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4-03-29 07:59申立军孙冠洲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江苏省数字化数字

申立军,钱 敏,孙冠洲

(1.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2.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在科研攻关中存在大量的科研数字化诉求。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大量、系统、高信度的科学数据,科学数据已成为整个科研活动的基石和保障[1]。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科研产出也在大幅增长,就江苏省而言,近年来技术成交额呈现大幅增长,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了3 000亿元,但大量研发活动没有被规范、高效地管理利用起来。因此,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最大效益已成为当前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蔡跃洲[2]认为,科技创新治理是借助相关的制度、规则和机制,有效组织、协调和引导创新体系中各关联主体采取一致行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科学技术数据的信息系统和资源库;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上,2019年科技部布局建设形成了“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等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推动科学数据汇聚和开放共享。多个省市也陆续发布了地方版的科学数据管理细则。贵州已布局建设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SKA数据中心,2020年甘肃省启动建设省生态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等3个科学数据中心,上海也于2023年底依托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3~5个专业科学数据分中心。

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江苏迫切需要持续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支持建设科学数据中心,努力实现科技资源高效供给和综合利用。2022年,《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江苏省逐渐启动数字化转型探索和实践创新,赋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研究,随着时代、地区、形势的变化均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方向。数字化转型是基于数字政府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隶属于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之下,是用数字技术和全新的制度框架重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演进与发展过程。

1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1.1 门户集成

“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建设数字政府统一门户,覆盖全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编制标准化服务清单,建设政务服务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接入、同源发布、统一管理。因此,科技治理政务服务类应用需加速门户集成,与政府政务服务门户统一集成[3]。

1.2 统筹集约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迈入“集约整合、全面互联、协同共治”的新阶段。《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强调,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突出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分散建设向集约化建设转变,加强政务信息化的并联管理和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各级各类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原则上要基于省政务云部署。传统的“自建自用、自管自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模式已难以有效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正在加快向“集约绿色、高效安全、共用共享”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模式转变[4]。

1.3 数据共享

随着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明确要求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程度作为批准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和安排运维经费的重要依据。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全省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能够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之间共享公共数据应当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无偿共享公共数据。“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完善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扩大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和共享范围。

1.4 自主可控

自主可控是当前重要的一项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根本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受制于人”等问题。江苏省《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应用,到2025年,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

2 江苏省重点行业领域实践成效

2.1 交通行业

交通无论在老基建还是新基建领域均为重要的建设主体,在智慧公路、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已有多年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融合程度较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较为成熟,可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治理提供先行经验。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领域,江苏省建设了省级交通行业数据中心,累计接入10余家单位,近百个业务系统,5 000多张重点数据表,汇聚数据总量400亿条左右,实现全省交通数据资源的汇聚。

2.1.1 新基建成为发展新动能

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交通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互联网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随之所带来的是整体经济运行更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新基建成为交通行业经济发展新动能[5]。据了解,江苏交控集团构建了“云、网、边、端”的全新DT架构,瞄准前沿,把握趋势,提前布局新基建,真正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江苏交控完成了集团总部全部业务系统上云,成为全国第一家用“云”来支撑业务的省级交投集团,发展至今,江苏交控100多个系统在公有云上平稳运行,主机与容器超过1 000台,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超过2 000台,各类安全规则1万多条。

2.1.2 “大数据”形成生产力

江苏交通行业实施数据价值化改革,通过“江苏交通云”搭建互联网产业数据产品的供需匹配、服务撮合平台,汇聚各类高价值社会数据、算法模型和知识库、数据产品和场景服务,形成多主体跨界融合的数据商品生产网络和服务平台,帮助交通行业提质增效、宏观调控和精准服务,培育数据产业生态,推动数据的价值实现。

2.2 能源行业

江苏省能源自给自足率很低,在俄乌冲突国际背景下,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2.2.1 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各企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拓展的双重推动下,普遍开展了“人工智能+5G”融合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为企业本身技术融合、产品研发活动多种个性化、场景化算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满足设备状态识别、人员行为及设备缺陷、变电站智能运检、输电智慧全景管控、电力作业行为管理等多种业务场景与人工智能、5G等融合集成需求。例如,泰州电厂智慧建设按照“一中心两主线”的整体建设思路,重点围绕智慧管理和智能生产两部分进行建设。智慧管理部分以管理效率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燃料智能化管控、固废与供热销售智能化管控、数据融合等问题为导向,结合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达到业务协同、价值最优、数字化运营、智慧管理的建设目标。智能生产部分解决设备与系统安全和运行效率,现场无人少化等问题为导向,达到安全高效、无人少人、生产优化、智能发电的建设目标。

2.2.2 数字基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基于区块链技术,南瑞集团、国信集团等企业积极推进电力大数据征信,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探索开展数据产品对外服务,支撑新业务拓展。另外,部分企业立足服务政府精准施策和经济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为相关部门提供复工复产、住房空置率、环保监测等能源大数据服务。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电网大数据成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力武器”。

2.2.3 顶层管理平台加速能源领域融合互通

为深入推进江苏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江苏能源发改特色、适应现代治理要求的能源数字化平台,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统筹推进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并委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承担有关具体工作,推动能源大数据深度应用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各场景,形成能源数字化“生态圈”,开展体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能源指标体系研究,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赋能。

江苏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汇集不同行业、部门、业务系统的能源、经济、气象、交通等数据,打通信息壁垒,将分散、孤立的数据进行汇集,形成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高维多元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省数据资源共享体系。能源大数据中心面向多元主体构建六大应用中心,其中,智慧政务、绿色低碳、能源经济中心服务政府,支撑政府日常管理与“双碳”规划工作;行业能效和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能效监控及行业资讯服务,增强客户节能减排意识;数据共享中心汇聚各类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资产管理服务。

2.3 通信网络行业

通信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主体,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平台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江苏省以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为牵引,统筹信息通信行业连续实施“宽带江苏”“无线江苏”省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东数西算”算力中心重大项目落地实施,2022年累计开展通信网络固定资产投资187.3亿元,同比增长10.4%。在此基础上,信息通信业不断夯实数字底座,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

2.3.1 加快发展5G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不断深化5G网络覆盖,2022年新建5G基站5.6万个,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7万个,全国排名第2。5G信号覆盖已实现“镇镇通”并实现重点行政村通达。截至2022年年底,江苏省累计签约5G应用项目5 592个,其中“5G+智慧交通” 228个、“5G+智慧教育” 379个、“5G+智慧医疗” 304个、“5G+文旅”205个、“5G+智慧城市”1 984个。

2.3.2 加快江苏算力网络高质量发展

立足“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布局,初步形成省内“2+N+X”算力梯次布局。目前,江苏省建成数据中心机房105个,总标准机约47万架,算力总量13 EFLOPS,初步构建长三角城市群3毫秒低时延圈,省内苏锡常、宁镇扬等城市群1毫秒时延圈。加快“东数西算”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集群算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项目已于2022年8月底完成正式签约落地,中国移动长三角(无锡马山)云计算中心项目已于9月初正式开工建设。中国联通也在加快积极布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算力中心项目。

2.3.3 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科研创新

在一些科研创新的研究中,需要智能计算、云等新技术来推进。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合高校和企业着力打造的“金陵·电磁脑”“金陵·哪吒”“金陵·博物”大模型、“河道污染图像分类联合解决方案”等项目。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小阳指出,“金陵·电磁脑”大模型是基于电磁数据和电磁机理双驱动的泛仿真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毫米波电磁地图生成、雷达遥感和自动驾驶,而且可以在天线、电磁兼容和芯片设计等领域发挥重大支撑作用。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魏秀参指出,“金陵·博物”大模型能让视觉系统对海量类别数的细粒度子类对象完成精准识别与分类等任务,可应用于钉螺识别、智慧医疗、工业质检等。据了解,“金陵·哪吒”是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发布的可继承学习大模型,该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芯片设计、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智慧政府等领域。

2.4 健康医疗行业

健康医疗行业关乎国计民生,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更是令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促使该行业加快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入了数字化转型大军。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积极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先行先试的转化应用,促进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集聚治理与有效应用,服务江苏省生命健康产业和基础科研发展。

2.4.1 建设区域数据汇交平台,持续汇聚高质量健康医疗数据资源

依托江苏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省域范围内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诊疗及预防工作中业务系统数据汇聚与统一存储,数据整体实现T+1更新。平台通过与江苏省科研单位展开队列研究与商业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质量多组学数据(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汇聚。

2.4.2 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平台和技术服务团队,打造“存、管、算、用”一站式服务平台

为保障健康医疗数据转化应用顺利开展,“东部中心”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场景和流程,基于自建技术团队布局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软件平台研发建设,采用人工智能、虚拟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存、管、算、用”一站式服务平台,自主申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

2.4.3 深入产业终端,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场景

江苏省健康医疗数据应用转化围绕“数据不离开机房”的应用原则,建立“实名申请、快速审批、定点调取、分类使用、全程监控、多方监管”的数据安全共享管理规范和先行先试转化应用流程,目前已完成各类项目对百余个,其中科研类项目探索落地4项(中国药科大学脑卒中疾病研究、南京明基医院克罗恩肠炎疾病治疗方法研究、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列净类药物适用性研究、浙江大学全科辅助诊断系统研发)。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济属性层面

尽管江苏省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但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价值链上知识碎片化且知识传递不畅,导致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的脱节,而数字化为治理科技经济“两张皮”困境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手段。

3.2 管理制度层面

目前,江苏省各领域的科技创新仍为分散管理、各自管理,无法发挥整体治理、协同发展的效果,导致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之间发展协调性不足。江苏省科技系统信息化建设主体多,机房部署分散,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不足,“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3.3 技术手段层面

对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足,不同领域数字能力鸿沟问题凸显。江苏省缺乏一套比较健全且高效运行的 “数字科技大脑”,对科技创新的预见、检测、评估和信用治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保障对科技创新的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流程协同、智能决策等。

4 对策建议

4.1 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有效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的数字化能力、监管水平和服务意识,以系统化思维为引领,加强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设计以数字化推进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总体思想导向。

4.2 健全推进机制

成立省级层面的科技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专门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动高校院所、行业协会、企业、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以科技创新治理工作为切入点,以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考评体制,以评促建,一方面平衡数字化建设与政府部门其他工作的关系,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建设引领和推动机关事务各项工作的开展,由此设计推进江苏科技创新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

4.3 落实经费保障

统筹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数字科技大脑建设运行,设立科技数据共享服务相关技术开发、标准制定、模式创新等研究课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数据统筹集成共享服务。切实加大对5G、IPv6+、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扩大各类移动政务终端的普及使用,促进公共事务的全面在线化、实时化、智能化[6]。有序推动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传输、计算、存储和能耗之间的优化平衡,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支撑数字政府高质量转型。

4.4 夯实数字底座

加快建设省级政务云管理服务体系,改善政务云对“数字政府”的支撑和保障。加快建成“两地三中心”架构的省级大数据中心,积极尝试使用“东数西算”工程资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数字化治理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政务云资源。推进数字技术与治理能力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

4.5 强化人才支撑

增强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人员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重视科技领域数字化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在数据服务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探索建立首席科技数据官制度。结合项目实施,建立灵活的引人、用人机制,加强合作,加大科学数据相关的人才引入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招引人才,普遍提升团队人员专业技能水平,逐步形成数字科技大脑建设与运营管理的人才梯队。探索数字化人才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畅通政、校、企之间人才流动渠道。探索政、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打造人才实训基地,注重培养既熟悉科技创新又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数字治理专家库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行业学会协会等“智库外脑”作用,为科技创新数字治理发展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江苏省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江苏省交通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江苏省政区图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