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唑酮对伴或不伴抑郁的失眠症患者睡眠、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03-28 06:23裴晓媛徐亚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6期
关键词:重测失眠症信度

裴晓媛,徐亚辉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医学科,河南新乡 453002

失眠症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其不仅影响人们的情绪、认知功能,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引发消化道功能障碍、血糖及血压升高等[1]。研究显示,失眠障碍诱因与生理心理、躯体疾病、环境、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与健康人群相比,失眠症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抑郁与失眠有双向复杂关系,抑郁越严重,越容易出现失眠症状[2]。现研究表明,小剂量曲唑酮能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可作为治疗失眠及噩梦的有效药物[3]。曲唑酮为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中枢镇静及微弱肌肉松弛作用,可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4]。本研究选取69例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曲唑酮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情绪和认知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69例失眠症患者按是否抑郁分为伴抑郁组(39例)、不伴抑郁组(30例)。伴抑郁组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30~57岁,平均(45.69±4.27)岁;病程4~15个月,平均(8.32±1.07)个月;体质量指数(BMI)为20~28 kg/m2,平均(23.03±1.01)kg/m2;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下10例,大专及以上10例;已婚20例,未婚10例,丧偶3例,离异6例;公职人员5例,退休5例,普通职员5例,农民7例,个体7例,自由职业3例,无业6例,学生1例。不伴抑郁组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1~56岁,平均(46.03±4.35)岁;病程4.5~14.5个月,平均(8.67±1.13)个月;BMI为19~27 kg/m2,平均(22.98±1.04)kg/m2;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下8例,大专及以上5例;已婚21例,未婚6例,丧偶0例,离异3例;公职人员3例,退休5例,普通职员4例,农民6例,个体5例,自由职业2例,无业4例,学生1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XYEFYLL-(科研)-2022-42-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汉族;经临床诊断为失眠症;存在睡眠障碍,每周≥3次,持续时间>1个月;年龄30~<60岁;入院前3个月未接受失眠或抑郁治疗;伴抑郁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5](HAMD)评分≥8分。排除标准:伴有睡眠呼吸暂停、过度嗜睡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等其他睡眠有关疾病;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抑郁;有乙醇或药物依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存在重要脏器(心、肝、肾等)等严重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沟通障碍,依从性差或不能坚持治疗。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曲唑酮(台湾海默尼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C20171014)治疗,起始量50 mg,每晚服用1次,使用1周后依病情、不良反应控制适量增减,控制在50~150 mg,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1.3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6](PSQI)减分率>75%;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50%

1.4观察指标

1.4.1多导睡眠指标监测 于治疗前后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湖南万脉医疗公司,型号:SF-A9PSG)监测两组睡眠总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睡眠效率(SE)、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3~4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REM 3~4期)。

1.4.2睡眠质量 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PSQI量表评价两组睡眠质量,包含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7个项目,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分可评价为存在失眠。PSQI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05,重测信度为0.853。

1.4.3情绪状态 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HAMD量表评价两组抑郁状态,共24个条目,总分为86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以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5]评价两组焦虑症状,共14个条目,共56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14分可评价为存在焦虑症状。量表经过预调查,HAMD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20,重测信度为0.862;HAMA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897,重测信度为0.836。

1.4.4失眠程度 于治疗前后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6]评价两组失眠程度,共7个条目,分值为0~28分,分值越低表明失眠程度越轻。ISI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14,重测信度为0.871。

1.4.5认知功能 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7]评价两组认知功能,包含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言语学习记忆、视觉学习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认知7个领域,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MCCB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29,重测信度为0.889。

1.4.6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QOL)量表[8]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健康、独立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精神信仰、周围环境6个领域、共24个方面,每个方面4个条目,每条目评分1~5分,总得分转换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WHOQOL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925,重测信度为0.891。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伴抑郁组总有效率(84.62%)与不伴抑郁组总有效率(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多导睡眠指标监测比较 治疗前,伴抑郁组TST、REM、SE、NREM 3~4期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TST、REM、SE、NREM 3~4期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TST、REM、SE、NREM 3~4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指标监测比较

2.3两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比较 治疗前,伴抑郁组PSQI、HAMD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两组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PSQI、HAMA、HAMD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比较分)

2.4两组失眠程度、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伴抑郁组ISI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MCCB、WHOQOL评分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ISI评分明显降低(P<0.05),MCCB、WHO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ISI、MCCB、WHOQOL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程度、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分)

2.5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伴抑郁组出现乏力2例,头疼1例,胃肠道反应1例,嗜睡1例,总发生率为12.82%;不伴抑郁组不良反应出现乏力1例,头晕1例,胃肠道反应1例,嗜睡2例,总发生率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6)。

3 讨 论

失眠对人们工作、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随着年龄增长,失眠与大脑功能退化有关,同时心理紧张、焦虑不安、恐惧也会导致睡眠障碍[9]。

失眠症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等,可见失眠是睡眠生理紊乱及心理障碍的过程[10]。有研究发现,失眠人群患焦虑、抑郁的风险高于无失眠人群,且焦虑、抑郁会加重失眠症状,进一步加重抑郁、焦虑程度,形成恶性循环[11]。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小剂量使用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表明,曲唑酮可治疗广泛性焦虑,其通过选择性拮抗5-羟色胺(5-HT)可起到抗抑郁作用,同时还具有镇静中枢的作用,发挥镇静、助眠功效[12]。《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3]指出,曲唑酮对抑郁所致的失眠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可正向调节失眠症状。本研究基于此采用曲唑酮治疗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ST、REM、SE、NREM 3~4期均升高,PSQI、HAMA评分均降低,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HAMD评分及总有效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曲唑酮均能提高两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在伴抑郁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较低,PSQI、HAMD评分较高的前提下通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两组改善睡眠有同等效应。原因在于曲唑酮可抑制5-HT2A受体,拮抗5-HT2C受体,并阻断突触前5-HT再摄取,同时有微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且不作用于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等,可达到抗抑郁效果;小剂量使用可拮抗肾上腺素α1受体、组胺H1,能镇静中枢及轻微松弛肌肉,起到改善睡眠作用,同时此药可显著延长抑郁患者整体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14-15]。

失眠是由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往往与多种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共同出现,失眠可减缓抑郁症患者恢复,抑郁可导致失眠加重,二者相互影响,给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一定伤害[16]。有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抑郁可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近年来发现认知功能损害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17]。仝太山等[18]研究报道,在MCCB记忆测试项目上,单抑郁组和双抑郁组得分均低于正常组。本研究采用ISI、MCCB、WHOQOL量表对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SI评分明显降低,MCCB、WHOQOL评分明显升高,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曲唑酮通过改善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程度,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通过抗抑郁作用对伴抑郁组具有同等效应。

有报道称,曲唑酮对失眠有较好疗效,同时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19-20]。另外有研究表明,曲唑酮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不具有成瘾性,可长期使用[21]。本研究发现,伴抑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82%)与不伴抑郁组(16.67%)相比,无明显差异,因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经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并及时调整用量可自行缓解,表明曲唑酮用药较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曲唑酮治疗抑郁或不伴抑郁失眠症具有同等疗效,能改善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用药较安全。本研究因时间及选取范围有限,纳入样本量较少,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其安全性、疗效还需联合多中心收集更多病例长期观察及做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猜你喜欢
重测失眠症信度
井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定位重测机制研究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反馈与重测对二语测试效应的影响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