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2024-03-29 07:53沈祥慧
关键词:立德革命红色

沈祥慧

(如东县马塘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0)

立德树人是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原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深度挖掘作文教学的德育资源,通过写作引导传递正面的思维,借助作文环节帮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使作文打动学生的内心,达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

一、注重表达自我,收集创作的素材

根据新的教育观念和核心素养培养原则,教师需要协助学生降低作文“空洞无物”的情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收集创作素材,突出写作的真实情感和深度。

比如,在教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第2 课《长征胜利万岁》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感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家和建设者无私付出、纯洁真挚及坚韧不拔的品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乡的英雄”为核心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应仅停留在空洞的赞美,而应该融入具体的案例,从而丰富文章的内涵。为了确保作文的准确性,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搜索、阅读报纸和书籍及实地考察等途径,收集自己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游览本地的革命历史遗址,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们传授红色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故土的感情。在实地考察和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融合技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后,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变得更加强烈。除了描绘革命英雄,学生也有能力去刻画新时代的英雄形象,他们可以采用的表达方式有新闻报道、现代诗词、散文、叙事文等。有了这些素材的辅助,学生的写作会变得更为丰满,内容也会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在高中语文课程中,通过积累素材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是表达自我,展示真实的情绪,增加写作的深度,并在作品中反映出真实的生活,记录下真实的经验,以此传递正能量。

二、借助红色革命资源,引出内化情感

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使他们的思维修养和道德素质能上升到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对理想的坚定,并且能贯彻落实红色革命精神。教师可以融合红色革命的相关知识,借助红色革命的历史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红色的精神和革命前辈的英勇行为激起他们的情绪,从而让他们对革命前辈产生尊重和敬意。教师要让学生对红色精神产生共鸣和自豪,推动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融合这些情绪,将这些情绪转化为个人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理解能力。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2 课中的《沁园春·长沙》《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这三首诗激昂的情绪和英雄的风采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那些年轻的革命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祖国深厚的热爱。《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红烛》是闻一多的创作,《峨日朵雪峰之侧》则是昌耀的代表作,这些诗歌都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展现了他们的积极向上、对祖国的忠诚和无私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运用这三首诗的红色革命精神元素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通过了解这三首诗的创作者的年代环境、个人生活和对于革命的贡献,感受他们的革命精神。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革命热情融入诗词创作中,并且要求:“创作一首以革命前辈为核心的诗篇,表达你对他们‘红色青春’的崇高敬意。”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只能完成高质量的诗词,还可以通过解析素材和构建诗歌的过程,逐渐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增强他们对于革命精神的感知,以此达成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

三、接近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强他们的主体性认知,缩短他们的作文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距离。即便他们的写作主题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或小角色,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触动他们的内心。在完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 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两个章节的阅读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身边的劳动者”作为创作的核心,撰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专题报道。学生可以对周围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收集相关资讯,同时也能收集与之相关的新闻素材,并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如,有的学生将农夫视为创作素材,一些学生挑选清洁工人作为研究目标,还有一些学生和参与防控疫情的志愿者进行交流。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一些关于写人的写作策略,如引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强调角色的珍贵品质和独特个性,并且通过多角度的描绘,让角色的形象更具立体感、活力和真实感;重视对细节的刻画,并且要保证详略得当。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需要把焦点放在日常生活上,特别是社会的焦点事件和重大新闻,让学生通过写作勇敢地评价当前的情况,并且通过引用和剖析社会事件,让他们的作文更富含深度和内涵。

四、开展课外实践,构建立德树人氛围

教师可以开展5 分钟课前演说、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演说大赛、讲述故事等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并借此在这些实际操作中推动学生学习技巧和情绪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能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对历史、社会和生活有所了解。然而,仅依赖课堂的教育远远不够,这些体验和理解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德育实践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辅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情绪,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增强他们对卓越道德素质的了解,同时也推动他们提升自我,塑造出卓越的道德素质。华夏文明已经延续数千年,我们的国家遍布着历史遗址、伟大历史人物的住宅、收藏着历史文物的博物馆。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周末游览这些著名的景点,帮助他们理解那些长期流传下来的建筑与文化遗产背后的卓越文化,在立德树人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结合时代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材料

构建文章,分段编排,密切观察和理解全国最新的作文主题,挑选出优秀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应该是作文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指导写作并不像分配写作任务那样简单,若未能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核心,就强迫学生开始创作,最终只会导致文章表述不准确、词汇表述不清晰,无法实现训练的初衷。例如,教师让学生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题目:深刻打动人心的声音,资料涵盖了三个阶段的音乐,包括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歌》,抗日战争的《南泥湾》,以及20 世纪80 年代的《丹顶鹤的故事》。这个问题的挑战在于音乐的深度和特殊历史阶段之间的联系。在开始写作之前,教师花费一整堂课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基于这些理解和感悟,他们的作文既有内容又有形象,既有生动性又有实质性,拓宽了思维,降低了难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段落,顺应了情势。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的作文部分占有相当的分值,所以如何优化写作水平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教育的关键是立德树人,教师必须注重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

猜你喜欢
立德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