作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传位于特蕾莎女王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查理六世在28岁时仍无子嗣,其兄长约瑟夫也只有两个女儿。于是,查理六世颁布诏书,承认女性拥有继承权,并有意让侄女继承皇位,但他在32岁时有了长女玛丽亚·特蕾莎,便又寄希望于将来或许能有一个外孙子。然而,他在因病去世前只等来三个外孙女。1740年10月20日,就在查理六世逝世当天,年仅23岁、正在怀孕中的特蕾莎成为奥地利女大公,也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首位女性“掌舵人”。特蕾莎初登王位时,支持率并不高,周边国家不仅不认可女性君主,还觊觎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特蕾莎开始招兵买马,她本人则苦练骑马,以赢得马背民族匈牙利人的信任。1741年,特蕾莎前往匈牙利举行加冕仪式,赢得匈牙利人军队的支持。此后,她又主导与英国结盟,取得经济支持,获得广泛认可。1743年,她在布拉格加冕为波西米亚女王。

特蕾莎等女性君主也非常善于施展“母亲的策略”,即通过联姻建立战略联盟。她们通常都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合格的王位继承人。就拿特蕾莎来说,她将女儿们嫁给了欧洲各大王室,结成强大联盟,稳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地位,还强化了帝国的权力。其女玛丽·安托瓦内特于1770年与路易十六成婚,成为法国的王后。这场哈布斯堡与洛林王朝之间的政治联姻加强了两国关系。英国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的最后一位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同样通过精心策划的联姻,为她的后代与欧洲各大王室建立起廣泛的家族关系网。由于其子孙后裔遍布欧洲各国,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作“欧洲祖母”。

另一个典型而复杂的历史片段解释了英格兰是如何出现女王的。1469年,卡斯蒂利亚王储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国的王储斐迪南秘密完婚。1474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去世,伊莎贝拉宣布自己为王,是为伊莎贝拉一世。之后夫妇俩联合两国力量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并确立国号“西班牙”。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眼见西班牙国力强盛,便为其长子亚瑟向西班牙求婚,以此建立联盟。恰好伊莎贝拉夫妇当时也想寻得一个盟友以对付法国,于是同意将自己三岁的幼女凯瑟琳(即历史上著名的“阿拉贡的凯瑟琳”)许配给亚瑟。1502年,15岁的凯瑟琳远嫁英格兰,然而亚瑟继位数月后便死于肺结核。之后,在亨利七世的安排下,凯瑟琳被迫改嫁给小叔子约克·亨利公爵,但这桩婚事须征得罗马教皇的同意。为此,亨利七世奔走于梵蒂冈和西班牙之间,说服罗马教皇解除凯瑟琳与亚瑟的婚姻并准许她与约克订婚。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约克继位,是为亨利八世,凯瑟琳再度成为英格兰王后。

亨利八世当政后,连换六位王后(凯瑟琳只是其中的第一位),只为生个男性继承人,然而这六次婚姻只有三个孩子存活至成年,分别是后来的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去世后,九岁的爱德华六世继位,仅当了六年国王便撒手人寰且无子嗣。于是,他的堂姐简·格雷于1553年7月被立为君主,以确保新教继承权。简虽被宣布为女王,却未加冕,仅在位九天便被废黜、囚禁,并于次年被处决,故有“九日女王”之称。由于英国民众和多数贵族支持已故爱德华六世的同父异母妹妹、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之女玛丽当国王,她于1553年10月1日在西敏寺举行正式加冕仪式并开始统治,直至1558年去世。玛丽一世是英格兰历史上首位正式登基的女王,即位后试图在英格兰用罗马天主教取代新教,曾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人士,因此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称呼。玛丽一世死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继位,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政治开明而稳定,经济繁荣,开创了英格兰的“黄金时代”,也向欧洲民众证明了父权制并非维护王国政治权力和稳定的唯一途径。

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的“哥伦布与伊莎贝拉女王”雕像,反映了1492年哥伦布觐见卡斯蒂利亚女王伊沙贝拉一世为其航海计划争取支持的场景。

穿越欧洲历史之河,女性君主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可以说,君主立宪制度能在欧洲近现代史的变局中站稳脚跟,女性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君主在欧洲逐渐获得广泛的舆论认可,是向性别平等迈出的重要一步。伴随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平等观念开始挑战传统的性别要求,为女性统治获得普遍接受创造了条件。

即便是在欧洲已无女王的今天,还能看到一些欧洲国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公主,包括瑞典的维多利亚公主和西班牙的莱昂诺尔公主。这意味着,在未来某一时刻,欧洲的“女王时代”还会被续写。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特蕾二世
萨尔贡二世时期信件文书初探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凌波微步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精灵谷的伊莎贝拉(节选)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