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底两万里》的写作特色

2024-03-28 03:25司照龙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
课外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尼摩鹦鹉螺凡尔纳

⊙ 司照龙(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级中学)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儒勒·凡尔纳,被誉为“全世界想象力胜似科学家”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科学预言力,同时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内涵。凡尔纳作品不仅是文学王国的珍宝,更是科学发明的蓝本。近30万字的《海底两万里》是他创作巅峰时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凡尔纳以奇特的想象和细腻的文字描绘出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他以脍炙人口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对海底世界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让读者感到无比神奇。尤其是凡尔纳在科学表述和文学表达上的巧妙融合,令人叹为观止。

怎样从这部历经150年仍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学习凡尔纳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反复阅读后,笔者从梳理《海底两万里》写作特色出发,着眼这部作品的小说要素、幻想维度与创意科学几个方面,带领大家开启科幻小说创作的探秘之旅。

一、厘清《海底两万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及环境

《海底两万里》以海洋人尼摩船长和陆地人阿龙纳斯、康塞尔和尼德·兰为人物形象,以跌宕起伏的海底探险过程为故事情节,并以生动有趣的海底景象描写为典型环境,具有极为完备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及环境。《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学者阿龙纳斯随“鹦鹉螺号”潜艇艇长尼摩,与康塞尔和尼德·兰结伴,在10个月时间里纵横海底两万里的神奇之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神鬼莫测的冒险节点。

非凡的凡尔纳不仅借助《海底两万里》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与引人入胜,还通过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海底及深海的神秘和惊怖,无数海洋奇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例如,在描写潜水艇穿过南极冰层时,作者描绘了冰层裂开时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惊险和紧张。

“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博学、冷静、沉着而机智,在拉丁语中“尼摩” 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他充满了人文色彩的人道主义、自由精神和博爱之心,是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的行动者。身为海洋人的尼摩是“鹦鹉螺号”的设计者、工程师和总指挥,他为组装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被迫从各陆地国搜集零部件,把科学梦想变成现实。尼摩是谜一样的传奇人物,而智慧和勇气超群的他为何饱含忧伤?与陆地人断绝关系的尼摩——他的过去、内心及隐居海底的缘由,似与陆地人的强权有关。尼摩形象不仅体现了科学的力量,也体现了人性的正义、复杂和多样性。

尼摩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神秘感,既表现出文明的一面,也表现出暴力的一面。在面对“海上敌人”时,他毫不留情地击毁了一艘艘船只,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展现出他暴力的一面。同时,当生活艰难的采珠人遇到生命危险时,尼摩不顾自身安危前往救助,展现出他的善良和仁慈。他还驾驶“鹦鹉螺号”驱逐抹香鲸,保护长须鲸安全,表明他对海洋弱势物种的怜爱。在打捞出海底金银珠宝时,尼摩不是自己享用,而是用它们干自己想干的事,去帮助穷苦人,体现了他的慷慨和善良。综上所述,尼摩的形象是在矛盾中有坚守,在复仇外有温情。

阿龙纳斯是《海底两万里》中的讲述人,身为第二号人物,他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当时,阿龙纳斯受美国海军部部长霍布森的邀请参加探险。在陆地人捕怪行动失利后,成为尼摩的“俘虏”,后与尼摩等一起漫游海底世界。阿龙纳斯是该书连接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枢纽,见证了小说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他的角色特征多元,集博古通今、历险见证、海底游览、生物科普、精神思索、发明逻辑及神秘悬念于一身。阿龙纳斯的存在,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从写作角度洞悉《海底两万里》的幻想维度与创意科学

说到创作中的幻想维度与创意科学,离不开《海底两万里》里的潜艇“鹦鹉螺号”。在许多方面,“鹦鹉螺号”的科技高度都超前于凡尔纳所生活的时代,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独特预测和非凡远见。在小说中,“鹦鹉螺号”被想象为能在水面上行驶,更能在海底自由航行,甚至可在海底洞穴和遗址中穿梭的“尤物”。这种对未来潜艇的幻想,无疑最有震撼力。凡尔纳对“鹦鹉螺号”潜艇的描述,对后来的潜艇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自给自足的核能源及深海潜行等特性,都在潜艇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虽然核潜艇技术现已相当成熟,但在150年前,核能还只是刚被发现的神秘力量,凡尔纳却大胆地将其运用于潜艇幻想维度中。

凡尔纳从创作之初,就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制作了数以万计的科学卡片,“鹦鹉螺号”创意科学并非空穴来风。这些准备和研究为《海底两万里》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依据,使“鹦鹉螺号”不仅是幻想,而且是一种有科学依据的创意。“鹦鹉螺号”是双层艇壳的潜水艇,一层外壳和一层内壳共同构成了坚固船体。凡尔纳使用工字钢将内外壳连接起来,使艇体无比坚硬,宛如实心铁块,无惧海上狂风恶浪的任何冲击。艇体匀称坚实,部件组装天衣无缝。艇壳不会破裂折断,靠的是自身的浑然一体,而非铆钉铆牢。

“鹦鹉螺号”的内部设施,更令人惊叹。灵便的操纵系统、精密的仪器、超大功率水泵、抗压能力极强的水晶玻璃、强电光反射镜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出自小说家的虚构想象,但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意构思却具有科研启发性。总的来说,“鹦鹉螺号”创意科学虽源于凡尔纳的想象,却体现了对制造学和工程学的深度理解和创新思维。它不仅是坚固的潜水艇,也是科技创意的综合体。

凡尔纳还意图构建一个庞大的海洋世界。从珊瑚森林到海底平原,从深海洞穴到水下城市,从海洋生态的复杂性到多样性,他的海底世界写作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惊奇。各种海底动植物琳琅满目,小说中的奇妙海洋成为凡尔纳幻想维度与创意科学的聚居地。

譬如,号称“巨大矿化植物”的海底森林是化石界的参天大树,它们又与羽毛花彩状植物、婀娜多姿的藻类植物交相辉映。由笪珊瑚、星形贝、菌贝等铺成的海底花毯,五彩缤纷,令人咋舌不止。

对海洋的“凡尔纳式幻想”,不仅体现在完备的海洋知识上,也在对海洋生命的超强预见力方面。譬如,作者对红海名字的由来及微小生物三棱藻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的描述,都彰显了他对海洋科学的深刻理解。

凡尔纳小说写作中还有诸如海底狩猎、荒岛捕捉极乐鸟、黑夜看飞鱼磷光闪烁等情节设置,都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凡尔纳着眼海洋生物生态环境,发挥喷涌的科学幻想力,展示出很多超越现实的美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海洋世界。这种科学与幻想的结合,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视觉和思维的盛宴。

从凡尔纳创作实践看出,写好科幻小说需要丰富的学养储备和神奇的想象力加持。想象空间虽然无疆,但绝不能信马由缰,想象力不能是无线的风筝。科幻小说仅凭科学和幻想,还无法跻身经典行列,需要人文内涵作为灵魂。而人文内涵在小说核心人物尼摩的言行中已有足够表达。

《海底两万里》的人文高度和科幻色彩,表明作者凡尔纳是欧洲几百年来少见的全才。《海底两万里》这部长篇科幻小说,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研究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平等意义和人文艺术价值,凡尔纳的创作深度和行文技巧让后世众多科幻小说难以望其项背。

凡尔纳在现代潜艇学方面的科学幻想,深深影响着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们。“现代潜艇之父”西蒙·莱克说“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无线电发明者马克尼直言“凡尔纳是启发我发明的人”,动力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凡尔纳给我指明了动力学方向”。不知是当年读《海底两万里》的科学家们让小说有了如此分量,还是小说本身有如此分量,才让众科学家如痴如醉!总之,凡尔纳的作品对后世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预言先后变成了现实。《海底两万里》的写作创造了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辉煌纪录。

猜你喜欢
尼摩鹦鹉螺凡尔纳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三十 鹦鹉螺:我也懂“斐波那契数列”
给约翰·克鲁斯的一封信
海底危机
鹦鹉螺,碰碰螺
小蜗牛“鹦鹉螺”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浅析凡尔纳笔下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拒绝做广告的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