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研究

2024-03-29 07:59宋永磊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籍个性化服务

宋永磊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2.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0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应用,传统学籍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学分制改革需求。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籍管理能够全过程采集学生教学、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数据,可以精准分析学生在校表现,推动学籍管理从大规模管理向个性化服务转型。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旨在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逐步推行辅修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以及跨校联合人才培养。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2],提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由此,大数据已成为提升高校学籍变革的重要手段,利用大数据推进学籍管理变革已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探析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逻辑,阐释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作用机理,提出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等教育数字治理场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基本逻辑

1.1 价值逻辑——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及其与学籍管理契合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 Schonberger)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3]。大数据具有大量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高价值性(Value)、多样性(Variety)等特征,包含的关键技术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云计算、并行计算等技术。大数据因其卓越的技术优势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能够“采集”“存储”“分析”“解读”大量复杂数据,不仅能破解数据管理难题,提高决策效率,还可以预见和引导未来发展趋势。

学籍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学生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实现学生信息的有效管理,保障教育公正和高效,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天然的数据属性,数据支持是学籍管理实现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数字技术推动了学籍管理创新的同时,学籍管理也依赖于技术的帮助进行优化和升级。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籍管理实现数据化运营提供了理想的应用环境。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大数据赋能学籍管理的价值逻辑:一方面,大数据为学籍管理提供了精细化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在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来扩大自身影响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另一方面,学籍管理可以赋予大数据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其服务于教育的公正和高效。

1.2 目标逻辑——构建“大数据+学籍管理”新生态

学籍管理的特点是学生数据的采集、存储、利用分布在校内各个业务系统中,如学工处存储详细的学生个人、家庭、心理健康等数据;教务处存储学生学籍异动、成绩、辅修、招生等数据;财务处存储学生一卡通消费、学费等数据;体育健康中心存储学生每天活动数据;图书馆存储学生借阅信息、门禁等数据。而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缺乏数据共享,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利用较弱,这是大数据时代学籍管理存在的短板。此外,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学生信息的更新滞后、个性化响应不及时等现象,导致学籍管理效率低下。为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学籍管理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对学情进行分析,实施精准化管理,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籍管理需求。通过构建“大数据+学籍管理”的新型教育管理生态,形成一个数据驱动、信息共享、自动化预警,以及可视化决策等为一体的智能学籍服务新生态。其主要要素包含学籍数据大平台、动态预警、可视化分析、精准决策等内容,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学籍全生命周期管理。

1.3 实践逻辑——以大数据驱动学籍管理精准化、个性化发展

“大数据+”学籍管理是在单业务系统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融合”升级。学籍管理具有较强的“数据”属性,学生的成绩、学籍、辅修、双学位、跨校培养过程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行为轨迹等多维度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数据化生成并进行海量计算,有利于通过数据融合开展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精准管理,促进学籍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向。大数据技术创新驱动学籍管理的场景,在学业预警、转专业、跨校成绩认定、贫困资助、心理健康监测以及毕业数据审核等方面催生新形态与新特征,为学籍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新动能。因此,大数据与学籍管理的融合实践,有助于学籍管理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2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作用机理

大数据嵌入高校学籍管理体系后,引发学籍管理在科学决策、风险预警、精准服务方面的场景创新。

2.1 大数据分析促进学籍管理科学决策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决策由“传统经验式”向“数据驱动式”转向。大数据技术可以全过程、全要素采集学生教育教学产生的数据[4],通过数据融合,利用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

第一,“管理者”角色被人工智能替代。传统的学籍管理员不再仅仅是单一学籍信息的维护者和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学籍管理的“规划者”。大数据可以实现自动整合学生信息、自动分析学生数据、自动识别学生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以及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估和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将管理员从烦琐的数据录入、数据检查等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二,学籍管理方式智能化。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一体化大平台的学籍管理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精准处理,满足个性化管理的需要。

第三,大数据技术促进学籍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者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可以动态实时发现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由传统的结果处理向预警干预模式转向,避免学籍管理风险。

2.2 大数据应用推动学籍管理风险预警

在教育管理中,学籍信息是学生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数据之一,然而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往往仅停留在数据收集与保存的层面,对于管理风险的预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响应。

大数据为学籍管理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第一,大数据技术能实现对学籍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深度分析,如在学生学习行为、学业预警、心理危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以学业预警为例,大数据可以有效分析学生在学习空间的学习进度、话题讨论、作业回答等数据,进而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对达到预警条件的学生发出人工干预提醒。

第二,大数据可以有效分析学生行为模式。以学生一卡通消费为例,大数据通过比对学生消费习惯及金额,并与学校常模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家庭困难学生及学生异常情况,进而向辅导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发出风险预警,及时开展人工干预。

第三,数据画像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生人格特质、一卡通消费、图书借阅、成绩、心理等多源数据,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画像,可以有效帮助决策者在问题出现之前制定精准的服务策略和干预措施,提升服务的能动性。

2.3 大数据提升学籍管理精准服务

大数据技术支撑学籍精准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5],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大数据赋能学业学习。通过学生基本信息、学习习惯、课程选择、成绩变动、行为模式等多源数据,大数据可以分析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学校提供更精准、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大数据赋能学籍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准化。传统的学籍管理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跨系统数据导入及处理,存在人为错误的风险,而且效率低下。大数据可以在多系统之间动态同步更新学籍数据,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三是大数据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当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学生拥有主辅修、转专业、跨校学习、出国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大数据可以有效汇集学生学习记录,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态,提供个性化选课建议,以此保障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进度,实现由传统的学生申请向系统推荐转向,使管理服务更加主动,提升学生满意度。

3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的实施路径

大数据赋能学籍管理的价值和目标,需通过搭建学籍数据大平台,加强数据治理;数据中台加载微服务,创设学籍个性化服务新场景;挖掘学籍数据价值,提升高校数字治理能力3个方面实现。

3.1 搭建学籍数据大平台,加强数据治理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学籍数据大平台,夯实学籍数据底座。一是加强对不同阶段的学籍信息进行全周期、全要素数据采集,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学术成果、行为习惯等,尽可能全面和细致地覆盖学生在校生活的所有方面。二是打破数据孤岛,融通校内网业务系统。通过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清洗、整合和处理,连通校内网业务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加强学籍数据挖掘分析,创设应用领域,支撑学业风险预警、智能决策等业务,释放数据价值。三是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6]。保护好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是构建大平台的前提,需要确保在采集、存储、处理、分享和使用数据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学籍管理实现“依数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数据治理[7]。高校应加强学籍相关基础数据规范,统一数据质量标准,创建数据字典,为数据融合共享奠定基础。一方面,高校内部须建立学籍数据标准,在满足国家相关数据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校内学工、教务、财务、图书馆、后勤、招生等部门数据,以便实现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共用;另一方面,发挥数据治理技术优势,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搭建数据处理与分析插件,建设面向学籍管理场景应用的“数据集”,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效率。

3.2 数据中台加载微服务,创设学籍个性化服务新场景

数据中台是集成学籍相关数据,为学籍管理业务提供服务的平台[8]。通过搭建学籍数据中台可有效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治理效率,提升学籍数据共享和服务能力。一方面,学籍数据中台可以明晰业务数字化流程,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的数据资产层,组建学籍个性化服务智慧生态;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学籍管理微服务架构,设计数字化服务流程和要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籍服务。

服务场景是学籍大数据平台应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场景,如搭建一网通办服务场景,为学生打印学籍证明、申请转专业、查询成绩和学历学位等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以管理者或决策者为中心,设计满足精细化治理和科学决策的场景,如构建学生画像、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业预警、基于大数据的贫困生筛查等场景,提升高校数字治理效能。

3.3 挖掘学籍数据价值,提升高校数字治理能力

学籍数据具有深厚的价值,是高校重要的数据资产,是体现学校综合治理的重要媒介。因此,挖掘学籍数据资源,呈现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是学籍管理工作参与学校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籍数据可以彰显高校影响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毕业生满意度是影响高校招生的重要指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剖析历年招生信息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可以体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是否注重教学质量、核心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学籍数据可以体现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如利用大数据开展学业预警,将学困生信息自动推送辅导员、教师、学籍管理员等人员,通过学业帮扶机制,提升学困生学习成效,彰显学校内部治理能力。

4 结语

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不断融合,数字技术支撑高等教育内部治理也随之提质增效。《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学新形态。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高校数字治理提档升级是当前发展之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需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教育教学数据,创设学籍管理新场景,服务高校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籍管理变革的作用机制,然后从搭建学籍数据大平台、创设学籍服务新场景、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方面给出可行路径,为高校学籍管理变革提供方向指引。

猜你喜欢
学籍个性化服务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