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3-28 06:22路营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6期
关键词:格瑞洛内皮血小板

路营辉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河南平顶山 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多表现为持续强烈胸骨后疼痛,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2]。现阶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治疗,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梗死面积,从而使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但术后易出现支架内血栓不良事件,影响患者恢复[3]。相关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有利于缓解机体血栓负荷,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4]。替格瑞洛属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改善机体心肌细胞、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肌收缩功能,同时还可抗炎、抗凝、抗血栓[5],但临床对于该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剂量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进行PCI术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59.34±7.49)岁;发病至PCI术时间2~12 h,平均(6.74±2.24)h。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3±7.32)岁;发病至PCI术时间2~12 h,平均(7.12±2.1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1357)。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6];伴胸痛、胸闷,且持续时间>20 min。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疾病;有既往手术史;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过敏体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伴有恶性肿瘤。

1.2方法 两组均行PCI术治疗,术前30 min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赤峰蒙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22)300 mg及替格瑞洛(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320)90 mg。PCI术:局部麻醉,术区进行消毒铺巾,从右侧桡动脉入路,穿刺,置入导丝,再沿导丝插入鞘管,创建血管内通道,置入造影导丝导管,并沿外鞘侧进行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确认梗死相关动脉后,置入导丝至远端,沿导丝置入药物涂层支架系统,压力泵加压,撑开支架。术后36 h两组患者均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35)75 mg,1次/天,以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

术后24 h常规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90 mg,2次/天。术后24 h研究组口服患者替格瑞洛180 mg,2次/天。两组均治疗7 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 TIMI血流分级。在血管闭塞部位、远端无前向血流为0级;造影剂未使冠状动脉显影为Ⅰ级;造影剂可完全通过闭塞段,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充盈、清除速度较为缓慢为Ⅱ级;造影剂可充盈冠状动脉远端血管,且快速清除为Ⅲ级。(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型号:DW-T6]进行心功能检测。(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取静脉血4 mL,室温下自然凝固,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半径10 cm),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型号:CytoFLEX)测定外周血CEC数量,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清vWF、ET-1、NO水平。(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PCT)、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α(CSF2R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指标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等。

2 结 果

2.1TIMI血流分级 术前两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7 dTIMI血流分级比较[n(%)]

2.2心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两组LVEF明显升高,LVEDD、LVES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7 d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LVESD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7 d心功能指标比较

2.3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外周血CEC数量及血清vWF、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术后7 d研究组外周血CEC数量及血清vWF、ET-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7 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2.4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7 d研究组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比较

2.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失访病例。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0%)与常规组(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仅会出现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还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7]。

PCI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式,可快速开通患者梗死血管,促进冠状动脉血流恢复,还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但会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致使机体凝血功能反跳性亢进,影响患者预后[8]。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案,但起效慢、抑制血小板程度低,且由于氯吡格雷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不可逆,长期服用可导致部分患者血小板功能受损[9-10]。替格瑞洛作为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通过与腺苷二磷酸受体PAY12可逆性地相结合,阻断腺苷二磷酸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且起效快,停止用药后血小板功能可快速恢复[11-12]。但在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应用哪种剂量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佳,仍待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LVESD小于常规组,且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这说明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采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可更进一步帮助改善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另外,血管内皮功能可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13],其中外周血CEC是血管性疾病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其数量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程度;血清vWF可反映血小板活化风险;血清ET-1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血清NO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调节血管生长因子,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心肌血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7 d研究组外周血CEC数量及血清ET-1、vWF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NO水平高于常规组。这说明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其原因是替格瑞洛经口服进入机体通过提高腺苷生理活性,降低循环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从而激活一氧化氮合酶,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4-15]。

另有研究显示,血清IL-8、IL-1β、PCT、CSF2RA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机制密切相关[16-17]。血清IL-8具有多效性,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递质,其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密切相关[18];血清IL-1β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促进纤维蛋白合成,加速心肌组织纤维化,使心肌细胞凋亡;血清PCT水平升高可刺激心血管炎症反应程度进一步加重,损伤心肌细胞[19];血清CSF2RA可促进巨噬细胞促炎极化,同时在动脉壁中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7 d研究组血清IL-8、IL-1β、PCT、CSF2RA水平低于常规组。这说明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是替格瑞洛进入机体后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产生。

综上所述,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采取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可更进一步调节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格瑞洛内皮血小板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