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语文课程德育开展路径研究

2024-03-29 07:53
关键词:语文课程立德德育

王 艳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3500)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开展德育教育,需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教育融合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德育目标有效纳入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当中。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德育教育渗透与开展原则,做到循序渐进、以生为本和互动合作,并通过多种教学技术手段和实践形式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情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语文课堂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奠定语文课程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小学语文课程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毕业前,应当在整体上制定德育目标和实施方案,然后分解到每个学期、每堂语文课上,避免急于求成,也要避免过于主观和随意,只有将德育常态化、系统化,并增强德育与常规教学的融合,才能避免舍本逐末、机械灌输,在语文课堂内外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以生为本原则

小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和新的教育内容比较感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情感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在制订德育教育方案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偏好、德育素质现状,然后制订富有针对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确保语文课程德育目标的有效渗透和落实。

(三)互动合作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的德育活动,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也不是让学生单打独斗,语文教师应当在互动合作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的互动与合作中来,营造出德育的集体性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及共同成长。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创设多个德育主题,创编集体性的互动教育项目,让学生互动合作,以此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质。

(四)全面发展原则

显而易见,立德树人视域下德育的初衷旨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这也属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此,在选择和应用小学语文的德育开展路径时应坚持全能仅关注学生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某个能力或某个环节的发展,还要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兼顾学生在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实现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德育的开展策略和路径时,一定要有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意识,注重教学方式和路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一)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德育情境

细心的语文教师会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语文教师只要有意识地进行发掘和整理,就可以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但是仅仅发掘和整理德育元素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师还须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征,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德育情境,让德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吸引力,这样小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其中。对此,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德育的思路,摒弃宣讲式或说教式等落后模式,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针对性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德育活动中收获丰富的情感与认知体验,获得精神上、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实现语文的德育目标。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既可以渗透与“种花生”相关的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元素,通过短视频、图片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德育

小学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过程,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的,想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德育,必须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由于课堂授课时间和空间相对有限,语文教师完全脱离教材内容开展德育也不太现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可以保证语文课程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兼顾语文德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德育渗透的频率和深度。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环节渗透德育。小学生的阅读素材类型多样,有很多蕴含德育元素的素材,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素材中生字、生词、句型等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与作者进行精神上、情感上的互动交流,进而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目标融入读写结合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认真研读阅读素材之后,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育收获通过文字进行表达,写成读后感、阅读笔记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融入个人的情感反思,体现出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最后,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在阅读学习、读写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德育素质评价,要及时表扬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对于暴露出的德育问题,要进行正确的纠错和引导,避免不当的批评指正,坚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学习态度及思想道德情感等。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诵读和读写结合环节导入德育内容是非常便利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感情阅读或背诵课文,并从思想上、情感上尝试理解母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写作描述一下自己的母亲,描绘母亲在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理解母亲的关爱,表达对母亲的情感,进而树立起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等积极情感。语文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成果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在同学之间传阅好的范文,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开展个性化指导,这样让学生在相互对比和借鉴反思中感知母爱的温暖和伟大,有效培养个人的德育素质。

(三)组织开展专门的德育实践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时不够形象和生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德育活动不能完全局限于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授环节,还应当结合立德树人的要求和德育的开展目标,针对性组织开展多种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更好保障小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又能对学生的德育素质现状进行全面观察,制订更加有效的德育和引导方案。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德育实践教育主题,让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有效对接,并在实践中开展广泛的交流与互动,在德育实践中实现德育素质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创设相关的德育实践主题,这样可以保障小学语文德育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更加高效实现德育效果。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的寓言教学中,语文教师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导入与该寓言故事相关的生活经历或故事片段,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创编情景剧或讲故事比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强主动性,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切忌一劳永逸和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这样既能实现德育的预期目标,又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四)借助情感教育手段强化德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闻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从中不难看出,德育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情感教育手段,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关键性的思想价值观培养阶段,且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德育素养上存在欠缺,机械性的灌输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时,语文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多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帮助,对学生充分尊重、充分关注,这样在学生面前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发挥德育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增强主动性,在情感上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与实践体验,进而完善自身的德育素养。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一文中,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很多细微之处都体现着作者真切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带给学生很多感触。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父爱”这一情感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情感角度尝试解读父亲、感知父爱,看自己以前对父亲是否存在片面的认识或误解,及时反思自己与父亲相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收获,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父亲录一段短视频、写一封信件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也可以制定帮父亲干家务的实践性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全和完善。

(五)注重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怀的宣传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经典篇章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也会大量出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当中,与之相关的德育内容也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拥有更加广阔的德育视角,要有意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德育素材,强化学生民族情怀的宣传教育,这会有效促进对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文章中有很多描述性的语句,如造纸术的发明价值、技术细节等内容,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其产生的历史影响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这时语文教师要积极导入传统文化、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产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育素质,这样最终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把德育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渗透与开展路径,这样才能实现语文德育的常态化、科学化。同时,语文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提高德育开展能力,在制订语文教学方案时,坚持立德为先,强化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与德育素养的协同化培育,积极开创语文课程德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