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2024-03-29 07:53李红霞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小学生

李红霞

(寿光市侯镇实验小学,山东 潍坊 262700)

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价值引导,可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持续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诸多德育元素,如礼貌用语、环境保护、节日文化等主题课程,均可在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同时,深化学生道德意识、提升其道德素养。为此,基于小学英语课堂开展德育育人活动势在必行。

一、基于德育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正确价值观念

小学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与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使得许多不良信息乘机涌入。而学生年龄尚小,辨别信息能力与防御能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所影响,出现价值观扭曲的情况。小学英语中包含诸多德育元素,涉及一些礼貌用语、文化资源等。基于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更能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提升其道德认知奠定基础。

(二)增强学习信心

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型,并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方式。但这一过程相对漫长,需要付出较多的汗水和努力。而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中常产生畏难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德育,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信心,通过德育引导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当前的英语学习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

(三)激发学习情感

新课标背景下,以培养学科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德育是推进小学生综合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德育活动也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情感,促进其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具体而言,在德育的辅助下,小学英语课堂不再仅以教材内容为教学主体,而是在选题方面融入更多带有德育价值且符合学生兴趣点的素材,包括带有积极向上精神的英语事例等,此类素材可为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供助力。因此,将德育融入小学英语课堂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二、基于德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挖掘德育元素,优化教学形式

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诸多带有德育价值的元素,从德育的角度挖掘英语教材带有的人文内涵,形成德育与英语教材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发展学生思想品质。但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氛围的创设也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小学生以直观化、形象化思维为主,对趣味性事物兴趣较为浓厚。为此,教师除挖掘教材中带有的德育元素以外,还应创设更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包括儿童歌曲、趣味问答等,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确保德育目标的达成。以实际为例,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1.精选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元素。如小学英语外研版“Merry Christmas”一课讲述关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从德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角度来看,本课教学主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生词汇和句型,更需要学生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惯的同时,产生尊重文化的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问题导学的方法,建立德育与英语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中,可构建“圣诞节”主题情境,并围绕情境提出下列问题:“What is the date of Christmas?”“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Christmas?”“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ristmas and Chinese New Year?”等。此类问题有助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形成对英语知识点的深层次思考。2.创新教学形式,开展情感体验活动。在有关动物主题的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空间,以体验带动学生情感,发展其道德素养。如播放小动物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外形特征,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其次,教师还可播放有关动物保护的相关歌曲、纪录片等,帮助学生掌握现阶段一些濒临灭绝动物的生活状态,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此方式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向着手,侧重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在德育元素的加持下,学生也能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认知观念

小学生处于形象化与直观化的思维阶段,相较于复杂的教学形式,真实情境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英语思维。为此,教师可结合教材主题及学生学情,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德育元素,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观念、价值观念,使其能够逐步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习惯,为达成德育目标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互动情境,使学生能够了解当他们面临一些独特情况时,该怎样去做和应对。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理解英语知识,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德育要素,从而实现互补和促进的效果。如在礼貌用语教学中,可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小场景中分析礼貌用语的应用方法,以此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际过程中,可搭建“上学迟到”的情境,并组织学生完成关于“I am sorry,may I go back to my seat.”的表述,由此表达自己的歉意,征求他人的原谅。为形成互动与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一些反馈,包括“It doesn't matter”“Please return to your seat.”等,以此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礼貌用语的运用方式,真正在锻炼小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培养其礼貌待人的意识。道德意识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并且礼貌用语的掌握也需要在情境中达成积累。因此,教师应避免采用同一种情境导学的方式,如实际过程中,可整理课本中关于感谢、祝福语的相关短语和词汇,并创设“打招呼”情境,组织学生应用礼貌用语,包括“Good morning”“Hello”等完成表达;引用“节日”主题情境,组织学生结合“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new year”等传递祝福;模拟“逛超市”的情境,带领学生思考如何礼貌向他人询问价格,如何询问商品所在区域等。此类情境均可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培养其道德品格。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所积累的英语词汇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主题,确保情境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达成德育育人效果,为推进学生在英语领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提供助力。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道德品质

小学生性格特点决定其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较高,并且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德育与英语融合最为有效的举措。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教师可从德育角度,结合英语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由此逐步产生上进心与责任心,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学习与生活习惯奠定基础。如在有关“food”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食物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代表不同食物的英语词汇,并顺势提出涉及德育元素的问题。如“Students, what are your favorite foods?”“Do economists know which foods are good for health?”由此唤醒学生对家庭中的食物和家长做饭情景的回忆。为确保实践符合教学主题,涉及德育元素,教师可组织学生为家长设计一张健康饮食食谱,并在家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食物的制作。此方式不仅能够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锻炼学生词汇和短句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食物的短句,更能在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家长制作食物时的辛苦。为实现主题升华,教师还可引入“粒粒皆辛苦”诗句,并尝试引导学生用英语的方式翻译此类诗句,以此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此方式真正从实践的角度锻炼小学生英语学习意识,更发展其实践水平,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又如,中华文化丰富多样,要想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就需要先去研究和理解国学。在小学英文教育里,融合国学实践活动,能够营造出优秀的德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理解德育的价值,进而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中国诗歌的英文翻译”环节,使得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去感受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广博,去理解“翻译”的含义。还可以利用“中国名人堂在海外”,鼓励学生独立策划各类活动,对中国知名的诗人及他们的作品进行整理,然后对这些作品做出英语翻译,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及中国知名人士的精神风貌。再如带领学生探索茶艺和戏剧艺术,在此过程中可以分配研究和现场观察的任务,使他们能够直接且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文化。此方法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英文学习认知及实践能力,并为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合作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基于德育的课堂教学中仍旧可沿用此类教育方式,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意志品质方面的发展。从实际角度分析,小学生对共同学习的接受程度较高,日常校园生活中亦倾向与要好的同学合作。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于教学过程中设计合作学习环节,并基于德育要素实现知识与道德品质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展开思想交流,引导学生于英语知识学习中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

以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为例,课堂知识讲授环节、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鼓励,通过交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借助激励词汇肯定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其继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模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的学习环节中尝试模仿教师的行为、语言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鼓励,如“You are the best”“You can do it”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鼓励提升学习信心。除此以外,也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上台展示,在小组展示环节从班级氛围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使用以往所学词汇对同学进行评价,以个人—小组合作、小组—班级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其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德育视域下,如何将德育合理渗透到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基于学生学情开展德育引导成为每位小学英语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德育活动的价值。同时,从挖掘教材德育元素,优化教学形式两个方向着手,制订德育与英语融合育人计划。此外,基于小学生直观化与形象化思维特点,创设英语育人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道德认知与思维品质。最终利用合作学习活动,发挥德育功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为推进小学生在英语领域的发展,达成德育目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我是小学生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