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的反复型结构童话教学策略

2024-03-28 00:14吴赐如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策略

吴赐如

摘  要:童话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目前,统编版教材一共选编了53篇童话,其中有27篇是反复型结构。文章从“输出驱动”的理念出发,围绕三年级上、下册的童话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增加语言输入储备,再根据反复型结构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复述童话、创编童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和书面输出能力。

关键词:童话;反复结构;教学策略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的53篇童话中,有一半是反复型结构文本。反复型结构文本,即相关语段或者语句具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情节复迭的文本。这种结构一般在儿童诗或者童话类文体中较多,也是童话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其故事情节反复出现、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从低年级步入中年级,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阅读策略读童话故事,还要学着复述故事,续编或创编童话故事。“输出驱动”强调,教师要把学习对象放到一个应用场景中,将自己放到一个需要理解它、分析它、表达它的实实在在的角色上,才能将传统的知识讲述型课堂调整为以学代教的输出式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大量阅读,增加语言输入储备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储备。在有效输出理论的引导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方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把握好语文教材的整体阅读规律,进行单篇阅读和单元教学,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根基。但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并在三者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开展以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

(一)单篇阅读,学习阅读策略

单篇阅读,是对一篇课文进行精读深究。单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阅读和作文的娴熟技能。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边阅读边预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习得根据课题、课文内容、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预测等阅读能力,并根据反复结构的特点发散思维,预测故事的多种结局,开展语言输出的训练。

(二)群文阅读,发现反复结构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在同一个主题框架范围内,让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和对比阅读,“举三反一”,从多篇文章中发现阅读规律,加深对某种阅读的体验。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策略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未曾接触过的相关课外童话,在逐步出示题目、内容的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阅读策略去预测,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不仅让预测的过程更为真实、精彩,还能更实在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整本书阅读,输入语言储备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等书。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本单元的两个教学目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所习得的阅读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以输出倒逼学生的输入,使阅读过程更有深度与力度。

二、复述童话,锻炼口头输出能力

诺贝尔奖得主、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费曼说:“讲述你的梦想,必须为语言注入灵魂。”复述的过程,其实是知识的重建和个人心灵品质的一次展示。复述不是复读机,不仅需要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还需要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地对别人讲出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故事。实际上,复述是学生从小就必须培养但又不易培养的一项口头表达能力,但一旦学生有了复述故事的自我要求时,便会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有更多深入的思考。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简单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根据反复结构绘制思维导图

反复结构因其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提炼出每个结构的要点,进而绘制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的段落,都是先写小女孩划着火柴,接着写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最后写火柴熄灭、幻象消失。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画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二)根据思维导图复述童话故事

绘制思维导图,实际上也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和归纳,将文本信息从输入、内化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不仅仅是阅读故事的情节,更是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进行交融的过程。复述童话的过程,不仅重建了童话的主体,而且为创编新的童话提供了输出的过渡性桥梁。

复述的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自我复述。第二阶段,在小组内进行复述,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不断地规范语言表达。第三阶段,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复述,师生进行评议。

三、創编童话,培养书面输出能力

学生通过单篇、群文和整本书的童话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在感知童话故事特点的同时,也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进行输出储备的过程中,也是在一步步地在激发其故事创编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引导故事创编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学生参与到创编童话的过程中。

(一)根据反复结构续编童话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编排了三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这三个童话故事都在最精彩的环节戛然而止,既遵循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符合学生阅读童话的心理预设。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反复结构的特点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前文的语言风格和相似情节开展故事续编。

如《小狗学叫》这篇课文,先写了小狗学公鸡叫,结果引来狐狸、被狐狸嘲笑;接着小狗学杜鹃叫,结果引来猎人,差点被猎人打中。课文给出了三种结局的部分文字,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文的情节绘制思维导图,在保持与前文内容相似、语言风格相同的前提下,融入自己对文字和生活的理解,进行故事续编。续编故事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原文情节的理解,还是学生将文本与生活进行连接的桥梁,学生不仅要对原文中的情节、角色、情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还需要从生活中寻找到相应的角色融入文本的情节中。

因此,续编故事并不是原故事情节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微创编,是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创编故事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续编故事的能力,也在学生的复述故事和创编故事中架设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有所获得,更有可能实现创造。

(二)根据反复结构创编童话

三年级上册习作三的主题是“我来编童话”,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反复结构创编童话,既合理利用了本单元的教学素材,又能帮助学生在反复结构的创作中,改掉故事情节过于简单的弊病。

1. 教师示范,拟定好文章所要描写的主题后,列出思维导图。如教师让学生创编童话《河边的玫瑰花》,可以让学生根据“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这一组词语,构思一支玫瑰花想拔掉身上的叶片和刺的故事,列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2. 根據思维导图,出示编好的前半部分故事。教师让学生关注思维导图过程中的关键词,初步感知关键词对故事情节的引导作用。

河边的玫瑰花

星期天到了,森林里要开一个舞会。小河边的玫瑰花非常高兴,她把小河当镜子,对着小河开始打扮自己。

她看着自己鲜艳的花瓣,觉得很美;可是,她再看看自己绿绿的叶片和尖尖的刺,觉得很丑。她想:我一定要把这些叶片和刺都拔掉。这样,我一定会成为舞会上最漂亮的花。

她一边想,一边准备拔掉自己身上的叶片。突然,一个声音响起:“孩子,你在干什么呀?”

玫瑰花一看,原来是旁边的柳树爷爷。她说:“柳树爷爷,我的叶片太丑了!我要拔掉它。”

柳树爷爷说:“傻孩子,叶片可是大有作用的!它能帮你的花瓣输送营养和水分,如果拔掉了,你的花瓣很快就会凋落的。再说,红花还需绿叶配,只有光秃秃的花,有什么好看的呀!”

玫瑰花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她向柳树爷爷道谢。

一阵风吹过,玫瑰花低头看着小河里的倒影……

3. 指导学生进行预测,续编故事。三年级学生的模仿力较强,教师的亲身示范和范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供学习模板。让学生续编故事,旨在指导学生保持反复结构在语言风格和情节上的相似性。当然,教师的示范只是学生进行故事创编的起点,应持续启发学生调动对生活的感知、认可和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将内心所想付诸文字。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展翅高飞,永远是课堂不变的追求。

4. 学生构思反复结构的童话,画思维导图。学生在构思故事情节时,可能会借鉴和模仿阅读过的童话,如图3的这位学生就模仿了《蜘蛛开店》的情节。有的学生也会模仿《彩虹色的花》的故事情节,创编玫瑰花利用每一片花瓣帮助不同小动物的故事。对此教师可以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借鉴,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学生只要能正确把握故事的主题,其中的情节和角色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

5. 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的故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小组互述的过程,既是一次表达的过程,学生也可以在复述与倾听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思路。教师让学生在相似的情节中寻找不同的思维点,在不同的情节中寻找内在的相似点,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创作的基点,这逐步强化了学生的写作意识。

6. 学生撰写自己创编的故事,同桌交换修改。每一篇故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互相点评的过程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个体的想象力,融入他人创作的精华,并最终形成自己个人风格的文字。创编好故事后,同桌互相修改的过程,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人思维的短板,让故事情节更生动、故事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由输出倒逼输入,其实是在重新构建教师原有的教学策略。为了让最后的续编、创编能真正地落实,便要在阅读与复述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素材的积累以及思路的启发,用写作的眼光进行阅读,以写作的意识开展阅读。其实,这不仅仅是童话教学的策略,更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习的目的是输出,教师应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培养学生口头复述和文学创作的输出能力。以输出倒逼输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切身思考和实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2008(02):2-9.

[2]尹红心,李伟. 费曼学习法[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2021.

[3]刘成军. 统编教材中童话文本的编排特点及教学指引[J]. 小学教学设计,2021(31):19-21+41.

[4]黄敏燕. 复述:让作文不再难:复述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收获[J]. 小学教学参考,2014(12):20.

[5]张莹.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个案研究:以深圳市某小学为例[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高业胜. 浅谈低年段反复性结构文本的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2020(25):47-48.

[7]郭湘辉. 大单元视角下游戏化情境的设置与实施: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2023(09):36-39.

[8]郑碧芳.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为例[J]. 新教师,2023(08):30-31.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